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苏州吴江区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吴江区科学技术局2016年5月23日目录一、发展基础1(一)主要成效21.科技事业整体实现新突破22.技术创新全面跨入新阶段2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新特色24.不同形态的企业持续发力成为创新的新常态35.有效集聚创新人才成为新常态36.区域创新布局趋于优化47.创新形态日趋多元化与高端化48.创新绩效与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新成果5(二)主要问题5二、面临的新环境与新要求6(一)发展的新环境71.国际环境72.国内环境73.区域环境8(二)面临的新要求91.必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92.必须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93.必须为社会事业与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04.必须为实现科技发展目标提供创新环境10三、“十三五”期间吴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11.特色创新112.协调发展123.以人为本124.合作发展125.资源共享13(三)发展目标131.创新资源投入与集聚能力明显增强132.创新产出的质量有效提升143.创新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144.科技基础设施与创新载体建设跃上新的层次15四、新兴产业发展重点151.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162.节能环保产业173.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17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85.新型食品加工产业196.生物医药与新材料等相关产业197.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0五、传统产业改造、经济社会转型与民生技术提升重点21(一)加快传统优势制造业的技术改造211.加快运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优势制造业212.聚焦发力提高传统优势制造业的技术层次223.有效提升制造业的设计技术层次23(二)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技术231.节能减排关键技术232.循环经济关键技术243.水环境修复与重建关键技术24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关键技术25(三)民生科技与农业新技术251.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民生科技252.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卫生科技263.为优势农业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撑264.优化农业技术装备275.促进农民生活富裕的民生科技28六、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8(一)把握战略实施的基本定位291.产业定位292.形态定位293.方向定位30(二)企业主体与区域集聚301.企业引领302.高端发展303.区域集聚31(三)促进融合与向多领域的延伸发展311.专利与标准的融合322.专利与商标的融合323.专利与版权的融合324.促进多领域延伸发展33七、完善主体间协同的区域创新体系331.明确协同创新重点332.建设协同创新载体343.完善协同创新机制344.提升协同创新层次345.推进区域创新交流合作346.深化国际科技合作35八、完善创新型人才的环境体系361.实施全面对接的人才政策362.放大领军人才创业效益363.注重人才引进与盘活人才存量相结合364.完善创新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375.加快构建多元众创空间376.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38九、深化改革与构建促进创新驱动的组合政策体系38(一)提升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381.提升建设理念392.有效提升增量与激活存量的有机结合393.在提升内涵层次上下功夫394.促进创新设施间的互通互联405.提升创新设施的开放度40(二)健全促进创新的投融资体系411.构建满足全程创新链主要环节的资本需求体系412.加强整合市场化投融资资源413.完善金融服务一体化平台424.探索物流金融服务42(三)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深化科技事业的改革431.通过实施供给侧改革提升创新能力432.通过推进供给侧改革化解过剩无效创新资源433.通过推动供给侧改革提升整体创新能力44(四)完善促进创新的组合政策体系441.加大科技政策的支持服务442.明确政策支持重点453.改革财政科技政策454.全面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政策455.推广实施中关村“新四条”先行先试政策466.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的采购政策477.推动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47(五)构建适应新常态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体制环境481.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482.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政策483.提升创新服务质态494.提高创新服务的国际化水平49十、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491.健全工作机制502.强化责任落实503.确保政策落实504.全面依法行政515.加强监督评估516.完善创新环境51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吴江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结构转型,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攻坚时期。从吴江的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持之以恒地提升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有效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十三五”时期吴江发展的基本路径。根据《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总体思路与基本要求,现提出《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一、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吴江科技事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促进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能力实现了新的提升,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所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而且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逐步走出了既体现历史传承和延伸,更反映时代特征与要求,具有鲜明吴江地域特色的科技创新发展道路,为确保吴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在更高层次上支撑吴江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主要成效1.科技事业整体实现新突破。“十二五”以来,吴江区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始终如一地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引进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努力提升组织管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较高的层次上实现了新突破,先后被列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与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2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为新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技术创新全面跨入新阶段。R&D投入强度达到2.0%是一个地区创新驱动的标志。“十二五”期间全区R&D投入总量约140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提高幅度最大的五年;2015年R&D投入强度达到2.4%,比2010年提高了0.65个百分点,连续4年超过2.00%,实现了历史性跃升,演化发展的轨迹类似于“S”曲线,与国际经验基本吻合。