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第一章 幼儿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
第一章幼儿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第一节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第二节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第三节循环不已的运输流——循环系统第四节食品加工管理——消化系统第五节泌尿、输尿、贮尿、排尿——泌尿系统•第六节身兼数职的皮肤——人体最大的器官•第七节眼睛——视觉器官•第八节耳——听觉器官(兼司平衡)•第九节人体内的“化学信使”——内分泌系统•第十节人体的司令部——神经系统第十一节人体的防御机构——免疫系统第十二节生殖系统•第一节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胳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骨骼还有保护内脏的作用。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有的骨连结为不动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等。骨骼肌可以受意识支配,附着在骨骼上。但如肠道等上的平滑肌则不受意识控制,这是骨骼肌的一个特点。二、幼儿运动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一)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1、骨骼在生长——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长骨两头的软骨一面发育(使长度不断增加),一面钙化(使骨头坚硬)。20—25岁左右长骨两端的软骨全部钙化,人就不再长高了。营养和阳光是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卫生保健:•幼儿的骨头在发育,需要较多的钙、磷,同时还需要维生素D,使吸收的钙沉淀到骨头里去。•(1)补充钙、磷、维生素D;•(2)多晒太阳;多运动。•3岁以前的婴幼儿,如果缺少维生素D,身体里的钙、磷就不能被充分地吸收利用,骨头长不结实,就会得佝偻病(软骨病)。2、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女性儿童一般比男性儿童早完成2年。掌指骨18岁前钙化完成。所以婴幼儿的手劲较小,精细动作比较困难,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卫生保健:•(1)不宜提重物;•(2)手的动作时间不宜过长。•3、有些骨还未愈合•(1)胸骨(胸骨柄、胸骨体、胸骨剑突)到20~25岁才愈合。•(2)骨盆未闭合。髋骨是骨盆的一部分,幼儿的髋骨与成人不同,它还不是一块完整的骨头。幼儿的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头借助软骨连结在一起的。它一般要到20~25岁才完全愈合,成为一块完整的骨头。•卫生保健:•(1)培养良好的坐姿;•(2)保持鼻腔通畅,预防漏斗胸;•(3)不宜从高处跳到硬地上;•(4)不宜在硬地上进行大量的蹦跳动作。•4、骨头柔软、易变形,但不易骨折•幼儿的骨头就象鲜嫩的青枝,易被弯曲,但不易骨折。(青枝骨折——幼儿的骨头韧性强、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一旦发生骨折,可能出现折而不断的现象。)成人的骨头好比干树枝,不易弯曲。这与骨头的成分有关。幼儿骨头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各占1/2。•所以,要注意培养幼儿有好的姿势。•卫生保健:•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坐着时,两脚平放地上,不佝着背,不耸肩,身子坐正;站着时,身子正,腿不弯,抬头挺胸;走路时,抬头挺胸,不全身乱扭。•5、脊柱(人体的主要支柱)——易弯曲•(1)脊柱的生理性弯曲•正、背面看,又正又直;侧面看,从上到下有四道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2)四道弯曲的形成•四道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到发育成熟的年龄(大约20~21岁或更晚)这些生理性弯曲才完全固定下来。在脊柱未完全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坐、立、行时身体的习惯姿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侧弯(从背面看,脊柱某一段偏离中线,向左或向右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2~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7个月坐——胸椎后凸•周岁左右走——腰椎前凸•出生时——骶椎后凸•(3)四道弯的作用•有了它,人做走、跑、跳等运动时,更具有弹性,可以缓冲从脚下传来的震动,保护内脏和头部,当震动传到头部时也就微乎其微了。否则,若是“直棍儿”,跺一下脚,也会把大脑给震了。