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1草原五年级下册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自然段。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3.用心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重点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草原上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2.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自然段。4.能抓住重点语句,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教学课时两课时。11草原2�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①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本句介绍了草原的什么特点?]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写草原和羊群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④作者是怎样表现小丘的美的?]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⑤两个“既……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⑥写骏马和大牛对表现草原有什么作用?]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突出了草原的美。�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⑦在草原行车的洒脱表现在哪里?]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1知识点详解☜2①总写作者见到草原的感受。②这一句写草原碧绿、辽阔的特点。③比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美。④重点句解析:作者把小丘的美比作一幅中国画,一幅只用绿色涂抹,而不用墨线勾边的中国画。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线,那浓浓的绿色,就像要流下来一样。远远地,小丘与天相接,仿佛这翠绿的颜色也流到了天边。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辽阔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⑤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赞美。⑥在作家的眼里,草原的风光如诗似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作者通过联想,采用拟人化的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3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⑧蒙古族同胞有怎样的特点?]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段导读: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蒙古族同胞身穿节日盛装,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突出了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特点。�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⑨从这里,可以看出蒙古族同胞的什么特点?]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⑩从“总是”和两个“再”字可以体会到什么?]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蒙汉两族人民激情相见的情景。大家的语言不通,心意却是相通的。�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4[用这么多特有的民族食品来招待“我们”,说明了什么?]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样的场面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5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蒙古族同胞盛情款待客人。3写法,进一步突出了草原的美。⑦在草原行车,没有红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而且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又有那忽飞忽落的鸟儿做伴,是非常洒脱而惬意的事。⑧难点句解析:这句话写蒙古族同胞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骑着马,穿着美丽的衣裳,衣襟飘动,腰间彩带飞舞,像条彩虹似的飞奔而来,写出了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特点。⑨可以体会到蒙古族同胞的淳朴和热情。⑩可以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表达了主客双方激动的心情。4用这些食品来款待远客,充分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从聚餐的场面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主客之间洋溢的热情。5这句话写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照射下的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舍难分。�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段导读:第5自然段写蒙汉两族人民尽情联欢,深情话别的情景。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通过写“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让我们体会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1.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文中出现的词语。2.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3.学习第1自然段,感受草原的美丽。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的草原自然风光图片和古今文人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2.自制草原的幻灯片或课件。3.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磁带或CD及草原的录像资料。一初读感知,萌发感情1.那辽阔的草原是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你想去欣赏吗?请让我带领同学们去领略那美丽的草原风光。(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以及以草原风光为内容的录像,让学生欣赏。)2.草原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景色美丽,辽阔无边。)老舍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内蒙古草原又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板书课文题目,齐读题目。)二检查预习,学会生字、新词1.认读生字、新词:绿毯、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偏西、礼貌、拘束、襟飘带舞、摔跤、天涯、低吟、渲染、好客。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提醒:“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ɡ。“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ɡ。“似乎”中的“似”读作sì。“拘束”中的“束”读作shù。“毯”字的最后一笔为点;“吟”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3.学生互相解词。拘束:过分约束,态度显得不自然。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迂回:回旋;盘旋。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1.小声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并板书:草原美四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的美1.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的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笔。2.老师有感情地范读。3.学生自由练读。4.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起来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①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A.图片展示,让学生真实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草原的高远辽阔的美。②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想怎么做呢?(高歌一曲)谁愿意来高歌一曲?(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①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碧”是形容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体来说,整个草原全是望不到边的碧绿碧绿的草。)②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理解“翠色欲流”的意思。(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翠色欲流”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①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的艺术手法。②图片展示,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体会“柔美”的感觉。(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请你学着这样的写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①句子比较:A.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B.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看似是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②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5.有感情地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体会吧。6.这一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几种方法来抒情?(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作者初入草原时,对一切都感到新奇,产生了兴奋、喜悦之情,因而直抒其情:“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二是借物抒情,借草原上静立不动的骏马、大牛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写出“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7.熟读成诵。这一自然段写草原风光的美好,作者都是在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这些表达情感的句子,是由描写草原的天空、平地和小丘等景物的静态之美引发出来的。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我们应通过朗读来好好品味。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1自然段。1.本文语句优美、行文流畅、结构清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从读入手,以读贯串本文教学的始终,既要读出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风貌,又要读出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友好。读的时候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例如第1自然段抓住“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体会这绿色把天地都染绿了的草原美景。2.借助相关的课外资源,体会作者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本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1.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的图片,课件。2.录像资料。一回顾草原风光的美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课文围绕草原写了哪两部分内容?(写了草原的景色美,有辽阔、碧绿、不空旷的特点;还写了草原上的人美。)2.看录像,回忆课文第1自然段。过渡:草原那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现在,就让我们走入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一下我们蒙古族的同胞。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1.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
本文标题:1草原五年级下册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27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