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功”是机械能一章的第一节。功的概念是本章重点内容,我们要注意到“功”概念概括性强,相当抽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让学生有深刻体会,而应该逐步展开、加深。本节是在初中阶段对功的概念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说明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并得出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特殊情况),讨论功的意义。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功的一般计算式W=F·S难点:负功的意义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2、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情感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二、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的初步概念,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已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三、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是概念课,分析、推理成份居多,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则没有),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四、教学过程: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1)功的计算式:W=FS(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拓展巩固练习1、重力为100N的物体,受到20N的水平拉力,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5m,则重力做功为_________J,拉力做功为_________J.2、一辆汽车满载时总重N,在N的牵引力作用下上坡,已知汽车沿斜坡前进了500m,在竖直方向升高了10m,那么牵引力对汽车做了_________J的功,汽车克服重力做了_________J的功.
本文标题:功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4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