•卫生保健:•(1)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好的体姿可以预防驼背和脊柱侧弯);•(2)桌椅高度要适度;•(3)不让长时间单肩背书包(长时间单肩背书包会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的不到平衡发展,形成一侧肌肉和韧带过度紧张,也易导致脊柱侧弯);•(4)不让睡沙发、软床等。(二)骨骼肌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1、生长发育特点•(1)容易疲劳和损伤•因为肌细胞纤细、间质相对较多,肌腱宽而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及无机盐的比例较低。•但幼儿的新陈代谢旺盛,氧气供应充分,恢复疲劳较成人快。•(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幼儿会跑会跳了,可是要他们画条直线却很难,这与各肌肉群发育的早晚不同有关。•到5—6岁,手部肌肉才开始发育,所以能做一些较精细的工作,但时间不能过久,否则容易产生疲劳。•2、卫生保健•(1)蛋白质要充足;•(2)适当锻炼,肌肉可以得到更多营养,肌纤维变粗,肌肉重量增加。(三)关节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1、肘关节易脱臼•关节囊比较松弛,韧带也不够结实,关节的伸展性和活动范围均大于成人,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容易“脱臼”。•牵拉肘——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被猛力牵拉手臂而造成的肘关节半脱臼,即幼儿桡骨小头半脱位。(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它常常是因为大人带着幼儿上楼梯、过马路或帮幼儿穿脱衣服时,用力牵拉、提拎幼儿的手臂所造成的。•卫生保健:•(1)合理锻炼,促进韧带的发育,增加关节的牢固性;•(2)不宜用力过猛牵拉幼儿的手臂,防“脱臼”。•2、脚弓不结实,易塌陷形成扁平足•幼儿会站和走以后渐渐形成的脚弓,由于骨化未完成,足底的肌肉、肌腱和韧带发育不完善,若运动量不合适,就容易形成扁平足。•脚弓的作用:•有了脚弓,脚下就有了弹性,可以缓冲在运动时产生的震动;•站立时,人体重心可以分散在脚底的几个点上,站得更稳;•脚弓可以保护脚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预防扁平足要从小做起。•卫生保健:•(1)防止肥胖;•(2)走路、直立时间不宜过长;•(3)负重不宜过度;•(4)鞋子应宽松合适,以软底为宜;•(5)适当运动,有利于脚弓的形成,但量不宜过大,否则会使脚底肌肉过于疲劳而松弛。•第二节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的组成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气体交换的场所)组成。•(一)鼻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保护肺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对空气起着清洁、湿润和加温的作用。鼻还是嗅觉器官。(二)咽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是三岔口。会厌软骨在吞咽时盖住气管入口,以防止食物滑入气管。•小孩会厌软骨反应不灵敏。因此异物容易入气管导致疾病,应特别注意饮食。•(三)喉喉是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呼出的气流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若发音失去圆润、清亮的音质,表示声带发生病变。(四)气管气管上与喉相接,下入胸腔,分为左右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上皮细胞具有纤毛,灰尘、微生物被粘液粘裹,经纤毛的运动,被扫到咽部,吐出来就是痰。痰是呼吸道的垃圾。因此小孩既不能咽痰,也不能随地吐痰。(五)肺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血液里的废气(二氧化碳)被呼出,吸入的氧气进入肺泡,再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完成“吐故纳新”的任务。•胸腔有节律地扩大与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呼吸的快慢与年龄和活动强度有关。•二、幼儿呼吸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一)呼吸器官娇嫩•娇嫩的表现:•1、鼻腔易感染,还可能感染其它;•2、喉腔狭窄,发炎时通路易被阻塞;•3、声带不够坚韧,易充血、肿胀变厚,造成声音嘶哑;•4、气管及支气管非常容易感染,且发病后症状较重;•5、肺泡数量较少,且容量也少。•(二)呼吸浅而快•幼儿的胸腔狭窄,呼吸肌发育差,肺活量小,但代谢旺盛,机体需氧量多,所以只能以加快呼吸的频率来代偿。年龄越小呼吸越快。不同年龄呼吸次数的平均值年龄每分钟呼吸次数新生儿40—440—1岁302—3岁244—7岁22•三、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一)用口呼吸要戒除•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教育幼儿用鼻呼吸,及时治疗鼻堵塞。•用口呼吸不利于健康。