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诗歌鉴赏——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详解
诗歌鉴赏——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诗歌体裁分类诗歌知识储备一、熟悉体裁: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律诗与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体诗语言接近口语,形式比较自由,不讲求平仄、对仗,表现方法多样,多有名篇杰作,是一份珍贵的诗歌遗产。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绝句,又称“绝诗”,每首四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两句组成一联,每联有专门名称: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一作腹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绝句有严格的平仄、押韵规定。但绝句对仗比律诗灵活自由,甚至可通篇不对仗。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分三类:小令:58字以内: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调:59至91字,长调(92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曲(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盛行于元。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至少两曲,但只有一个曲调。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诗歌思想内容及情感分类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考纲要求:二、答题时存在的问题: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阅读下面的这首南朝古诗,回答问题。别范安成沈约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①。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②。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注】①易:看得轻易。前期:来日重见之期。②难重持:难得再有持杯共饮的机会了。(1)诗中的“易”与“难”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变化?答案“易”与“难”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少年与暮年不同人生阶段对离别的感受。少年时,不知离别的愁苦;暮年时方知离别的愁苦,担忧难有再会的机会了。诗人以前者衬托(或反衬)后者,表达此时与朋友离别的凄伤之情。阅读下面的这首南朝古诗,回答问题。别范安成沈约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①。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②。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注】①易:看得轻易。前期:来日重见之期。②难重持:难得再有持杯共饮的机会了。(2)此诗虚实结合,哪一句是虚写?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案:虚写的是第七句,它表达的意思是:分别以后,即使在梦中也难以相会,更不用说在现实中了。这强化了全诗的感情,深化了诗歌的主旨。1、诗歌按思想内容分为哪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又有哪些?知识点回顾:按内容分类: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羁旅行役诗、思亲离别诗、咏物抒怀诗、闺怨诗、边塞诗······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2、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3、山河沦丧离乱的痛苦如:南宋汪元量《湖州歌》4、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6、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积累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短歌行》;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二)建功报国1、羁旅(长期寄居他乡)愁思如:马致远《天净沙》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闺怨)如:王昌龄《闺怨》温庭筠《菩萨蛮》(三)思乡怀人(四)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雨霖铃》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2、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3、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4、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5、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五)人生杂感读懂诗歌方法技巧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方法归纳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何处泊”“断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一)看标题,抓题眼•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总结方法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到长沙。③古曲有《梅花落》。(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诗人借用贾谊的典故,抒发了自己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木兰花钱惟演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①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②,今日芳尊惟恐浅。[注]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诗人,本词是作者暮年谪居汉东时遣怀之作。①鸾镜:相传晋罽宾王曾获一鸾鸟,多年不鸣,后悬镜照之,鸾鸟乃鸣,故称梳妆镜为鸾镜。②芳尊:酒杯。•(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总结方法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三)看作者,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总结方法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四、请背诵下列两首诗,并谈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枫桥夜泊张继相见欢李煜【例四】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孤寂、惆怅的感情。用“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宿鸟归飞急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总结方法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者通过九个组合的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并借此写出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悲苦的情怀(或:有家归不得、孤寂悲苦的天涯游子)。五、背诵下列诗歌,谈谈它所表达的情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象与情感月亮思乡、思亲;人生的圆满、缺憾;幽静、美好杨柳离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菊花高洁、隐逸梧桐凄凉悲伤浮云漂泊意象与情感杜鹃凄凉、哀伤鹧鸪旅途艰险、离愁别绪寒蝉悲凉鸿雁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指代书信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例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宣城①见杜鹃花李白蜀国曾闻子规②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③。注:①【宣城】今安徽宣城县。②【子规】一名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相传子规鸟的叫声如蜀地方言:不如归去。此时杜鹃花亦盛开。③【三巴】东汉末年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总结方法例六、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正宫]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2006浙江卷)简析:鹦鹉洲本是地名,后因元代白贲(bēn)的“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而成为隐居的典故。补注中也提到了鹦鹉洲是“渔父居处”的代称,由此可得出答案: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总结方法例七、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写的是紧张而艰苦的军旅生活,对于揭示盛唐时期为国戍边的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虽然军旅生活紧张而艰苦,但是将士们乐观、豪迈的精神不减,爱国热情、报国丰志不减,从而有力地反衬了将士们的精神风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思路点拔]尾联的抒情,直截了当,毫无拖泥带水之感,充分展现了将士们为
本文标题:诗歌鉴赏——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36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