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城乡一体化流动党员管理机制方案
1市组发〔2008〕5号中共遵义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构建城乡一体化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区、市)委组织部:《构建城乡一体化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工作方案》已经部领导同意,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方案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中共遵义市委组织部2008年6月16日2构建城乡一体化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工作方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探索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基本情况(一)流向分布:大区域相对集中但小范围分散流动。流动党员流向在地域上、行业上相对集中,一般是从农村向城市、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党员主要流向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从行业上看,全市大多数流出党员分布在非公企业、建筑、饮食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二)流动数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动党员的数量迅速膨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流出党员为15252名,能证实身份的流入党员仅140名。全市2005年底流动党员数为9256名,2006年为12207名,2007年底达15252名,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3(三)党员构成:主体突出但结构日益复杂。从身份看,全市15252名流出党员中,农村党员13535名,占88.7%,明显占据主体地位。但近年来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中的流动党员数量不断增多。从年龄看,全市流动党员仍以中青年为主,50岁以下的14946人,占98%。从文化程度看,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的9657名,占流动党员数的63.3%。(四)思想状态:主流突出但消极趋向也很明显。流动党员思想主流是好的,大多数流动党员党性意识较强,迫切希望有个“家”。企业业主和群众多数认为流动党员的敬业精神强,影响较好。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教育管理的松懈和滞后,流动党员的思想防线正经受严峻的考验和冲击,整体思想水平存在明显下滑趋势,部分流动党员党性意识、组织观念日益淡薄,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意识不断蔓延,流动党员不“亮证”。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健全,流入、流出未登记,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4党组织保持联系。(二)活动难开展。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不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没有发挥“双带”作用。(三)管理难到位。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有的地方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在外出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外出前,既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又不向党组织主动汇报思想,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致于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四)组织隶属关系难接转。一是不想转。因流动不定、不愿受监督约束、缘于利益顾虑不想转移,还有的认为用人单位对党员也没有任何优惠政策,不愿转移。二是转移组织关系程序复杂。目前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往往要经过“三上三下”,如一名农村党员转移组织关系到县外,5要经过村支部——乡镇党委——县委组织部——外地某县委组织部——乡镇(街道)党委——接收党支部这样一个复杂过程,流动党员感觉费时费力,干脆不转。三是有的用人单位未建党组织,流动党员不知道党组织关系向何处转移,转出单位与接收单位缺少沟通衔接,党员组织关系是否实现转接存在管理上的脱节现象。(五)身份难明确。一是一些未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身份只是其本人说自己是党员,没有有关的证明材料,党组织难以确定其身份;二是有的党员在私营企业务工或给个体老板打工,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参与党组织的活动,不愿暴露党员的身份,成为“隐身党员”。(六)作用难发挥。一是部分流动党员认为流动党员将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视为负担,担心影响自己打工和挣钱。二是一些流动党员感觉“报效无门”,有的想报效家乡,但苦于渠道不畅,缺少发挥作用的平台。三是一些流动党员长时间脱离组织,对自己放松要求,放任自流。四是有的流动党员特别是一些企业下岗职工党员认为自己是改革的受害者,对党心存怨恨,思想抵触,牢骚情绪大,在群众中反而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三、指导思想6依托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站),以《流动党员活动证》为纽带,推行服务承诺制,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用党组织的真情关怀,吸引流动党员主动办证、亮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新机制。四、实施的主要内容(一)“服务承诺”主要内容1.就业指导: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2.政策咨询:免费为流动党员提供人事、劳动、工商、税务等方面政策咨询服务。3.权益维护:根据诉求,协调司法等部门提供法律援助,维护流动党员合法权益。4.社会保障:协调用工单位依法为流动党员办理养老、工伤、生育、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5.困难帮扶:对特困流动党员实行生活、创业、家庭困难救助。(二)“服务承诺”主要措施1.搭建服务平台。