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略论学校教育的价值摘要:教育是人类祖先发展和进化了上万年,在劳动中产生的,它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本文从概念角度分析,得出教育是有价值的结论。关键词:教育学校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价值目录:一、教育的概念二、价值的概念三、学校教育的价值四、结论引言:1995年5月6日,中国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次年,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后,“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由此,可见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可是,为什么教育能被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呢?这是因为教育它有极大的正面价值,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意义。概念是事物意义的载体,反应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于是本文从概念层面着手,分析学校教育的价值,得出了以下结论:1教育是一种达到了自身目的的有价值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一种有功能并且功能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社会活动,因而教育是有价值的。3教育可以提高人自身的价值,所以是有价值的。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何为教育?要明确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需要追根溯源,了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问题。科学地阐明教育的起源和产生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①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历史上有着种种解释。例如,19世纪后期,法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利托尔诺在《教育之进化》一书中,曾提出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他认为在教育问题上,人和动物没有本质区别,因为生物界的生存竞争是教育存在的基础。这一观点是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而形成的。英国心理学家孟禄则从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具有本质区别的观点出发,批判了利托尔诺的观点。他把教育归之于无意识的摹仿。但是他们都没认识到的是教育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认为劳动是教育的起源,也就是劳动起源说活社会起源说。他认为,劳动、人类、社会、教育是同时产生的,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教育是人类祖先发展和进化了上万年,在劳动中产生的,它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人类教育和动物的本能有一定的联系,但教育绝不是动物本能,它是和动物本能有本质区别的社会性活动。②教育的发展教育是和人类社会共始终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着的。根据教育的时代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人类教育一般被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即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原始教育是指学校出现以前,在人类原始社会中存在的教育(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以内)。古代教育是以青铜器、铁器手工工具为标志的古代社会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从萌芽、产生到缓慢发展的阶段,根据所处的社会形态被分为奴隶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在奴隶制社会里,教育是分裂的,一时奴隶主的学校教育,一是劳动者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与奴隶制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相似的。在古代社会,教育第一次从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形态,并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和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学校教育在古代社会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严重脱离生产劳动。现代教育是适应于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同一时代不同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根据现代社会的生产大变革,现代教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蒸汽时代的现代教育,以自由资本主义教育为主导,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普及初等义务教育。2电气化时代的现代教育,垄断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并存,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广泛的发展。3信息化时代的现代教育,发达资本主义教育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教育并存,教育此时开始实现普及化、全民化和社会化。现代教育发展极其迅速,这与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2.教育的概念在粗略的了解了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以后,接下来,我们将从教育的概念和本质角度去探寻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①教育的概念由于现在的教育广泛地同社会生活各领域发生着紧密联系,关于教育概念的解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方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本质有着几种代表性的观点,如前面提过的利托尔诺的“教育生物起源”论和孟禄的“教育心理起源”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过“教育即生长”论。这些观点都有他们的可取之处,但他们都没有把教育看成是一种社会现象,从而抹杀了教育的社会性和阶级性。不过人们在一些基础的问题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共识的,即大都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活动”。在此基础上,人们把教育看作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并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教育活动作了区分。所谓的广义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社会对人发生影响的整个过程和个别过程,有意识的学校教育过程、自发的社会生活过程和生产劳动过程,原始教育和文明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这些都属于广义的教育。而狭义的教育,则是指教育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社会活动。狭义概念上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本文主要的论述对象。②狭义概念上的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产生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变化,是教育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活动的标志,因而也是教育活动自身发生质的变化的里程碑。学校教育的产生的主要条件有:1生产的发展,使得一部分社会成员有条件脱离生产劳动去专门从事脑力劳动,即产生了教育者。2国家机器的出现需要专门培养管理国家的人才,即产生了被教育者。3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为了继承前代的经验而去学习文字,即产生了学习对象。学校教育的产生既体现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又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水平。