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文科
第二节新文化运动一《新青年》与新觉醒:背景(政治经济文化),概况(标志人物旗帜中心)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内容,代表人物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积极,消极第一环节:速读课本,迅速构建知识网络,完成对主干知识的初次记忆。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背景: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经济方面: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的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强烈反对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2.概况:标志:1915《新青年》(主要阵地)。人物:李陈胡鲁等。旗帜:民主科学。中心:蔡元培任校长时的北京大学。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内容:三提倡,三反对。2.代表人物:陈李;陈鲁;陈胡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积极影响:思想解放运动(宣传民主科学),促进觉醒(启蒙思想),文化转型(白话文)2.消极:片面性第二环节——主干知识强化记忆。请再次回忆本节基础知识,并能迅速而准确的背诵出知识网络。一《新青年》与新觉醒:背景(政治经济文化),概况(标志人物旗帜中心)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内容,代表人物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积极,消极前期后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兴起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十月革命以后)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的两个阶段:第三环节——结合图片和补充材料,加深对主干知识的理解记忆.归纳总结: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时间发展阶段影响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理论不完整、没有实践)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政治近代化实践)“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材料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时间平均投资平均办厂1895--1911687万17家1912--19182300万29家材料三:“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做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1914年《大总统祭圣告令》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谈谈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一、《新青年》的创办主要阵地、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探究:如何理解民主和科学?“……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1)“德、赛两先生”的含义是什么?应如何理解?(2)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封建专制制度.(1)德先生:指民主即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赛先生:指科学即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探究:什么是旧道德,什么是新道德?•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学说,这是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新道德是指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相适应的男女平等、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等资产阶级的道德行为规范,它同封建伦理纲常截然相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探究: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维新变法: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历史根源•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扬民主科学,彻底批判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但同时又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文学革命论》《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胡适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新文学就是白话文;旧文学就是文言文、八股文。“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李大钊“孝”——“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吴虞《说孝》阅读新文化运动中的几句口号,请思考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应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的评价(一分而二)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1、进步性(1)性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斗争(2)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政治常识,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3)促进民众的觉醒,弘扬了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4)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前期的评价(一分而二)(2)对东西方文化看法片面化、绝对化。(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局限性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李时岳材料四:“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秀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主要活动结果及影响阶级属性学习层面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编译书籍仿制战舰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器物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自强迷梦破灭近代化开端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兴民权君主立宪戊戌变法失败,但促进思想解放资产阶级制度革命派孙中山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思想界空前解放思想文化探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演变?(5派)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第四环节:课堂学习效果检测。2.(2009全国)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3.(2008海南)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D.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彻底成功•4.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A.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B.是反对袁世凯封建复辟的政治运动••C.继续在思想领域完成反封建任务•D.是一场深刻的文化革命5.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这主要是由于()A、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B、儒家思想严重阻碍民主思想的传播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D、儒家思想以孔子的学说为核心6.“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挚,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结叹由衷”此对联评价的人物应是()A.鲁迅B.李大钊C.陈独秀D.胡适•7.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D8.新文化运动是下列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①推翻帝制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④宣传马克思主义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9.“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效果是A.缓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B.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D.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简答题: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戊戍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共同之处:挽救民族危亡。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或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阅读材料:材料1“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本大总统程鹰重任,日作夜思,比为政体虽革旧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1914年袁世凯《祭孔会》材料2“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今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思考:1.材料一中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2.材料二中陈独秀是如何看待孔教的?有何进步意义?3.针对材料一引起的社会影响,陈独秀等人是如何反对的?其实质是什么?1.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以礼教为核心的儒学是中国立国的根本,应大力提倡。目的: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影响:中国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陈独秀认为:以孔教为核心的儒学不适应当时的中国,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封建文人利用儒学中落伍于时代的思想欺骗人民,儒学是社会进步的阻力。•意义:对反对复辟,维护民主共和国,有进步意义、3.发起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第五环节:预习新课。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开始传播(十月革命前):背景③、代表③、特点二广泛传播(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1.广泛传播的原因:③2.表现:⑴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活动:④⑵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传播:创办报刊,与工农运动相结合.3.影响:②
本文标题: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文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4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