标志着吴江区的技术创新已由使用技术、改进技术阶段,迅速地向集成技术创新与自主技术创新并举的发展阶段转变,全面跨入创新驱动发展的门槛。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新特色。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持续增强,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新的转型,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集聚的力度明显加大,正在形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大力量。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达到1604亿元,比2010年增加42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比2010年提高6.5个百分点。累计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492个,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66家。4.不同形态的企业持续发力成为创新的新常态。基本形成以骨干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专、精、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撑,不同形态共同发展的企业创新组织新格局,构建了未来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微观基础。“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3家,累计达到266家;孵化、培育与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241家;企业承担的省级和国家层次的科技项目累计达到304项,获得省级和国家科技经费资助累计达到1.99亿元,总体水平在苏南区域板块中名列前茅。5.有效集聚创新人才成为新常态。人才个体与人才团队引进相结合、刚性引才与柔性引进相结合、人才与项目相结合,海内与海外相结合,打破常规,拓宽渠道,机制激励、政策支持,多层次、多形态、跨国界地集聚人才,高素质科技人员不断集聚,企业成为人才集聚的主要载体,高端人才集聚成为新亮点。2015年全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累计41人(包括异地引进30人)、江苏省“双创计划”累计31人、苏州市“姑苏人才计划”累计52人,评定吴江科技领军人才计划累计319人,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创历史新高。6.区域创新布局趋于优化。汾湖经济开发区建设成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盛泽镇被省政府批准筹建江苏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吴江科创园、汾湖科创园和盛泽纺织科创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太湖新城科创园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吴江生物医药服务平台被评定为苏州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建设省级众创空间6家、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累计7家)、省企业技术中心31家、省企业院士工作站3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4家。各类科技园区、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和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初步覆盖整个城市,逐步融入城市体系,产业特色开始凸显,资源相对集聚,内涵不断丰富,创新活力初显,开始逐步发挥了推进自主创新累积效应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乘数效应大。7.创新形态日趋多元化与高端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企业为主体的宽领域、大范围、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有效展开,先后与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实施737项产学研合作项目,不仅有效弥补了创新资源的短缺,而且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项目为载体、资产为纽带,以长期性、紧密型、市场化为基本特征的产学研战略合作的格局。“互联网+”的创新形态正在形成,努力促进现有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之间的在线、连接与互动,借助金融机构、中介组织、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力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日益发挥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特征的“双创”驱动优势,形成互联网的整合效应、连接效应和集成效应。8.创新绩效与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新成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努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全区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689件,“十二五”末全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2995件,万人有效发明拥有量达到23.1件,反映出良好的创新效率与创新水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有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关键,突出优势产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累计实施7项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建立32个企业专利数据库。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市场配置与依法保护、加强保护和创新利用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体系,构建了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技术溢出均衡发展的新格局。(二)主要问题当然,“十二五”期间,吴江在推进科技进步、促进自主创新的进程中也面临新的问题,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相对偏低,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任务依然非常繁重;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主要由电子信息产品的加工、组装业所构成,尚没有进入制造加工环节,而前后向的研发设计等能力不足;与高水平的区域相比较,R&D投入强度偏低,更由于R&D投入具有巨大的风险性,未来R&D强度持续稳定提高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强化;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企业进一步加大R&D投入力度面临新的难度,政府投入的引导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创新层次与效率尚有待进一步改善;科技管理与政策需要深化完善,如何发挥科技政策与财政创新投入对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如何前瞻性地推进创新供给,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关键性作用,重点发展渗透性广、关联度大、爆发性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尚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二、面临的新环境与新要求“十三五”期间是吴江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结构转型,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十分关键的五年。吴江所处的历史阶段、发展特征对创新驱动提出了比以往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要求更高、更为迫切的新要求,同时也面临着比以往更为复杂的新的环境,对创新驱动的形态与组织方式、自主创新的需求与重点、科技事业的发展组织与管理模式等提出了一系列
本文标题:苏州吴江区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464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