一是健全县、乡、村三级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站),完善三级服务网络。抓好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落实阵地、人员、经费。在相关单位实行流动党员出入登记制度。二是成立关怀流动党员协会。在农村7和社区成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关怀流动党员协会,协会在社区(村)无职党员和社会工作人才中确定一批协会成员,为流动党员提供思想、工作、生活关怀服务,切实解决“流出党员外出之忧、流入党员居家之难”。2.规范服务制度。一是服务承诺制度;二是分类教育制度;三是持证管理制度。3.拓宽服务方式。立足主动服务、真情服务流动党员,采取三种不同方式提供服务。一是代理服务。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站),为流动党员提供证照代办服务。二是上门服务。服务中心(站)上门送政策、送信息、送书籍。三是专人服务。安排在家党员与流出党员、本地党员与流入党员开展“一联一”服务。4.健全服务机制。推行服务承诺的过程中,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实行“四结合”。一是服务与持证管理相结合。承诺的四项服务,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享受。二是服务与教育相结合。抓好流动党员分类教育工作,实现教育和服务相互促进。三是服务与发挥党员作用相结合。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典型,营造氛围。四是服务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相结合。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招收流动党员,既解决流动党员就业问题,又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8五、研究措施(一)建立健全工作网络。一方面构建县、镇、村三级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县、镇、村三级建立流动党员动态信息管理库。基层党组织为每个流动党员建档立卡,掌握党员各方面的情况;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市场和工商、计划生育等基层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信息资料库,配合搞好流动党员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完善镇村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站)和村(社区)党支部领导下的关怀协会,并建立健全关怀服务流动党员网络,开辟网上党支部,通过远程教育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二)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基层党支部每季度将外出、外来流动党员登记情况上报上级党组织,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制度。实行在家党员和流动党员“一联一”结对。三是建立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结合党员承诺目标责任书,要求流动党员做出承诺,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流动党员的积极性。四是建立规范服务管理制度。建立服务承诺制度、分类教育制度、持证管理制度。五是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站)和关怀协会管理制度。(三)建立健全承诺服务体系。一是着力营造环境。对流动党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引导和保护党员合理9流动。同时,通过劳动等部门,及时为外出党员提供劳务信息服务,并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开展劳务输出。及时了解外出、外来流动党员的实际困难,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使流动党员安心务工经商。二是努力提供保障。结合“三关”工程的开展,为流动党员提供技能、物质等方面的保障,既提供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也及时与流入地党员组织取得联系,使流动党员外出有依靠。流动党员外出前,基层党组织指定专人进行行前谈话教育,重点引导党员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进一步强化党员的宗旨观念和党性意识。三是积极打造平台。加大对流动党员的关怀力度,一方面通过开展流动党员“生日送祝福”活动,增强流动党员的荣誉感;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等主题实践活动,增强流动党员的家乡观念,激发他们回乡创业、发挥作用的激情和愿望,真正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各种商会、专业协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在外来流动党员中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诚信经营、守法致富、扶贫济困。四是积极吸收外来流动党员参加所在地党组织的党员代表会议,推荐优秀外来流动党员进入企业(协会)管理层,把外来流动党员纳入各级评选表彰范围,切实保障流动党员的权利。10六、工作步骤整个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1.调查摸底阶段(2008年4月至5月)。对全市流动党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准确掌握流动党员的数量、去向、来源、组织关系接转及个人基本情况等;建立外出和外来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加强跟踪管理,实行定期登记和动态管理,逐步实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信息化管理。2.组织实施阶段(2008年6月至10月)。下发《关于开展构建城乡一体化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工作的通知》,并选择红花岗区、汇川区、正安县开展市级试点,其余县(区、市)也要认真开展试点工作。3.总结阶段(2008年11月至12月)。认真总结工作做法和成功经验,查找不足,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并在全市逐步推开。主题词:党的建设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通知中共遵义市委组织部办公室2008年6月16日印(共印50份)
本文标题:城乡一体化流动党员管理机制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42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