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生产服务型园区规划探索_以无锡工业博览园为例(1)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生产服务型园区规划探索——以无锡工业博览园为例丁一飞宋聚生摘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产业园区建设热潮不减,但中国的产业园区普遍存在价值链衍生不够、竞争力不足的问题,而主打产业也多是附加值最低的纯加工工业,甚至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得人心,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在国家层面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而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经过多年的经济积累,已出现产业升级的自然需求。本文旨在理清产业升级的经济学本质,从价值链管理的角度论述“生产服务型园区”这一新型产业园区的必然性和其规划设计要点。关键词:生产服务型园区价值链管理产业升级规划特点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已经取得辉煌的经济成就。一个工业弱国,现已成为公认的制造业大国,被世人称为“世界工厂”。但是同时,很多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的工业生产普遍存在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问题。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整体目标,结构升级成为产业集群的必由之路,也成为各学科的研究热点。同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工业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以成为一种现实需求。尤其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产业升级成为城市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设计师,如何进行有关产业园区的物质规划,有必要从产业园区的经济学本质中寻求答案。1.价值链与生产服务型园区规划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拓展的六种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现代会展业、中介服务业。1661生产性服务园区是笔者针对中国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提出的全新概念,是指强调生产性服务业的新型工业园区,其经济合理性、建设必要性和规划设计要点将在下文中逐步说明。为了更好的理解生产性服务园区的经济学本质,首先需要明晰几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这些概念的发展变迁对产业集群升级理论的形成至关重要。1.1.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GlobalValueChain,GVC)理论由全球商品链理论(GCC)发展而来。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GCC理论首次明确指出:价值链不同环节并非平等关系,而是存在若干支配者,这些支配者通常占据价值链上的重要战略环节,决定着整个价值链的基本特征——这就是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所在。2002年联合国工业开发组织对GVC理论作出了明确定义: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6+1”理论,其内核即来源于GVC理论。1.2.全球价值链理论与产业升级GCC理论中已明确指出价值链的不均等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业界,对其认识越来越深刻,相续出现更加简明的描述方式如图1所示的“价值链曲线”(又称U型曲线),以及由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提出的微笑曲线(图2)等。其实质都是揭示价值链上各部分间的利润差异。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产业升级”实质是指产业集群的功能升级,及生产由附加值较低的生产环节(包括采购、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质量控制、包装和库存图1图21662管理等分工环节),向附加值较高的技术环节(包括研发、创意设计、提高生产加工技术、技术培训等)环节和营销环节(包括销售后勤,批发及零售,品牌推广及售后服务等分工环节)转移。1.3.价值链管理“价值链管理”这一概念,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由著名管理学大师斯蒂芬.P.罗宾斯明确提出。其基本观点是:企业应该从总成本的角度考察其经济效果,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诸如采购、生产、分销等功能的优化;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价值链各个环节加以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的业务表现。“价值链管理”这一公司管理策略是否同样适用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无疑是要首先明确的理论契合点。目前,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毋庸置疑的,实际上GVC理论与产业集群理论本身就纯在诸多交集,而首先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的波特教授就是产业集群理论的主要专家之一。两者关系如图3。1.4.价值链与生产服务型园区规划生产服务型园区规划,必须反映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大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正是产业集群向价值链两端延伸的客观表现。而促进产业向高附加值的价值链两端发展正是“产业升级”的经济学本质。但是单纯的价值链理论只是说明,有两个附加值更高的方向(研发设计端和品牌营销端)可供选择,这使生产服务型园区的用地构成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价值链理论并没有揭示产业集群发展的客观过程,盲目的推崇价值链理论作为设计依据很容易造成拔苗助长的问题。最后一点是,价值链理论没有对“空间环境”这一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提供有益的依据,而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学科内关于空间布局的理论,多数是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因此用本学科内的理论去分析具有产业背景的生产服务型园区的空间布局,显然缺乏理论上的说服力。当然,这并不是否定规划学科在工业园区规划中的作用,而是说需图31663要多角度的论证新型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实际上,研究结果表明很多方面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互相交叉的。因此,有必要对产业集群的内在机制进行一定的研究,并通过中外产业集群的总体比较,把握产业集群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加合理的进行生产服务型园区的规划设计。1.5.