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星源集庆及其史料价值
1《星源集庆》及其史料价值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兼历史学院杜家骥《星源集庆》是记载清朝皇家人口的一种谱牒,主要记近支宗室成员,由管理皇族事务的宗人府每年缮写,年初送入皇宫中,以备皇帝(或皇太后)阅览,年底领回,次年年初再将新修之本送入宫中。如此年复一年,直到清朝灭亡后溥仪小朝廷在宫中之时,仍在续修。宗人府因此积攒了累年的《星源集庆》册牒。1924年溥仪出宫。次年,民国成立故宫博物院,下设文献部,负责收集、保管清朝档案,包括《星源集庆》在内的宗人府档案也随即移入故宫博物院,但仍有一些流落于社会。早在40年前,松村润先生曾写过《关于星源集庆》一文(收《岩井博士古稀纪念论文集》,昭和三十八年六月,东洋文库发行。),介绍静嘉堂文库所收藏的六帖(册)《星源集庆》及相关情况。笔者所撰这篇小文,主要介绍今(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其前身最早即故宫博物院文献部)所收藏之宗人府全宗《星源集庆》。松村先生是我非常钦敬的前辈,拙文聊作续貂。一、《星源集庆》对皇家成员的记载形式《星源集庆》是皇家族谱《玉牒》的一个别类,出现较晚,它是参照《玉牒》的记载形式而形成的,所以欲明了《星源集庆》,首先有必要将《玉牒》作简要介绍。《玉牒》是记载皇家成员简况的主要册籍。以记述格式分,有横格,有竖格,分别称为横档,直档;以记述文字分,有汉文,有满文;清皇族因按照与皇帝本支血缘之远近而分为宗室、觉罗两部分,所以《玉牒》也将这两部分人分别编纂成册,宗室之《玉牒》册用黄色封面,觉罗之《玉牒》册用红色封面。横档《玉牒》的横格是用来表示辈分的,以格的上下次序排列辈分,皇族成员按各自辈分被记在相应的横格之中,父之格下记其子,子的下格记孙。每人所记内容很简单,皇家所生之女性也不列入这种横档《玉牒》之中。直档《玉牒》是将同辈之人集中在一起登载,或一辈一册,或两辈、几辈人合为一册,男女皆记载,分别成册,如:《列祖子孙直档玉牒·太祖辈诸子》,是记太祖努尔哈赤、穆尔哈齐、舒尔哈齐、巴雅喇兄弟几人之子,先记“太祖高皇帝”并下标儿子几名,以下由右到左,按诸子长幼,依次记第一子褚英、第二子代善……。以下穆尔哈齐诸子也是如此排列记载。《列祖女孙直档玉牒·高宗及弘字辈诸女》,则是记高宗弘历及弘昼、弘晰、弘晟、广禄(康熙皇帝皇兄福全之孙)、锡保(代善后裔)、丰纳亨(舒尔哈齐后裔)等等同为弘字辈宗室的诸女,也是在其人名下,标其女儿几名,再由右往左,按这几名女儿出生先后,依次记第一女、第二女……。两辈或几辈人合为一册者,实际是将各个一辈一册之《玉牒》按辈分先后合在一起的合册,有《列祖女孙直档玉牒·太宗、世祖辈诸女》、《列祖子孙直档玉牒·太祖至高宗辈诸子》等等名目。直档《玉牒》所记某子或某女,每一名占一坚格(直格)或几竖格(直格),无论该子、该女是成年还是夭殇,即使出2生当日便死去者,也序齿排行,予以登录。直档《玉牒》所记内容也较详细,除列示出所记之人是谁之子或谁之女,兄弟、姐妹间的排行,以及爵职、位号外,还记他(她)的出生年、月、日、时辰,生母姓氏、生母的身份(嫡妻、侧室、媵妾),生母之父的姓名、爵或职。若该皇族成员是男性,再记其封爵、授职,升迁罢黜及奖惩情况,最后记卒年、月、日、时辰,享年得岁,妻妾之姓氏。若是女性,记其何时定婚,何时出嫁,丈夫姓名,有的还记丈夫的爵职,丈夫之父的姓名、爵职,丈夫或丈夫之父所在的旗或蒙古部落;该女性若受封,记其所封位号,如××公主、××格格(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奖惩情况,最后记卒年、月、日、时辰,享年得岁。本文介绍的《星源集庆》,则是将横档《玉牒》以横格记辈分的格式,和直档《玉牒》所记某子、某女的较详细内容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谱牒记载形式,它也不象《玉牒》那样将分页合订成(册),而是长长一纸折叠成册,每一纸之册,记某皇帝之子或女,或者是某皇帝之子的诸子孙或诸女孙,就是说,它是以某皇帝为系统,将各该皇帝之子或子孙,或者他的女孙,以横格上下次序排列其辈分,较详细地记录每个人的生平。