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大学心理学重点-全面
1大学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1、三大心理学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第一势力:行为主义。强调客观和实证,提高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把人视为动物。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第二势力:精神分析。以潜意识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如自由联想、梦的解析、过失行为的分析等。把人视为精神病人。心理玄学。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本善,强调研究美好的人性。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2、心理现象框架图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注意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意志过程(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阶段)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3、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及其关系总:揭示心理的本性和规律运用这些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主要任务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它们之间是层次递进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合理解释变量间关系的基础,只有合理的解释才能产生正确的预测,根据正确的解释和预测才能进行有效而合乎预测的控制。4、感觉的定义和规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相应刺激的感受能力。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感觉阈限分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韦伯定律:增加的刺激量与原有的刺激量的比是一个常数。感觉的适应:感觉器官在持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感受性变化的现象。视觉(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味觉(厨师做菜、喝茶、辣椒)感觉的相互影响:感觉的对比(同时和继时),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拔牙)感觉的补偿:盲人的听觉和触摸觉、空间障碍知觉5、知觉的规律选择性: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征、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动它。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任然保持相对不变。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有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的。当它们对人发生作用的时候,是分别作用或者先后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但人并不是孤立地反映这些部分、属性,而是把它们结合成有机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6、注意的定义、特征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特征:选择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27、记忆的过程识记(编码)——保持(遗忘)——再认和再现(回忆)8、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9、复习的技巧复述:维持性复述、选择性复述、概述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适度的超额学习复习方式多样化10、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同一时间注意的对象的数目。一目十行眼观六路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稳定在同一对象上的持续时间。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注意的分配:注意同时指向多个对象的能力。真能一心二用吗?条件(任务有联系,只有一样是不熟练的)注意的转移: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的能力。跟分心不同11、注意的类型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又称不随意注意,不易疲劳)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又称随意注意,容易疲劳)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又称随意后注意,不易疲劳)12、思维的种类和过程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逻辑抽象思维;根据思维的进程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思维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为止,主要经历了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一系列复杂的过程。1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表征(用线段表示应用题);知识与生活经验;定势(卢钦斯的量水实验);功能固着(邓肯尔蜡烛问题);动机强度(耶基斯—多得森定律);情绪:与痛苦呈线性相关,与愉快呈非线性相关;人格因素:智力、认知特点等14、想象的定义在头脑中将已有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过程。种类:再造、创造想象(幻想—理想、空想);无意(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有意想象15、需要的定义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的或社会的要求的反映。16、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的,低一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是高一层次需要发展的基础。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如饥和渴等,在其他的需要开始发生作用之前,它们必须首先得到满足。这是因为如果个体的基本生理需要很紧迫,如身处饥寒交迫中,他的其他需要自然就会处于压抑状态,不可能有效影响他的行为。当这种最基本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后,下一个层次的需要——安全需要,才会凸显出来,成为一种3最迫切的需要,个体的关注点也随之发生改变。譬如,这时候,我们会对食物的成分、安全系数提出一定的要求,而不仅仅是填饱肚子。当我们确实不必再为食品安全操心时,我们的社交需要——融入特定群体,彼此建立一种情感依恋关系,体验友情和爱情的温暖,又会成为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假如这些需要也能得到合理满足,我们就会上升到尊重需要的层次——自尊和他尊。这时,我们会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有能力,有价值,值得别人尊重,从而更多地肯定自己和满意自己。同时,也会更多地肯定别人和尊重别人。最后,对于为数不多的人来说,他们会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位于需要层次顶端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生活富裕、安全,被别人爱以及爱别人,有信心,善于思考并有创造力。