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XXXX年中国汽车及汽车电子行业研究:汽车强国与汽车电子
2010年6月25日·上海汽车强国与汽车电子一.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强国的机会和挑战二.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及对策三.结束语目录市场地位:支撑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0年以来,世界经历了四次汽车总产量下滑,但中国汽车年产量均保持了正增长汽车产量年增量(万辆)市场地位:跨国企业无法忽视的市场通用丰田大众福特·马自达现代·起亚本田日产PSA铃木菲亚特宝马奔驰(2009年)市场特点:产销增长依靠内需拉动汽车产量(万辆)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出口量仅占产量的7%市场特点:自主品牌成长势头良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稳定增长在1升以下车型领域受到消费者青睐乘用车销量(万辆)2009年按上牌数计市场份额内需产生背景:经济快速发展决定对商用车需求9以往的经验表明,商用车产销的年增长率大致保持与GDP增长率相当的水平。专家预测,2020年之前,中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加速的发展阶段,GDP年均增长将会保持在9%左右。9中国地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匀,运输需求强度高,决定了对商用车需求的长期存在。内需产生背景:R值逼进3决定对乘用车的需求9汽车先导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当R值达到2~3时汽车普及率迅速提高。9对深圳、北京、广州、上海等消费先导地区的调查分析表明,中国同样遵从R值规律。9目前,中国有越来越多城市的R值正在逼进3,为乘用车需求的扩大提供了基础条件。2020年之前,乘用车市场需求增长率将达到GDP增长率的1.5倍左右。010203040506070809019551957195919611963196519671969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0102030405060708090R=3R=1.4R=2R=3R=2日本轿车保有率(辆/千人)韩国轿车保有率(辆/千人)010203040506070809019551957195919611963196519671969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0102030405060708090R=3R=1.4R=2R=3R=2日本轿车保有率(辆/千人)韩国轿车保有率(辆/千人)R=————车价人均GDP内需产生背景:GDP保持增长必定促进消费升级2009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7619.31万辆2020年:预计汽车保有量将较2009年至少翻番,轿车在汽车保有量中所占比例将超过60%。中国汽车保有量预测(万辆)未来预测:汽车产销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快速提高每百户乘用车保有量预测(辆)18.3727.08中外国际竞争力比较:2007年中国/德国环境竞争力国际绩效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组织竞争力综合评价: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仅相当于德国的63%1000竞争力很强不具备竞争力1000竞争力很强不具备竞争力中外国际竞争力比较:2008年中国/日本环境竞争力国际绩效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组织竞争力综合评价: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仅相当于日本的59%内外资比较:2008年人均产值及研发投入按从业人数计人均产值研发人员的人均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研发支出占销售产值比例(亿元人民币/人)研发投入占销售产值比例:内外资企业差别不大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内资企业略高人均产值、人均研发投入:外资企业优势明显内外资比较:2008年生产能耗每吨能耗产生的工业总产值全年能耗占整车企业合计比例(万元/吨标准煤)内资企业生产能耗明显比外资企业高很多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和提高生产效益,内资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内外资比较:2008年资产回报一汽海马一汽轿车力帆实业长城汽车天津一汽夏利比亚迪吉利控股奇瑞汽车北京奔驰长安铃木东风本田神龙汽车长安福特马自达北京现代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天津一汽丰田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工业总产值/年末资产总计(万元/万元)内外资比较:2008年平均单车收益主营业务收入/年产量(万元/辆)一汽海马一汽轿车力帆实业长城汽车天津一汽夏利比亚迪吉利控股奇瑞汽车北京奔驰长安铃木东风本田神龙汽车长安福特马自达北京现代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天津一汽丰田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内外资比较:2008年平均单车利税利税总额/年产量(万元/辆)一汽轿车力帆实业长城汽车天津一汽夏利比亚迪吉利控股奇瑞汽车北京奔驰长安铃木东风本田神龙汽车长安福特马自达北京现代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天津一汽丰田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内外资比较:2008年劳动生产率年产量/年末从业人数(辆/人·年)一汽海马一汽轿车力帆实业长城汽车天津一汽夏利比亚迪吉利控股奇瑞汽车北京奔驰长安铃木东风本田神龙汽车长安福特马自达北京现代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天津一汽丰田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内外资比较:2008年资金周转流动资金周转率(次)一汽海马一汽轿车长城汽车天津一汽夏利比亚迪吉利控股奇瑞汽车北京奔驰长安铃木东风本田神龙汽车长安福特马自达北京现代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天津一汽丰田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拥有世界知名的企业和品牌产销位于世界前列,并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定份额掌握对产品竞争力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技术,在若干领域引领世界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拥有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零部件工业汽车强国的标志综合各种因素,中国具备成为世界汽车强国的市场条件,但成为真正的汽车强国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应对挑战:必须提高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水平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动力电池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电动车能量管理系统;代用燃料发动机电控系统,……集中综合控制系统:集成为动力传动系统的综合控制;综合制动控制系统;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动力总成电控系统: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油门系统;电控可变进气系统;电控可变排量