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在进入正题前,请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人的一生中,最值得追求、最可珍惜、最幸福的,是什么?(暂停)有人说,是找到一份薪酬丰厚的工作,过上香车美房、丰衣足食的富足生活;有人说,如果有朝一日能够身居高位、权倾一方,享受众星捧月的无比荣耀,就别无所求了;有人说,生命才是最宝贵的,没有了生命,再多的金钱、再大的权力,又有什么意义呢?还有人说,人活一世,就是要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家庭、家族延续下去……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都可能不尽相同。有一首广为传颂的诗,也可作为一种答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作品《自由与爱情》。可贵的是,诗人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846年,23岁的裴多菲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并一见倾心。然而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个穷酸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与尤丽娅的爱情没有中途夭折,反而更为坚定热烈,终于冲破家庭门弟的藩篱,走进了婚礼的殿堂。历经曲折终成眷属的裴多菲对爱情的甜美是最有体会的,为了心爱的人,哪怕献出生命都在所不惜。但是,为了追求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的独立自由,蜜月中的裴多菲写下这首著名的《自由与爱情》,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一名少校军官,拿起武器反抗俄奥联军的进攻,捍卫国家独立。1849年7月31日,在与数倍敌人的战斗中,裴多菲的胸膛被俄国哥萨克骑兵的长矛刺穿。他牺牲时年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幼子,他用自己的生命为这首诗作了最悲壮、最生动的注解。在我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民主革命、民族独立斗争的过程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就义前写下《与妻书》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刑场上以树枝为笔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民族英雄吉鸿昌;牺牲前给儿子写下遗书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临刑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革命英雄夏明翰等等。同学们,众多中外革命者宁愿放弃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毅然选择了一条充满艰险的革命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源于对我们刚才所讨论的问题进行的思考。要想真正把这个问题讲明白,就请大家进入第一部分。一、价值观探秘1.价值。“价值”(value)的本意是“可宝贵、可珍贵、令人喜爱、值得重视”。价值概念最初产生于伦理学研究,用来分辨善和恶。18世纪,对价值的研究又在美学领域展开,主要是区分美和丑。19世纪,西方价值学创始人赫尔曼•洛采和奠基人德尔班认为,价值是哲学为世界立法的“规范”,价值就是“意味着”,就是具有意义(说句题外话,这话听起来让人不禁想起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名言:“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学者亨利•李凯尔进一步认为,“只有存在的价值的总和,才构成了世界”。他们的观点简单地说就是:哲学本质上就是关于一般价值的学说,并且只有作为价值的学说才存在,价值论即等同于哲学。马克思主义对价值的概念也十分明确,作为政治经济学的概念,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作为哲学概念,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通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也就是说,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是主客体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或效用。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价值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社会存在。价值依人而存在,无论人的价值还是物的价值,都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都是对于人的价值。人是一切价值的主体,是一切价值产生的根据、标准和归宿,是价值的创造者、实现者和享有者。这很好理解,黄金价值很高吧,它可以用来兑换和购买各种商品。然而,对于在沙漠中迷路的人来说,黄金不仅毫无价值,反而是个累赘,平时值不了几个钱的水在这种情况下却体现出巨大的价值。说完了“价值”,马上来看“军人价值”。2.军人价值。军人价值是人的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军人,是指专门从事军事活动的人员。因此,军人价值就是指从事军事活动的人员的价值。军人价值既包含每个军人个体的价值,又包含整个军人群体的价值。军人价值是国家、社会、人民对军人的需要同军人对这种需要的满足的一种肯定关系。军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军人与国家、战争(和平)、社会进步的关系之中。辩证地看,军人的价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国家、执政党、统治阶级、政府和社会作为需要的主体,军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军人价值就是军人的奉献与牺牲;二是将军人作为需要的主体,国家、执政党、统治阶级、政府和社会作为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来看待,军人价值就是对军人的尊重与满足。军人价值创造方式具有超常性,军人价值主要是保障价值创造的价值。在革命战争年代,军人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而在和平时期,由于军人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其价值不容易显现出来,只有在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的危机发生的紧要关头,才能显示出军人的价值。其实,和平时期军人虽然不生产物质价值,但是生产精神价值、政治价值和安全价值。有观点认为,在职业军人眼里,就没有“和平时期”这个概念,所谓“和平时期”在军人眼里只是两场战争的间歇期而已。对于军人而言,只有战争时期和战争准备时期。为保卫国家领土和主权、保卫人民安居乐业,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分昼夜站岗放哨、巡逻值勤;为了随时打赢战争,他们必须时刻戒备。正如军旅诗歌所描述的那样:“晓战随金鼓,宵眼抱玉案”(李白《塞下曲》),“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行》)。在一个和平稳定、欣欣向荣的国家里,军人即使默默无闻也不能说说明他们没能价值。相反,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本身就已经强有力的证明这个国家的军人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如果说,其他职业创造的价值还可以换算、替代的话,军人创造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缺少了军人创造的价值,其他价值创造活动就失去了保障,即使创造了,也可能被掠夺。看一下近代史就知道,清政府的国民收入曾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直到清末,GDP仍是世界第一。然而,由于闭关锁国的错误政策,由于政治制度、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的逐渐落后,尤其是军队发展与世界军事革命严重脱节,这个世界头号富裕的东方帝国无力抵御西方坚船利炮的入侵,难逃被列强任意宰割的悲惨命运。圆明圆的废墟从反面映证了,军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巨大价值。3.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基本价值的看法和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价值观与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相互包含。如果说世界观、人生观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人生是什么?那么,价值观则是回答我们需要什么?追求什么?