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二章_资本和剩余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全面系统阐明剩余价值论。从广义上说,他的整部经济学说都是剩余价值理论。本章说的是狭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即通过对资本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阐述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它揭示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剩余价值规律;并且进一步阐明与剩余价值理论密切联系的工资理论,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和工人的经济关系。货币转化为资本一、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三、劳动力商品第一节一、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资本的出发点。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两者是有区别的。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W-G-W资本流通的公式:G-W-G′•两个流通公式的共同点:两者都是买和卖两个阶段的统一;在流通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同样有商品和货币的对立,而且都是等价交换;在流通的每一个过程中,也都同样有三个当事人:买者、卖者和又买又卖者。•两个流通公式的本质区别:•1.流通的形式不同:买和卖的顺序不同;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流通中充当媒介的东西不同;•2.流通的目的和内容不同:使用价值和价值增殖。G-W-G′,G′=G+ΔG•3.流通的限度不同:有止境与无休止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的总公式:G—W—G′这一流通形式,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的本质,所以,它也称资本的一般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这个公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在资本总公式G—W—G′中,剩余价值表现流通的结果。但是,在资本的流通过程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是不能产生剩余价值的。离开流通领域,不与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也不能使价值增殖。从形式看价值增殖和等价交换产生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过程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过程而产生。•因为资本家必须在流通过程中等价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即劳动力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它的使用能够成为价值的源泉。•而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指的是价值增值是在流通领域之外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前提。三、劳动力成为商品1、劳动力及其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存在于活的人的身体中.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第二,劳动者除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过程,是自由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劳动力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劳动力商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可以还原为生产、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⑴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⑵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⑶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⑷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包括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它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生产出剩余价值,从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二、价值增殖过程三、资本的本质四、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五、剩余价值率六、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第二节一、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第一,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指挥下进行劳动;第二,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劳动过程是劳动者有目的的使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出满足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或者说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二、价值增殖过程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因此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从劳动过程看,不同性质的劳动创造不同的使用价值;从价值形成过程看,劳动的种种不同性质被舍象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并将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另一方面通过抽象劳动形成新价值。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这个超过额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因此,由货币到资本的转化,必须在流通领域内,是因为只有流通,资本家才能购买到劳动力这种商品,并卖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实现剩余价值;又不在流通领域中进行,是因为流通只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提供必要的条件,剩余价值在生产领域中被生产出来。三、资本的本质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不是物,而是通过物所体现的资产阶级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四、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根据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两部分。㈠不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价值,不会改变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㈡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由于工人的劳动,使它变为一个可变量,即发生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资本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以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只发生价值转移能使价值增殖m的唯一源泉资本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五、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必要劳动这个公式以物化劳动、劳动时间和活劳动三种形式表示同一剩余价值率。必要劳动时间是用来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等价时间,以补偿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时间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又叫剥削率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六、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第三节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三、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四、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发展阶段五、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还可以用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工作日的长短,最终取决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对比,1886年美国的工人8小时工资制。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工作日(小时)0612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6小时6小时100%=6631512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m'9小时=6小时150%=240家庭生活、社会活动时间吃饭、睡觉、休息时间社会道德因素生理因素限制劳动日延长的因素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整个劳动日长度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工作日(小时)612剩余劳动时间4612剩余劳动时间m'8小时=4小时=m'=6小时6小时100%=150%•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不是指资本家把工人的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而是降低劳动力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额外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也是工人劳动创造的,归根到底也是由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产生的,也是相对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一个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的现象。形成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前提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方法。两者的密切联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两者的区别:在于资本家如何提高剩余价值率。三、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三个历史阶段,也是资本家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四、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发展阶段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但我们应看到,生产的自动化使生产劳动的概念扩大了,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者,不仅包括直接操纵机器的工人,而且还包括大量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五、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第四节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二、工资的形式三、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和相对工资1、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如果劳动是商品,会陷入同义反复;如果劳动是商品,在出卖前必须独立存在;如果劳动是商品,要么违背价值规律,要么取消剩余价值规律。2、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产生的:①劳动力买卖的形式同一般商品买卖一样造成的;②工资的支付形式;③工资的实际运动形式;④劳动对工人而言是谋生的手段。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酬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工资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基本形式。计时工资是按劳动时间计算的工资;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做出的产品件数或者完成的工作量计算的工资,它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血汗工资制是资本主义企业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残酷剥削工人的各种工资制度的总称。二、工资形式名义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额;实际工资是工人用以货币表现的工资额实际上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的数量。考察工人的生活水平,不能只看名义工资,而必须看实际工资。工资水平的变动总体实际工资是上升的。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新创造的价值(V+M)中,工人所占份额和资本家所占份额相比较的工资。相对工资降低是工资变动的一般趋势。三、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和相对工资在考察工资的国民差异问题时,必须具体地分析各种影响劳动力价格变动的因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工资并不像名义工资所显示的那么高,并且劳动力价值比较大;由于他们的劳动生产率高,因此,相对工资比较低。四、工资的国民差异•名词概念:•资本总公式、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剩余价值、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复习思考题•1、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有哪些区别?•2、怎样理解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3、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哪些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怎样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是什么?•4、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5、资本的本质是什么?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重大意义?•6、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者的关系如何?•7、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如何?•8、试分析高科技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9、为什么说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工资怎样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本文标题:第二章_资本和剩余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