系统;电控废气再循环系统;变速器电控系统;……底盘电控系统:防抱死系统;电控牵引力控制系统;电控制动系统;电控转向助力系统;电控悬挂系统;主动行驶驱动力调节系统;动力学稳定控制系统;轮胎状态监控系统;……车身电控系统:安全气囊;电动安全带;电动门锁;电动车窗;车用灯光控制仪;防盗设备;电控车内环境监控系统;……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驾驶员状态监视系统;自动驾驶设备;车间通信设备;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平台:交通疏导信息系统;汽车导航系统;车载电话;巡航定速系统;车内办公设备;车用通讯设备;车载娱乐备;行车防撞装置;倒车雷达;……汽车产业与电子产业的关系Â汽车产量快速增长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Â电子产品帮助汽车实现了性能更优,价格更低Â是汽车对安全、节能、环保的需要使汽车电子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Â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利用电子技术提高产品性能,取得了市场竞争优势,甚至在某些领域形成垄断地位Â主机厂与电控系统供应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主导权之争Â主机厂、系统供应商与基础元器件生产者的利益之争Â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能否很好地融合Â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是促进汽车电子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协作渗透博弈依托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特征:跨国企业其进入中国并不是单纯追求市场扩张的结果,而是与中国汽车节能、环保和安全法规、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密切相关。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伴随着我国对外商投资股比限制的逐步放开和整车国产化率要求的逐步降低、放开。企业数量不多,但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资金实力和全球供应关系使内资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同其竞争。市场竞争优势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整车合资企业外方与跨国汽车电子企业之间在历史上已经形成的配套关系,二是整车企业对产品可靠性的追求。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仍处在追随国外发展的阶段,导致跨国企业进入中国的产品已相对成熟,开发成本也已摊销,这使得它们比有外资背景的整车企业有条件在更长时期内保持高利润,或是在内资企业取得进步时利用其价格空间进行打压。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特征:本土企业从机械部件生产起步,希望借助汽车电子拓展发展空间的企业依托国家新能源汽车自主开发平台发展起来的汽车电子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电子产品的销售收入仍不占有主导地位,尤其在控制类汽车电子产品领域。在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而得到应用,但只是刚刚开始。被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前景所吸引进入控制类汽车电子领域的企业被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前景所吸引进入的车载电子领域的企业通过高校的科技成果转移和海外专家的引入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但至今与整车企业的关系仍处于合作研发和中低端车型的小批量装车,尚不具备为整车企业大批量供货的能力。取得了良好发展,在我国这一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发展具有主导地位。完全不具备自主开发的时机和条件完全具备我国自主发展控制类汽车电子产品的条件小对自主开发的制约度大企业自主开发控制类汽车电子系统的制约因素未来五年下列电控产品在我国的应用程度未来五年我国自主开发下列电控产品的难易程度汽油机电控系统柴油机电控系统多能源动力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电控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悬架电控系统ABSESP乘员约束系统行人保护系统大自主开发难度小低应用程度高控制类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难度和未来的应用程度急需解决的问题:主机厂与系统供应商的协调主机厂追求系统总成的高品质、低价格,对本土产品信任度低,但又倾向支持本土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并将其成果作为与跨国公司合作谈判的价码内资汽车电子企业研发能力弱,不具备为主机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无法成为主机厂技术发展的依靠企业热衷于做系统总成,不甘心做元件,对电子技术关注多而对执行器生产相关机械加工能力的关注少,导致:①大量高质量的基础元器件依然不得不依靠进口②本土系统总成的可靠性差急需解决的问题:内资企业如何发展跨国企业在全球的垄断已经形成,内资企业成长空间越来越小,成为本土龙头的机会越来越少由于跨国企业已先期进入主机配套,标准壁垒已经形成,而我国目前还不具备自行建立标准的条件和能力产学研合作仍未破题,高校有一定成果,但主要集中在产品技术方面,对工程化技术的关注度低,部分高校还热衷自行实现产业化企业缺少技术来源,即便获得部分成果转移,距离投入大批量生产还有很大差距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总成→整车——实现大批量、低成本、高可靠性、高一致性生产产业链元器件生产→执行器生产→系统供应商→主机厂→运营服务商——实现互利共赢利益链基础技术→开发技术→生产技术→诊断技术——加快突破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技术链急需解决的问题:产业间融合管理人才→开发人才→制造人才→维修服务人才——培养既懂汽车也懂电子的人才梯队人才链以商用车和小排量乘用车为突破口,汽车与电子行业联合攻关,攻克相关技术,建立我国技术标准体系鼓励主机厂与系统供应商建立实质性战略合作关系处理好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鼓励企业多渠道寻求和获得技术重视产业链各环节技术能力的提升,多种措施支持企业研发活动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市场环境,建立风险化解机制,增强主机厂采用本土企业开发电子产品的信心,培育本土汽车电子龙头企业成长推动发展的措施建议1.中国具备成为世界汽车强国的市场条件,但成为真正的世界汽车强国仍然面临许多挑战。2.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水平对中国能否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尽管跨国汽车电子企业在全球的垄断地位已经建立,我们仍然必须把建立自主汽车电子产业摆在重要位置。3.汽车电子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在贯穿产业链、产品链诸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更需要电子、汽车两大行业的通力合作。4.政府的支持是实现汽车电子产业更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其重点应放在建立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支持技术攻关,处理好合资合作与自主发展的关系。结束语谢谢
本文标题:XXXX年中国汽车及汽车电子行业研究:汽车强国与汽车电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