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XXXX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读本电子稿
第二章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内容(以后各章我将陆续上传,谢谢各位同道下载使用)第一节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社会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要实现社会管理各主体之间的协调一致,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求各级党委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社会管理的合力,进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一、新时期的杜会建设理论及其形成过程党的十六大以米,在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和部署新任务的过程中,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把社会建设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加以阐述,形成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建设理论。具体来说,新时期的社会建设理论的形成过程如下:(1)社会建设理论形成的开端。2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强调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2)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开始酝酿突破口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全面把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这次讲话已经表现出了要把社会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全面理解四者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趋向,说明在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上已开始酝酿突破。(3)构建起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Z}I?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口”①这是第一次将社会建设独立论述,标志着党开始将原来窝含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建设独立地分离出来,把社会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构建起了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4)进一步确定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胡锦涛在这次全会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统一、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进一步强调了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5)党的社会建设理论正式形成。2007年}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做了正式确认,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列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专题,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一论述和报告中对社会建设的全面部署,标志着党的社会建设理论正式形成。二、新时期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其重要文献新时期关于社会管理的思想有两个重要文献和一个讲话精神。一是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于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文献将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对于社会管理方面,《决定》强调“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要求从“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保障国家稳定安全”七个方面加强社会管理口二是20U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报告将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个重要方面之一,强调“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索,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怡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人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援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三是2011年胡锦涛关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讲话。X011年2月i9日,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指出:“中央举办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目的是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熏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胡锦涛同志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JI奇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杜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①。三、有中国特色的杜会管理新格局的墓本框架党的十七人报告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含义1‘党委领导党委领导,就是要发挥党委在社会管理格局中总搅全局、协同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是要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的要求,科学判断形势,制定正确的大政方针。要把领导社会管理工作放在党委工作突出的重要位置上,像经常分析经济形势那样,经常分析社会形势,正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大政方针。支持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要合理配置党政部门社会管理的职责权限。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的能力。2.政府负贵政府负责,就是要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做到职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要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职能作用。一方面,不能越位。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竟争机制能够调节的,行业组织、中介组织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政府不再过多作行政干预。另一方面,不能缺位。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完善社会政策、键全社会管理体系、培育和管好社会组织、杨通公民参与渠道等,切实发挥好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制、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推进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的考核机制,研究制定科学的社会管理考核指标体系。3.社会协同社会协同,就是要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积极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同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抬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社会协同管理网络。一要加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基层是社会协同管理的基础。要通过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在基层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体系,切实把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着力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加强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强化城乡社区区域性社会管理职能,发挥好农村社区内各类经济组织、专业合作、协作组织,城镇社区内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机构、驻在社区的各类机构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搭建社区社会管理服务的平台,加强对互助性、公益性、娱乐性社区组织的指导和服务,有效发挥它们在满足群众需求、活跃社区文化生活、疏导群众情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把政法、信访、司法、民政以及与群众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整合起来,联合办公,联防联治,综合治理。二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坚持鼓励发展和监管引导并重的方针,完善培育扶持的政策措施,推动包括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提高它们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能力。适当降低准人门槛,让公民有更多的机会利用这种载体实现自我管理和参与社会管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要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的责任。鼓励和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承担社会贵任,合理处理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积极发挥好各种所有制企业单位在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资关系、慈善事业等方面的作用。4,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人民当家作生的有效实现形式。公众参与,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国家人民管理的作用,引导公民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要大力培育公众的参与意识,探索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和途径。不断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规范公众参与的行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是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体制保障。其中,加强党的领导是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的根本,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是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的前提,增强社会协同是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的依托,发挥公众参与是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的基础。(二)建构与市场经济相追应的社会资源配笠格局实际上,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涉及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的根本性问题口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是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作为第二部门的社会组织,从而形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维模式”①。这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例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实际上只有政府组织一家是不同的。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组织这个唯一的主体,实际上经历了从“政府是第一推动力”到“政府失灵”的过程。②所谓“政府是第一推动力”,是指政府曾包揽一切经济事务、社会事务。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积聚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大生产,迅速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体系,促进了经济的突飞猛进,实现经济的腾飞。这样,全能型的政府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所谓“政府失灵”,是指全职全能的政府对企业生产活动的于预,影响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割断了企业与市场的天然联系。同时,这种权力过大的政府,导致机构重叠庞大,滋生官僚主义,助长种种不正之风。这些都阻碍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表明政府推动的效率和利益是递减的二这种种失灵,无疑是造成新中国成立30多年来商品严重短缺、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的体制原因。正是这种从“政府第一推动力”到“政府失灵”的过程,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本文标题:XXXX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读本电子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