这些人已经超越了人类基本的需求而寻找他们潜力的充分发展,或者说实现自我……一个要实现自我的人有自知之明,能理解自己,在社会中反应灵敏,有创造性,自然优雅,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挑战。”17、动机的定义:主要的学习动机类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分析(主导地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交往动机:为获得长辈赞许和许可、亲近成就动机:为维护自尊心、提高个人地位求知动机:以获得知识为主要目的18、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形曲线的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19、情绪情感的定义,情绪的成分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的三种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即表情;生理唤醒:呼吸、心跳、血压、血糖、血氧含量等20、情绪的种类四种最基本或最原始的情绪快乐:目的达到后紧张消除时的情绪体验,有不同的程度,取决于对目的达到的满足程度和意外性愤怒:由于外界干扰使目的和愿望一再受阻,不能达到而导致紧张积累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悲哀:一般与所热爱事物的丧失和所盼望的东西的幻灭有关,取决于个人所失去的事物的价值。恐惧: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的情绪体验。根据情绪发生时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和外部表现的不同分为三种心境:弥散性、非特定性,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比较微弱而平静地使人的一切活动都染上同样的色彩。成败、健康、人际、环境变化等可引起心境不同。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对心境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君子坦荡荡”激情: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时的。积极的激情可激发人的斗志,消极则具有抑制作用或引起冲动行为。应激:由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适度可提高警戒性,增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增进工作和学习效率。强烈持久的应激会使注意力范围缩小,思维紊乱,行为失控。21、情感的种类道德感:根据一定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时代、阶级、民族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根据一定审美标准评价事物(自然特性、社会行为特性)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时代、文化、个人422、动机冲突的定义、类型定义: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同时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假如这些并存的动机无法同时获得满足,就会产生难以抉择的心理状态,即产生动机冲突。类型:双趋冲突——这是指当个体面临两个同样有吸引力的目标,但只能选择其一的时候所体验的内心矛盾状态。双避冲突——指当个体面临两种选择,每种选择都会为个体带来不利的后果,但又必须接受其中之一的时候所体验的内心矛盾状态。趋避冲突——指某一目标既能为个体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不利的方面,个体只想取其好处,而不想要它带来的不良后果。23、压力的来源、应对方式压力既包括“紧张”也包括“应激”。压力源是指能够引发内心紧张的刺激性事件。压力的来源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既有社会的,也有文化的;既有自身的,也有环境的。根据国内一些学者的调查研究,当代我国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压力源可以归为六大类别: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学习方面的压力、未来前途方面的压力、与父母交往方面的压力、经济方面的压力、以及恋爱和性方面的压力。应对压力的方式:是指人们为了防止压力对自己的伤害而做出的努力。按照个体的积极性来分,可分为主动认知应对模式、主动行为应对模式和回避型应对模式三种。主动认知模式表现为:从有利方面看待压力;回忆和吸取过去的经验;考虑多种变通方式等。主动行为模式表现为:向专家求教;不等待而采取积极行动;找出应激情境中更多的信息,做有益于事态发展的事情。回避型模式表现为:封闭情感,自我忍受;多用吸烟、喝酒来消除紧张等。研究表明,主动认知模式和主动行为模式更有利于身心健康。按照应对的指向性来分,可分为情绪指向的应对和问题指向的应对。情绪指向的应对是指个体试图控制和减弱压力源带来的负性情绪,如愤怒、受挫感和恐惧等,但不去改变压力源本身;问题指向的应对是指通过直接的行为来改变压力源,处理引起压力的事件本身,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动手解决。情绪指向模式对于应付那些不可控的压力源更为有效,而问题指向模式对于应付那些可控制的压力源更为有效。24、评定人格的方法(一)观察法:指在自然或人为的情境中,收集被观察者的资料,以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特点的方法。(二)访谈法:指主试通过与被试进行直接交谈的方式获得被试的信息与资料,并作进一步研究的方法。(三)自陈问卷法:根据要测量的人格特质编制许多有关的问题,要去受测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一回答这些问题,然后根据答案来评估这一特性的表现程度。(四)投射法:预先编制一些很含糊的、模棱两可的、没有明确含义的刺激材料,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然后通过分析受测者的反应,了解被试的人格特征,对测验结果的解释重在对受测者的人格特征获得整体性的了解。25、自我意识的定义,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及培养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存在及自己与周围人和物关系的认识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自知、自信、自立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正确评价和对待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增强自我价值感;引导参加各种社会活动。26、人际认知(社会认知)的定义社会认知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接触时,根据他人的外观行为,推测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动机和意向的过程。27、人际冲突的应对应对措施参考:做好冲突免疫,建设性处理分歧;保持理性;换位思考;注意沟通技巧;注意双方利益关系具体处理步骤:相信一切冲突都可以获得圆满解决——树立信心;客观了解原因;提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5筛选出双方都最有益的方法并尝试使用;评估实现最佳方案的实际效应。28、性格的定义和类型定义: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想适应的行为倾向,具有道德评价意义。A型、B型、C型性格场认知型和场独立型内向型和外向型29、人格的特征整体性:各种成分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知情意之间有内在的统一性。健全人格的基础。独特性:各人的心理与行为各不相同。影响因素,共性。稳定性: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追踪调查。智力、内外倾、情绪稳定性、政治态度等。环境和机体因素可引起改变。社会性:在社会化过程中,人的生物性特征逐渐被社会性特征所制约。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民族、阶级地位和家庭。
本文标题:大学心理学重点-全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595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