所以《星源集庆》是兼具横档、直档两种《玉牒》功能的谱牒。1938年所修之《爱新觉罗宗谱》,实际就是采用了《星源集庆》这种形式,以横格列辈而记直格内容。只是《爱新觉罗宗谱》仅记男性,而无“列祖女孙”(该书主体之七大册)。而《星源集庆》则男、女均记载成册(帖)。记载形式见后所示。二、《星源集庆》之由来及记录范围变化《星源集庆》自嘉庆朝才开始出现,记录范围仅及乾隆皇帝的子孙、女孙。最初只用满文书写,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以后改用汉文,而不用满文。以上情况由《宗人府则例》所记得知:嘉庆二十二年,玉牒馆总裁和硕肃亲王永锡面奉谕旨,著按照宗人府每年所进十六房清字横格式样,敬谨添写皇上位下,及十六房汉字男、女横格各一分,钦此,遵旨恭办进呈收存大内。并奏明,每年于封印时,由内领出旧本,将应行添改之处,另缮新本,敬谨增入,于次年开印后,仍送交大内收存。至向来所办清字横格,即毋庸另行缮写,等因。嗣于是年恭领新修汉字横格时,于卷帙签上奉有“星源集庆”四字,以后按年皆遵照所奉字样,敬书如式。①这段史料中的所谓“十六房”,是指乾隆皇帝的十七个儿子除去当朝皇帝嘉庆帝(乾隆帝第十五子)本支,共十六房(支)。由这段文字可知,嘉庆二十二年以前,每年都要将乾隆皇帝这十六个儿子的后裔,用“清字”即满文以横格记录,进呈“大内”即皇宫之中。自嘉庆二十二年起,将嘉庆皇帝及十六房的子孙、女孙,仍按横格记录,但改用汉字,男女分册,各记载一册进呈,不再用满文。因为这一年所进呈之册牒,宗人府在领回时,嘉庆皇帝已于卷帙签上写有“星源集庆”四字,且此后如式照写,因而嘉庆二十二年以后这用汉字横格书写的男女册牒,便称作《星源集庆》,而且只有汉文本而没有满文本,现在所能见到的,也是这种汉字横格男女分册的《星源集庆》,而以前的满文横格十六房记载帖册,迄未发现,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集中收藏的宗人府全宗的其他散档案中也未见收藏。①光绪《钦定宗人府则例》卷1页5,《天潢宗派·增添星源集庆》。宣统内府官刻本。3嘉庆二十二年后的纂修制度是与以前一脉相承的,皇帝要求宗人府将其父皇派衍下之各支子孙男女情况进呈,主要当是为了解近支宗人,以备指婚、册封等等,尤其是指婚,因当时的指婚,主要是近支宗室子女,而且每年办理一次。嘉庆帝要求宗人府每年在官署放年假——封印期间也即十二月下旬至次年正月二十日左右以前②,将领回的旧本,添写新情况、新年龄,缮为新本,新年正月开印以后将新本送入皇宫,大约就是出于上述需要。道光十九年(1839年),《星源集庆》的记载范围发生变化,据载:道光十九年九月初七日,宗令多罗定郡载铨面奉谕旨:著将《星源集庆》内十六门支派撤下,嗣后恭修之时,毋庸叙入,钦此。③从此,每年所进呈的《星源集庆》不再记载乾隆皇帝十七个儿子中除嘉庆皇帝一支之外的十六个旁支(即十六房)之人,只记嘉庆皇帝本支一人诸子也即道光皇帝与他的兄弟几人的子孙、女孙。道光三十年(1850),记载范围再一次改变:道光三十年二月十三日,宗令多罗定郡王载铨面奉谕旨:著将《星源集庆》内惇恪亲王绵恺等门支派撤下,嗣后恭修之时,毋庸叙入,钦此。④道光三十年二月,道光帝之子咸丰皇帝已经继位,他是遵照道光十九年以后《星源集庆》的记载原则,谕令宗人府宗令(掌宗人府事之最高职官)郡王载铨:以后纂修《星源集庆》,再将嘉庆皇帝的其他皇子绵恺等人的支派作为旁支,撤去,只保留道光皇帝本支,也即只记他和他的皇兄弟几人的子孙,女孙。明了《星源集庆》的记载范围及其几个时期的变化,对认识其史料价值、查找利用,都是有利的。现存《星源集庆》,也正是这不同记载范围时期的作品。三、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星源集庆》简介北京故宫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其《宗人府全宗》档案的《星源集庆》,共编155号,其中第39—58号这20号,为宗室王公章京袭次表册、觉罗世袭官员名册,也即“皇册”,并非《星源集庆》,因与《星源集庆》一样,每年由宗人府改修,进呈大内,旧本存府,后来与《星源集庆》混在一起编号,所以除去这20号,实有《星源集庆》135号,每一号或1册,或1函,以函装者4-6册不等,通计约207册。