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小数的加减法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意义、法则已经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刚刚学完,为解决本课整数减小数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为学习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等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3、教学目标:1、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2、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教法和学法设计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教学程序:1、导入。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师:它是我们知识树的哪颗果实呢?请大家来看看。(课件出示知识树)师:小数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的代数部分中代数的知识。它分为意义、法则、顺序和性质四个部分。本节课我们研究意义和法则。(导入部分明确本部分内容在小学段的地位,使学生纵览全局。2、目标。了解小数加减意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法则计算;养成仔细读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达到的要求,适宜教师思考、理解。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制目标也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定制的目标适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过学生定制的目标有局限性,高度、深度达不到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说明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不强,放不开手。(3)点拨1、回忆。师:整数加减的法则是什么?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2、推测。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生:0.3+0.4师:1位小数加1位小数。生:0.23+0.12……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3、尝试。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生板演。生1:20—0.98=20.98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讨论:谁的方法好?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4)、探究。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5)、验证。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6)、延伸。师: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是以整数加减做铺垫的,那小数加减是为学习什么做铺垫的呢?生:分数加减法。(突现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师:小数加减法也为加减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整数、小数加减混合、四则运算等做了铺垫。我们不仅学习中要用到,生活中也要用到。(点明知识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7)、回归。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师:看看你摘到了智慧的果实没有?(出示知识树)(8)、作业布置:课堂作业:作业本73页推荐作业:假期中调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小数加减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家长、同学或老师交流。附:课件。教学反思:设计意图:1、引导抓本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的备课思路是从整体入手,抓住一点,辐射多点,用方法线引导学生学习多个同类知识。数的加减法在小学内就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区别,中学后还有其它的数。小数的加减只是一个小支流。用哪根线才能把所有的加减法的这些“珍珠”穿起来呢?这是备课时我思索的重点。我仔细想了想整数加减法则、小数加减法则、分数加减法则,联系生活中的计算情况,感觉到加减计算的本质是单位相同。因此,本节课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单位相同”进行。我的理解对不对呢?我设计了拓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目的有二,一是考察有多少的学生真正具备了40分钟培养的“能力”;二是考验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否能成功实现。二者是统一的。2、举例选典型。学生举例验证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环节。合理调控尤为重要。学生举例往往带有盲目性,重复举例,一味求难、偏等情况可能会发生,达不到教师预期教学目标的事情屡见不鲜。怎样尽可能地减少这种几率的发生呢?我决定给学生这样的提示:题型不同,计算步骤不同。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节内容是简单的,但错误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小数加减毕竟是新知识,要求学生从对小数的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准确、清楚的理性认识,还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调控中,我抓住位数不同相加减这一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举出这种典型题目,教学针对性强,使平淡的课堂有挑战性。3、艺术的语言。一、鼓励性的语言。“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我对此话深信不已。每个成功的人生都是自信的人生,自信无不来自周围的人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夸其实就是教师用积极的、富有鼓舞性的语言引领孩子,不论他们的表现如何,都能得到激励,都能鼓起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二、精练性的语言。“言多必失。”教学也是一样。教师过多的言语令学生厌烦。细细思考,每堂课的知识是很少的,需要老师讲的只有关键的几句罢了,哪里用唾星漫天飞呢?教师语言越少越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课堂的空间会越大,学生用来思考的空间越大,自主的空间也就越大。三、人文性语言。良好的学习状态应是快乐、轻松的。达到这种状态需要教师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如推荐作业时,我是这样做的:这个作业送给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孩子。也有教师布置课堂任务时喜欢这样说:“选你喜欢的题目做。”这种语言有利于学生接受,感觉是自己学习,不是教师强迫学习的。4、实用的课件。能持久吸引人们眼球的东西永远是新的东西,意料外的东西。当信息技术风靡一时的今天,有许多人一味沉浸其中,似乎不在多媒体中搞点名堂,就不是一节好课。任何事物刚诞生时,新鲜的,被人们喜爱。当普及后,新鲜的感觉自然渐渐淡化,引不起人的兴趣了。多媒体也是如此。过多的课件页面妨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的发展。因此,我对课件的要求是服从于教学的需要,课件的好坏关键看教师设计内容不是外表。改进之处:1、导入不流畅。教学伊始,怎样安排导入语言和学习目标,犹豫不决,导致这一情况的发生。这也是我对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理解不深刻的外在表现,需要继续深入学习,以抓住精髓,屏弃外在的东西。2、暗线语言不明确。整体建构提倡暗线语言的使用,以达到化零为整、多而合一的目的。即:“这样的题目有多少道?无数道。最终就是几道?一道。”怎样灵活运用到本节课中,我思考不成熟,课堂没有能较好体现。3、难点不深入。整数减小数是教学难点,学生解答后应多出几题强化训练更有利于全体学生掌握。课堂教学中,练习单一,没及时强化。提到分数加减与小数加减的联系时,可以顺手牵羊,举出事例,使全体学生信服。
本文标题:《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427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