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课件)
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重要考点二、重要考点分析⑴矛盾的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⑵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两方面含义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⑶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斗争的。学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区别的。⑷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联系:A、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C、总之,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方法论要求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看到对立。运用例证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我们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建国初期片面地强调“公平”,忽视“效率”;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不排斥效率和发展,而是着眼发展来推进社会公平,并通过社会公平的不断实现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和创造热情,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代入)效率与公平就是经济发展中存在对立统一关系的矛盾双方。②(“对立性”分析)发展经济追求效率,要求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而公平则强调要缩小收入差距,这体现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对立。③(“同一性”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障。这体现了两者之间统一。④(总结概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追求效率,又要注重分配公平,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1)矛盾的普遍性①含义:从空间看,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从时间看,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②方法论意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A.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B.我们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二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2)矛盾的特殊性①含义: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②矛盾特殊性的表现:第一、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个事物区分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第二、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第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③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列举蕴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哲理的成语、俗语看莱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逢山开路,逢水搭桥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入乡随俗因材施教试列举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者俗语做一做张冠李戴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千篇一律,一刀切东施效颦邯郸学步(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区别:普遍性是共性、一般、特殊性是个性、是个别。联系: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意义(指导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相互区别: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相互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3.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方法论要求A、眉毛胡子一把抓B、拣了芝麻,丢了西瓜C、十个指头按跳蚤D、一个好汉三个帮E、擒贼先擒王F、一个篱笆三个桩下列作法体现或违背了什么原理或要求不分主次、抓不住重点、中心颠倒主次违背了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既要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和关键,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要抓住主要矛盾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主次矛盾做一做H、荷花好看也要绿叶相扶I、牵牛要牵牛鼻子K、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也有影响,不能忽视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和关键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做一做相互排斥: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相互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A.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既抓“主流”B.不可忽视支流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方法论要求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试一试:复杂事物一个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比较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异同关系类别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别外延不同相对“许多矛盾”而言,一般只有一个“同一矛盾”而言,主次方面都只有一方。内涵不同主、次矛盾指“矛盾体”,可称为“一个”或“一种”,内部又含主、次方面。主、次方面指“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作用不同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常用在“办事情”,解决问题上,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怎么找出问题关键决定事物性质。常用在“看问题”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识别的依据“重点”、“中心”、“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重中之重”、“第一要务”、“首要任务”等“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方法论要求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一般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联系复杂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意义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方法论要全面复杂事物既看主要矛盾一种矛盾既看主要方面又看次要方面两点论抓重点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每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重点论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又看次要矛盾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和均衡论运用例证: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把坚持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同时既要防止无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主张完全市场化的倾向,又要防止过分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而完全排斥文化产业属性的倾向。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的?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应区别对待,体现了这一点。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坚持重点论,抓住主要矛盾。发展文化产业要把坚持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正体现了这一点。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发展文化产业既要防止完全市场化的倾向,又要防止完全排斥文化产业属性的倾向正体现了这一点。(2003·全国春招)江泽民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不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矛盾的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体验高考(2002·全国)台风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危害,也给人类进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是维持地球热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处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D、应该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2002·广东大综合)国家重视重点工程的建设,其理论依据之一是A、解决主要矛盾对于处理全局问题有关键性作用B、解决主要矛盾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前提C、解决了主要矛盾,也就等于解决了次要矛盾D、解决了主要矛盾,经济发展就不会再有波折(06政治江苏卷13题)右边的漫画表明:A.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教条主义B.前者是教条主义,后者是经验主义C.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D.要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对成功者的足迹,有人视为路标,有人视为框框。(06政治广东卷18题)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上述材料表明: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B.矛盾具有必然性C.矛盾具有特殊性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2000·全国)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担心它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①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②人的认识是受主观条件制约的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998·全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的这句话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书本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999.广东)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的东西。这启示我们A、要坚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C、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2004.天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实施这一战略的哲学依据是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②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④(2004.广东)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这表明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2004.江苏)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A、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江苏政
本文标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51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