最早的为嘉庆二十三年所修,最晚的为宣统十七年(1925年)所修。以下按纂修阶段,对所藏《星源集庆》册籍作简要介绍。(1)道光十九年以前所修者。此阶段所修《星源集庆》,记乾隆皇帝十六个皇子及嘉庆帝本支共十七房(支)的子孙、女孙。现藏嘉庆朝所修两册:嘉庆二十三年修《高宗纯皇帝后裔女册》(59号)、嘉庆二十五年修《乾隆皇帝后裔生男册》(001号),这类册籍名称,都是档案整理、编目者所拟,并不统一规范,但大致能反映出该册《星源集庆》的记载内容范围。如这两册,都是记乾隆皇帝的十七个儿子的子孙或女孙。这十七个儿子是:嘉庆皇帝(十五子)、(长子)永璜、(次子)永琏、(三子)永璋、(四子)永珹、(五子)永琪、(六子)永瑢、(七子)永琮、(八子)永璇、(九子)殇,未命名、(十子)殇,未②据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封印之日,为十二月十九日、二十日、二十一日、二十二日这4天中选一天,开印之日,为次年正月十九日、二十日、二十一日这3天中选一天,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先期知照各衙门。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93页、49页。③光绪《宗人府则例》卷1,页5,《天潢宗派·增添星源集庆》。版本同前。④光绪《宗人府则例》卷1,页6,《天潢宗派·增添星源集庆》。版本同前。4命名、(十一子)永瑆、(十二子)永璂、(十三子)永璟、(十四子)永璐、(十六子)殇,未命名、(十七子)永璘。由永璜至永璘这16个儿子称为十六房,即使殇而未命名或命名后殇、未殇但无子女者,也都列入,各作一房。道光朝十九年以前所修乾隆帝派衍之下子孙、女孙不同名目的《星源集庆》册籍,除上述嘉庆朝两册,其道光朝所修,现存有道光二、三、四、五、六、七、九、十一、十二、十三、十五、十六、十七年等年份的,如道光二年修《道光皇帝本支生男册》(002号)、《道光皇帝本支生女册》(003号)、《乾隆皇帝后裔生女册》(004号)、道光三年修《仁宗皇帝五子所生之女册》(61号)、道光四年修《嘉庆帝后裔生男册》(153号)……道光十五年修《乾隆皇帝后裔生女册》(79号)、《嘉庆皇帝之子生男册》(80号)、道光十六年修《嘉庆皇帝之子生男册》(83号)、道光十七年修《乾隆皇帝后裔生男册》(005号)、《道光皇帝本支生男册》(006号)、《道光皇帝本支生女册》(007号)等等。以上《乾隆皇帝后裔生男册》或“生女册”,仍是按十六房记载,参阅下表,每房皇子,下格列其子,各子下格列其孙……;女册,则在每房皇子下格列其女,诸女之后同格之内,列生有女儿之子,该子下格列此子所生之女(即某房皇子之孙女)……。附:《星源集庆》记载格式如下。嘉庆二十五年修《星源集庆》001号《乾隆皇帝后裔生男册》(以下至第十六房略)第二房第一房和硕定安亲王永璜今上皇帝嘉庆万万年(第二子以下略)第一子(爵名)绵德………………………………皇长子未赐名……………………………………皇次子和硕智亲王绵宁………………………………子一皇三子多罗惇郡王绵恺………………………………(以下后子略)(绵德子奕纯略)第一子(爵名)奕缵………………………………子一第一子多罗贝勒奕纬………………………………共七横格,下略5道光二年修《星源集庆》004号《乾隆皇帝后裔生女册》因每次新本,均将旧本所记之人照抄下来,所以越是后修者,所记人数越多,内容也越多。有的册籍不记皇帝本支,而以另册记皇帝本支子孙、女孙,如《仁宗皇帝五子所生之女册》、《道光皇帝本支生男册》等。(2)道光十九年至道光三十年所修。这一阶段将“十六房”撤出,仅记嘉庆皇帝本支,为嘉庆帝诸子:道光帝(次子)、(长子)殇,未命名、(三子)绵恺、(四子)绵忻、(五子)绵愉等兄弟几人的子孙、女孙。有一部分仍是道光帝本人之子孙、女孙单独成册。此阶段所修,现存道光二十、二十三、二十五、二十七、二十八、三十年诸年份册籍,及名为“道光二十几年修”的一函4册(155号)。如:道光二十年修《道光皇帝所生之男册》(84号)、道光二十
本文标题:星源集庆及其史料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5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