•(二)擤鼻涕的方法要正确•教给幼儿正确擤鼻涕的方法,防止鼻咽部的炎症侵入眼和中耳。•鼻腔通过鼻泪管与泪囊相通,鼻腔有了炎症,擤鼻涕时方法不正确,就可能把细菌挤进鼻泪管,而使鼻泪管、泪囊发炎。•鼻腔还通过一根管道与中耳相通,即耳咽管。擤鼻涕时方法不正确,鼻腔内压力太大,细菌进入耳咽管,也会殃及中耳,引起中耳炎。•正确的方法:先轻轻捂住一侧鼻孔,擤完,再擤另一侧。擤时不要太用力,不要把鼻孔全捂上使劲地擤。•(三)打喷嚏时要遮挡•打喷嚏虽是日常生活小事,但却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有人曾经统计,普通一个喷嚏可以喷出1—2万个飞沫,排菌量达0.45—15万个;有人检查一感冒者,打一个喷嚏竟排菌8500万个。随喷嚏喷出的飞沫还可以悬浮于空气中数天之久,到处漂移传播疾病。•正确的做法:用手帕或纸巾轻捂口鼻打喷嚏,如果一时找不到遮挡物,可用手代替,完事后立即洗手。千万不能面向别人打喷嚏。•(四)用手挖鼻孔要禁止•用手挖鼻孔是一种坏习惯,它能使鼻毛脱落、黏膜损伤,血管破裂引起出血。挖鼻孔常使鼻腔感染,严重者细菌还能经面部血管回流颅脑内,造成危险的并发症。长期用手挖鼻孔,可使鼻孔扩大,形成“朝天鼻”,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同伴嘲笑,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每天早晨洗脸时,用冷水多洗几次鼻子,既可以清洁鼻子,又可以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子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预防感冒及各种呼吸道疾病。•(五)幼儿的声带要保护•幼儿的声带还不够坚韧。•1、不大声哭喊或扯着嗓子唱歌;•2、不唱成人歌曲;•3、唱歌的场所空气要新鲜,避免尘土飞扬;•4、冬天不要顶着寒风喊叫、唱歌;•5、夏天玩得很热时不要马上吃冷食;•6、得了伤风感冒,要多喝水、少说话。•(六)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幼儿新陈代谢旺盛,呼吸浅,频率快,肺换气功能差。•幼儿的气管、支气管的纤毛运动能力不如成人,自净能力差,若空气污浊,幼儿易患肺炎。•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并尽量多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七)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呼吸系统的抵抗力。锻炼可以促进幼儿肺和胸廓的发育,使之肺活量加大,呼吸由浅而快逐渐变为深而慢。•第三节循环不已的运输流——循环系统一、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运送血液的管道。血液是存在于心脏和血管里的液体,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组成。•二、幼儿循环系统的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一)特点•1、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幼儿的心肌薄弱,心脏容量小,为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心率较成人快。•新生儿可达140次/分钟;•1-12月120次/分;1-2岁110次/分;3-4岁105次/分;•5-6岁95次/分;7-8岁85次/分;•成人则一般为60-75次/分。•心脏在胚胎初期就成型了,因此要特别注意孕早期对心脏的保护。•2、血液量相对比成人大•正常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每公斤体重约有70~80毫升血液。幼儿每公斤体重的血量约为85毫升,较成人略多。年龄越小,相对值越大。为保证在成长过程中因代谢旺盛需较多氧气的供应。•3、淋巴系统发育迅速,防御和保护机能比较显著。•(二)卫生保健•1、营养要合理•(1)供给蛋白质、铁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预防贫血。•(2)减少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预防动脉硬化。•2、锻炼要适度•(1)锻炼的好处:加强心肌收缩力。经常锻炼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每次心跳可搏出更多的血液。•从小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中国名医华佗曾说:运动可以使血脉流通,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现代微循环的研究也证实运动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网的开放,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但锻炼应注意适量,否则可能反而损伤机体。•(2)适度的标准:没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现
本文标题:第一章 幼儿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512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