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00040法学概论串讲重点
1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1.简述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2009.04、2010.07、2012.04】答:一、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二、法律产生的过程直接受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1)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2)奴隶制的出现。2.简述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有哪些?【记忆】答: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有如下几点:(1)法律同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不断的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3.简述划分法律历史类型的依据有哪些?答:划分法律历史类型的依据有:(1)法律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2)法律体现的阶级意志。4.简述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有哪些?【2010.07】答: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有:(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3)法律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5.【记忆】简述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是什么?答: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有:2(1)存在的时间不同。法律只是阶级社会中的现象;而道德则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调整的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3)实施方法不同。法律借助国家强强制力保证其实施;道德实施却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4)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一般以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风俗习惯中,一般没有固定形式。(5)在一国中,法律体系只有一个,即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的,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道德体系。6.简述资产阶级法律的特点?答:资产阶级法律的特点有:(1)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确定契约自由。(3)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确定法制原则。7.简述从历史上看,法律渊源的种类?【2011.04】答:综观古今中外,法律渊源有以下种类:(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引证法。(5)宗教法。(6)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1.简述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009.07、2011.04】答: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有以下几点:(1)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2)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3)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2.简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2012.04】3答: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1)从实际出发。(2)群众路线与集中领导相结合。(3)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4)保持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立、废、改相结合。3.简述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区别?【记忆】答: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区别有:(1)党的政策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意志的体现;法律是国家意志即全体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2)党的政策由党组织提出和制定;法律则由国家制定或认可。(3)党的政策更多带有一般的号召性和原则的指导性;而法律的规定则比较详细、具体和详尽。(4)党的政策仅对党组织和党员有约束力,而不具有国家的强制性;而法律则对一切公民都具有国家强制性。(5)党的政策的内容极为广泛。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程序?答: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程序有:(1)法律议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4)法律案的公布。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2009.04】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有:(1)宪法。(3)法律。(4)行政法规。(5)国务院的部门规章。(6)军事法规和规章。(7)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8)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9)特别行政区的法律。(10)经济特区的单行经济法规。(11)国家认可的习惯。(12)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6.简述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特点?【2010.04】答: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特点有:(1)法律适用的主体是被授予专门职权的国家机关(审判、检察以及某些行政机关),它以国家的名义进行活动。(2)这种活动必须严格地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和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4(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适用法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法律对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的调整。7.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必须遵循原则?【2011.07】答:必须遵循原则有以下几点:(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3)正确掌握各种规范性文件相互关系的原则。8.简述法律规则适用的原则?【记忆】答:法律规则适用的原则有:(1)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2)同位法中特别法的效力优于一般法。(3)同位法中新法优于旧法。(4)不溯及既往。(5)变通规定的法律效力。(6)法律冲突的解决。9.简述违法构成的要件包括哪些?【2011.04】答:违法构成的要件有:(1)违法的客体。(违法行为所损害的而为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2)违法的客观要件。(外部条件,包括违法行为、结果、因果关系、时间、空间、对象。)(3)违法的主体。(实施违法行为并要对其承担法律责任的人)(4)违法的主观要件。(行为人的心里状态,罪过和过错)10.简述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特点?【2012.04】答: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特点有:(1)社会主义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关系(意志关系)。(2)社会主义法律关系是由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3)社会主义法律关系通过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获得表现。11.简述具有法律提案权的机构有哪些?【2012.07】答:具有法律提案权的机构有:(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一定数量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2)国务院。(3)中央军事委员会。(4)最高人民法院。(5)最高人民检查院。5第三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制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2010.07、2012.04】答: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有:(1)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2)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3)执法必严。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4)违法必究。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保证。2.简述社会主义法制优越性?【2011.07】答:社会主义法制优越性有:(1)社会主义民主是供绝大多数人享受的民主。(2)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3)社会主义民主是有物质保障的。3.简述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2009.07】答: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有:(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和保障。4.简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2012.07】答: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有:(1)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的作用。(2)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的作用。(3)对清除法律意识的作用。5.简述法制和法治的联系与区别?【2010.04】答:法制和法治的联系与区别有:一、法制和法治作为法现象的社会上层建筑,都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而相同阶级本质的法制和法治,其经济基础也是相同的,并共同地服务于这个经济基础。二、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表现在:(1)法制是法治的必要前提条件。(2)法治本身反过来又要求有详备的、反映社会正义的、良好的国家法律和制度。三、两者的区别在于:(1)固有的属性不同。6(2)在治国中的地位不同。(3)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不同。(4)经济条件的不同。6.简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2012.07】答:依法治国的必要性有:(1)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2)依法治国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7.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是法治经济的主要表现?【记忆】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是法治经济的主要表现有:(1)法律确定市场主体(角色)的资格(定位)。(2)法律要实现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失衡。(3)法律要完善社会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4)法律要建立有利于市场正常发育和成长的社会环境。8.简述实现法治必备的条件?【2012.04】答:实现法治必备的条件有:(1)维护法律的极大权威。(2)完善法律体系。(3)强化民主法治。(4)坚持依法行政。(5)保障公正司法。(6)搞好法律监督。第四章宪法1.简述宪法的概念和本质?【重点】答:(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3)宪法是对民主制度的确认和保障。2.简述宪法的特点?【2009.07】答:宪法的特点有:(1)内容方面的特点;宪法规定的是关于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2)效力方面的特点;国家赋予宪法以最高的法律效力。(3)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的特点;我国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5/1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73.简述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展?【记忆】答: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展过程如下:(1)《共同纲领》是立宪根据。(2)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3)第一部宪法。(4)1975年和1978年宪法。(5)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现行宪法。4.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重点】答:(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不以任何制度为依据,它一经确立之后,就成为其它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5.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记忆】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群众管理国家。(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6.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性质?答:国选举制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性质有:(1)选举权的普遍性。(2)选举权的平等性。(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4)无记名投票。(5)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监督。(6)从物质上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7.简述我国的行政区划?【记忆】答:我国的行政区划有:(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镇。(4)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5)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8.简述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有:(1)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企业依法享有自主权和实行民主管理。89.简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010.04】答:具体表现:(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2)公民权利的真实性。(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4)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10.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记忆】答: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1)政治权利和自由。(2)宗教信仰自由。(3)人身自由。(4)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5)社会经济权利。(6)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7)妇女的权益和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受国家的保护。(8)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11.简述公民的人身自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记忆】答:公民的人身自由主要表现在:(1)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4)公民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12.简述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记忆】答: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主要表现在:(1)公民的劳动权利和义务。(2)劳动者的休息权。(3)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4)物质帮助权。13.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2010.04】答:
本文标题:00040法学概论串讲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432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