怎样的世界、怎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人不仅仅满足于知道世界是什么,而且还要进一步追问世界的意义与价值;人不仅仅满足于知道人生是什么,而且还要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人生的意义原本就是一个价值问题,人的价值问题是全部价值问题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观是价值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或者叫做价值的观念表现。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并为相应的经济基础服务。西方国家的学者往往有意回避价值观这种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宣扬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自我价值”,用抽象的“价值论”作为价值理论基础。在他们笔下,“价值”和“价值观”这两个概念经常是混同使用的。关于价值观的分类。由于人们对价值的分类多种多样,标准也不统一,所以价值观的分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人把价值观分为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军事价值观、交往价值观、婚恋价值观等;也有人把价值观分为生死观、义利观、得失观、金钱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人际观、权力观、审美观、婚恋观等;还有人把价值观分为物质价值观、精神价值观、集体(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4.军人价值观。军人价值观,是军人依据自身的需要和利益评价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意义、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观点。军人价值观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军人价值观,是军人对一切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它包括军人关于物质世界价值的观念,关于人类社会价值的观念,关于人的价值的观念等等。狭义的军人价值观特指军人对军人价值的根本看法。军事科学院张明仓研究员认为:军人价值观是军人在战争和军事活动中形成的对人生、军人职业、军事活动的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其核心是“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问题。由于军人职业责任重大,生活环境非常艰苦,军事活动充满危险和艰辛,军人价值观更加强调忠诚、勇敢、爱国、团结、奉献和牺牲。一般来说,军人价值是本民族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军人的优秀品质往往是社会伦理道德的精粹,是本民族价值品格的精华。在世界各国,有许多道德楷模都是军人。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关羽是三国时代蜀国名将,民间尊称为关公、关二爷。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封谥,和戏曲、文学的演义描述,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的关公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他成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是全方位的万能之神。凝聚在关羽身上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实质上就是五千年华夏灵魂的化身。关于军人价值观的分类,臧树华、宋家胤在其著作《军人价值观教育十讲》中,把军人价值观分为军人社会道德价值观、军人人生价值观、军人金钱价值观、军人训练价值观、军人成才价值观、军人作战价值观、军人交往价值观和军人恋爱、婚姻、家庭价值观等。5.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有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之分。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是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最稳定的部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是多元的,核心价值观却是唯一的。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灵魂,从深层次稳定恒久地影响着个体或群体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实践。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应当准确、凝练、深刻。学者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精炼表述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许多有参考价值的表述,归纳进来主要有:“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发展、富裕、民主、文明”;“人民至上、公平正义、劳动优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本、和谐、幸福、持续”;“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法为基、以公为善、以劳为美、以家为安”等等。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体现于国家的政策、制度、法律、道德之中。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作用是:对全社会的价值选择、价值追求具有导向作用;对不同类型、层次的价值观具有整合作用;对社会意志和力量具有凝聚作用;对塑造民族精神境界具有奠基作用;对民族兴盛具有支撑作用。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先进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才能引领和促进社会进步。一个国家如果离开了核心价值观的支撑,虽然一个时期的表面的经济繁荣也可以出现,但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因为核心价值缺失最终要反映到现实生活中来,并逐渐演化为精神危机,乃至社会危机。6.军人核心价值观。刚才,我们一鼓作气,逐步深入了解了5个基本概念以及相互关系,这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军人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知道,军人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军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毫无疑问,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使命条件下,军人价值观的内容会相应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其中最基础、最核心、最稳固的部分是具有延续性,在较长历史时期内不会改变的,这就是军人核心价值观。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队在其军事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适应统治阶级、政党要求的根本价值观念。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整个军人价值体系的轴心,是军人精神支柱的内核,也是一支军队应长期秉承的根本准则和始终遵循的精神路标。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有凝聚军心的核心价值观。军事上不过硬一打就垮,而没有核心价值取向的军队不打自垮。既然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接下来我们就专门讲一讲军人核心价值观。二、聚焦军人核心价值观让我们将穿梭于广阔的时空,看看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前世今生。1.纵览传统军人价值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武德文化与军人价值观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武德,就是从武、用武、尚武之德性,包含政治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品质等。最早提出“武德”概念的是楚庄王。他说:“武有七德”,即“禁
本文标题:核心价值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5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