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程标准要求: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一、列举50年代初登国际舞台主要外交成就二、列举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主要外交成就三、列举80年代走向世界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表现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习方法——分三阶段分别列举成就、对中国意义、对世界贡献基本线索(结构):1、三个历史阶段的外交状况:A、50年代初登国际舞台(外交方针、政策、中苏、抗美援朝、中印、中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万)(走向成熟)B、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重大突破)C全面走向世界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巩固和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活跃在地区性的国际组织中(经济、政治);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广泛交流、共促发展)2、着重掌握:突出外交成就(成就、经验、意义)A、从中国环境来说:50年代外交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与孤立;70年代外交使中国周边局势缓和压力减轻;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外交给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国际空间和外部条件B、从对国际贡献来讲:50年代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精神;70年代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新时期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事业。新中国的外交国际形势国家性质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A.开拓外交新局面--建国初期的外交1.背景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捍卫主权、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⑵社会主义阵营(壮大)⑶亚非拉国家(独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形势国家利益:国家性质:最大特点:有利形势:不利形势:国内形势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2.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外交政策意义含义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4.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17国建交;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②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③实践: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1955年在万隆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特点:包容性和开放性⑤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一、列举50年代初登国际舞台主要外交成就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对中国影响及国际贡献外交方针:独立自主三大政策: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与苏联等17国建交2、抗美援朝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日内瓦会议5、万隆会议对中国: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与孤立;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提高了中国声誉;中国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外交联系对国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万隆精神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B.重大发展--七十年代的外交1.背景: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想以中制苏;②苏联成为中国的主要威胁,中国想以美制苏和影响台湾;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④第三世界的崛起;2.外交方针:”一条线,一大片”3.外交成就: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中日关系的正常化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③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②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2)恢复1971年26届联大3)意义①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②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b.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02468101214161820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尼克松总统就职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材料一材料二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尼克松讲话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材料四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中美国家利益共同需求美国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③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④美国经济衰退,受到西欧、日本的挑战中国①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②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④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时间事件意义1971.4美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1971.7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1972.2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开始1978.12中美发表建交公报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1979.1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2)过程①结束了长期的对抗,开始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新阶段,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促使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④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3)意义历史性的握手1、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越南战争的影响;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2、注意区别:中美关系正常化(总统访华?时间?文件?内容?)中美正式建交(时间?文件?)3、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形势重大转变的关键:(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理性看待当前中美关系①基本态势:合作是主要特征,但也有曲折;②影响因素: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及经济因素;③认识: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把握合作大趋势,对于破坏合作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中日关系的正常化1)原因1)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2)两国民间交流日益加强,日本国内要求中日建交的呼声高涨;3)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4)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过程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3)意义结束了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材料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央视主持人水均益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蛮的敌人。”------江泽民材料三“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读者》4)理性看待当前中日关系当前中日关系的突出特点:政治——“冷”;经济——“热”,主流是和谐的。影响因素:①政治方面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文化差异;领土、领海纷争,特别是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中日历史问题和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等;②经济方面两国以互补合作为主,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两国在能源、制造等领域竞争的趋势也在日益加强。③美国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1.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权利(197126届)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2尼克松1979正式建交)3.中日两国建交(1972田中角荣)★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是如何实现正常化的?中日是怎样建交的?三个概念:联合国、《中美联合公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二、列举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主要外交成就70年代,中国的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什么?中美关系的缓和——恢复合法地位;中美正常——中日建交三新时期的外交—八十年代后的外交1.背景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③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外交方针材料一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材料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材料三任何一个国家,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基本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两项政策---不结盟政策;对外开放政策;两个坚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外交成就:1)四项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a.国际交流与合作2)表现:①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②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③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APEC)④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ASEAN)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伙伴关系”2)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上海合作组织3)积极开展反恐外交;4)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时间外交成就历史意义1949年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巩固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1955年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小结:新中国50多年的外交历程中苏建交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4年参加万隆会议1972年改善了中美关系,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中日《联合声明》改善了中日关系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中国政策破产,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空前提高。1978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2001年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002年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
本文标题: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72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