植根性与生产服务型园区的空间设计产业集群研究的专家波特十分强调“植根性”对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全球化使资本流动畅通无阻,资本选择权显著增强的今天,产业集群的植根性显得更加必要。植根性可分为两类:经济的植根性和文化的植根性。经济的植根性,实质和价值链的延伸是一致的,因为产业链越完善,企业的退出成本就越大。这其实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另外一种表述方式。对于产业园区而言,经济的植根性,自然是第一位的,但文化的植根性也不容忽视。因为说到底,所有的经济活动都需要人去完成,而人的归属感则依赖于文化的植根性。这与规划学科注重人本主义的设计理论不谋而合。因此生产服务型园区空间设计,应充分利用规划学科内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如场所理论、文脉理论等,以求实现文化的植根性。2.中外产业集群比较研究2.1.国外产业集群特征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发展历程。笔者发现,无论是公共部门介入较多的工业园区,还是自然发展为主的工业园区,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地位都十分重要。比如法国的索非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有专门的公共部门(索非亚·安蒂波利斯基金会、索非亚·安蒂波利斯接待中心、新兴企业培植中心、国际智密区俱乐部)负责科技城各类交流,包括培训、研讨、展示、孵化、技术支持、对外宣传以及法律咨询等服务。再如自然发展的剑桥科学院,其三个主要特征是:1、大学与企业之间自发的横向联系非常密切;2、教学、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缩短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3、知识信息和市场紧密结合。虽然并没有明确记录其功能构成,但其三大特征与生产性服务业密切相关。一个健康的产业集群,在其自然发展过程中,产业链会自然向高附加值的价值链两端延伸,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而公共部门无论介入的多还是介入的少,都会对这一趋1664势进行引导。2.2.中国产业集群现状中国产业集群的最大问题是价值链延伸不够,甚至被锁定的附加值最低的单纯制造的环节。工业园区内的产业聚集主要表现在水平聚集,企业之间缺乏联系和合作,并没有发挥出集群所应有的规模经济。但是从好的方面而言,部分集群已经体现出价值链自然衍生、相关企业自然聚集、集群内网络结构逐步形成的客观阶段。这种趋势在一直走在中国工业化前列的长三角地区尤为明显。无锡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工业重镇,这种现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生产服务型园区,正是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下提出的物质规划手段。3.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生产服务型园区规划3.1.生产服务园型区的规划目的生产性服务型园区是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以促进产业升级为目的新型产业园。其用地规划、空间设计以价值链管理为主要理念,为地方产业集群向高附加值的价值链两端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园内产业基本为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3.2.生产性服务园区的规划特点通过对产业集群理论与价值链理论的适应性研究,结合专业内的规划设计理论,与一般工业园区相比较,笔者针对生产服务型园区初步总结出以下七大特点。1、生产服务型园区,具有“城市触媒”的作用,在符合产业经济学本质的前提下应与城市建设和城市片区发展战略相结合。2、生产服务型园区为城市对外交流密集地区,所以宜布置在具有良好对外交通的地段,如高速公路、空港、海港等;同时园区与城市内交流也十分密切,必须有发达的城市交通作为基础,宜有大运量公交设施通过,如地铁等。3、工业用地呈链状簇团分布,当其规模扩大时,不同的链状簇团交织成网络状,这种用地规划形态是针对工业园区进行价值链管理的有益方式。普通工业园区的用地规划多呈块状平均划分形态。4、用地性质多样化。因为新型工业园的产业链比较完善,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会有所涉及,1665其用地性质自然呈现多样化。具体的用地情况应视工业园的自身特征而定。一般而言,除了工业用地本身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仓储、物流和配套服务设施用地之外,还应有大量的科教用地、展览用地和办公用地。普通工业园区的用地性质相对比较单一。5、环境优美。这并非基于人本主义的设计诉求(当然并不矛盾),而是基于工业园区的经济诉求:1、处于研发端的某些生产活动本身对环境有较高的要求;2、某些功能很可能直接面对消费者,比如展览、办公等;3、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普通工业园区由于缺乏内在的制约因素,环境通常会越来越差。6、具有工业旅游价值。普通工业园区通常不具有工业旅游价值。7、反映城市文脉、强化“植根性”。笔者以无锡工业博览园规划设计为例,对生产服务型园区进行规划设计实践研究。4.无锡工业博览园4.1.条件分析4.1.1.产业条件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并率先发展乡镇工业;是中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和十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又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2002年以来,GDP在全国城市中进入前十名,工业总产值处在六、七位,跨入了全国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硬环境40优的行列,被评为全国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858.54亿元、财政收入706.9亿元、工业增加值2134.72亿元、出口总值293.21亿美元,以占全国0.3%的人口和0.05%的土地,创造了全国1.56%的GDP、1.38%的财政收入、1.99%的工业增加值和1.35%的进出口总额。不难看出,无锡的制造业发展已经有相当的基础,但是从相关资料看,无锡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不足,已成为产业设计的重要制约因素。4.1.2.交通条件无锡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与长三角各城市之间都有快捷的铁路专线联系,并有沪宁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通过,而且还有自己的飞机场,无锡已形成高效立体化的对外交通体系。处在海为核心长三角沪宁杭1小时生活圈内。1666从城市内部看,基地所处区域区内几条城市主干道路基本建成,南北向纺城大道(原名新月路),东西向金城东路、锡沪路已修至规划区,区内部分支路已建成,通过这几条城市主干道已经构筑与城市中心区、新区、锡山区及沪宁高速、机场等主要交通枢纽的交通联系。4.1.3.用地条件基地主要处在新区,与锡山区相邻区域,该区域为无锡城市发展方向之一,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项目,包括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新世界国际、深港国际、东方汽车城、麦德龙、红星美
本文标题: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生产服务型园区规划探索_以无锡工业博览园为例(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3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