根据《教育学》一书阐述,学校教育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学校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除了学校,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或组织是专门承担培养人的任务的。从中国孔子开办的私学到中世纪为宗教把持的大学,学校一直是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2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完成的多边活动。任何学校都是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类基本成员组成的,二者互相作用,古人就曾说过,“教学相长也”。3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体现在学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清晰的安排,而组织性是指学校教育是在学校这一组织的框架下各方面人员相互协调共同进行的。学校教育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根本特征。4学校教育是反映一定社会要求,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植根于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为社会服务的。离开了具体的社会条件,学校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至此,我们明确了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意义,即教育是一种促进人发展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活动。3.学校教育的历史认识完学校教育的特征以后,我们应该去回顾下中外的学校教育历史。①中国学校教育的历史中国的学校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世纪),甲骨文出现,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建立并发展。春秋时代,孔子开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传说孔子共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被尊为“万世之师”。西汉初年,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后,儒学经典遂成为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教授和学习方向,并被后来历代所沿用。儒家思想成果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公元6世纪末,隋文帝创立科举制,以儒家经典为考察方向,历经唐、五代十国,到宋代科举制臻于完善,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直到1905年,科举制才被废除。近代以来,西方的各种教育思想纷纷涌入,影响着一代有识之士。国家危难之时,不断有知识分子提出教育救国的想法,办学之风盛行一时。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教育事业也在国家的重视下迅速发展。文革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了巨大的挫折和打击。但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教育又重新受到重视,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②西方学校教育的历史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教育事业的发源地。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是公共事业,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中,都是把教育作为政治思想的一部分来论述的。古罗马对后世教育的影响似乎更大。古罗马是一个崇尚公共道德的国家,在教育上尤其重视论辩术的培养。而辩论是共和政体的基础。西方教育在各方面都受到宗教组织的巨大影响。在欧洲,许多最初的大学都有天主教背景。文艺复兴之后,教育成为人文主义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教育思想强调的大都是人的全面发展。十八世纪是所谓启蒙的时代,教育是启蒙思想家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的自然教育思想启发了后来一代代的教育思想家,教育思想开始从社会本位转向儿童本位。自卢梭之后,教育愈来愈被视为消除社会贫困与不平等的必经道路。十九世纪关心的是公共教育。德国的教育处于西方的领先地位。对十九世纪的德国来说,教育不只是基于人的发展的理想,并且是国家统一的精神准备。其结果是,到了十九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上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在英国,十九世纪的教育思想从古典主义转向科学教育,开始强调科学知识的教育。美国十九世纪的教育思想则主要产生于公立学校运动,主张建立免费的公立学校,如果没有这一运动,美国就不可能在二十世纪强大起来。当代,西方各国纷纷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西方教育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历来与政治是紧密联系着的,这也与学校教育产生的第二个条件相吻合。中国的古代学校教育是以培养选拔官吏为主要目的的,“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文人最大的理想。而西方自文艺复兴以后,就越来越重视学校教育对与完善个人的作用了。二、价值的概念价值本来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商品的特有的、本质的属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认为,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在哲学范畴里,价值是标志人与外界事物关系的一个范畴,它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外界事物的客观属性对人所发生的效应和作用以及人对之的评价。所以,任何一种事物的价值,从广义上说应包含着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事物的存在对人的作用或意义;二是人对事物有用性的评价。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存在,价值也不例外,它是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但现实中,人们大多忽视了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负面意义和负面价值,价值往往被单一化,仅仅指正面价值。所以我们常常听见“这件东西没有价值”的评论,但是,任何东西都是有价值的,这里的“没有价值”应该是指事物没有正面价值。事实上客体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主体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和价值,既具有正面的意义和价值,也具有负面的意义和价值,是正面意义和负面意义,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事物的正面价值是本文的主要论述对象。价值同人的需求有关,但它不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它有着自己的客观基础。而事物对人的价值决定着人对事物的态度。例如,在饥饿的人眼中任何食物都是诱惑的,而当人吃饱肚子以后,食物对他的诱惑将大大减小。原因就是对于不再饥饿的人而言,食物不再具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综上所述,价值就是外界事物对于人的作用和影响,没有价值的东西是无法存在的。三、学校教育的价值1.教育目的在前面教育概念的整理中,我们已经明确了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行为。如果教育的目的达到了,那么教育的价值也就实现了。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的根本问题,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根据和归宿。没有教育目的,也就没有了教育活动。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类对于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以后,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新人”的一种期望。而狭义的教育目的,即学校教育的目的,则是指国家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最根本的要求,它规定了学校教育应当培养具有怎么样品质的人才,这也是学校教育产生的第二个条件决定的。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所以要以人为目的的。马克思主义
本文标题:略论学校教育的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