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一、名词解释成本价格、利润、利润率、年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商业利润、生产性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借贷资本、利息、利息率、银行资本、银行利润、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参与制、商业信用、期票、汇票、银行信用、银行券、国家信用、金融市场、股票、债券、股息、股票价格、创业利润、虚拟资本、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泡沫经济、资本主义地租、租金、级差地租、虚假社会价值、绝对地租、土地价格二、单项选择题⒈商品的成本价格是:()①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②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③平均利润的一部分;④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⒉平均利润是:()①各职能部门预付总资本获得的利润;②部门内部各企业获得的利润;③企业主收入的总和;④部门之间各企业获得的利润。⒊商业利润是:()①平均利润的一部分;②企业利润的一部分;③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④超额利润的一部分。⒋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①各部门内部的所有个别资本都可获得;②只有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可获得;③部门内部各企业都不能获得;④部门之间各企业都不能获得。⒌银行利润率是()①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②平均利润率;③平均利润率与利息率之差;④银行利润与自有资本的比率。⒍股票价格是()①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②等于股票票面额;③股息收入的资本化;④股权收入。⒎经营优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①只须缴纳级差地租;②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③拥有土地所有权;④不须拥有土地经营权垄断。⒏垄断条件下银行的新作用使银行变成了:()①信用中介;②万能的垄断者;③支付中介;④普通的中介人。⒐按距离实际资产的远近程度,虚拟化程度的上升顺序为()①组合证券,金融衍生物,传统的股票等,政府债券;②金融衍生物,政府债券,组合证券,传统的股票等;③政府债券,传统的股票等,金融衍生物,组合证券;④传统的股票等,政府债券,组合证券,金融衍生物。⒑虚拟经济可:()①脱离实体经济;②不以实体经济为基础;③产生泡沫经济;④不需宏观调控。三、多项选择题⒈利润和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①二者本来是同一个东西②前者是后者的转化形式③后者是前者的本质④前者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⑤后者体现资本主义剥削关系。⒉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联系与区别:()()()()()①前者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后者表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前者小于后者②前者是后者的转化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本质③前者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后者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④一般利润率具有下降趋势,一般剩余价值率具有提高趋势⑤二者是同一剩余价值量⒊阻碍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①②(3)(4)(5)①剥削程度的提高;②生产资料价值的降低;③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④国际投资的增长;⑤对外贸易的发展。⒋利息是()②()(4)()①平均利润;②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③资本商品的价值;④平均利润的一部分;⑤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⒌现代资本主义银行体系是:①②(3)(4)()①以中央银行为中心;②商业银行为主体;③辅以各种专业银行;④政策性银行;⑤以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的体系⒍最基本的信用工具是①()()(4)()①股票;②商业票据;③存托凭证;④债券;⑤投资基金⒎二战后,银行资本集中和垄断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①②(3)(4)(5)①银行资本规模不断扩大;②集中程度不断提高;③大银行间的兼并和购并越演越烈;④金融机构多样化和银行业务范围扩大;⑤银行信用活动遍及各个领域。⒏资本主义信用的主要形式包括:①②()(4)()①商业信用;②银行信用;③商品信用;④国家信用;⑤投资基金⒐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包括:①②(3)(4)(5)①利润;②平均利润;③利息和地租;④银行利润;⑤垄断利润等。⒑资本主义地租及其本质是:(①)()()(4)(5)①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②租金;③平均利润的一部分;④体现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之间的生产关系;⑤农业资本家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额利润。四、简答题㈠何谓成本价格?它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实际意义?㈡简述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的内在联系。㈢为什么说生产价格不违背价值规律?㈣试说明平均利润下降与利润量增加并行不悖的原因与条件。㈥垄断利润的来源有哪些?㈦为什么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㈧说明目前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发展的趋势。㈨资本主义信用有哪些新发展?㈩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是否发生了变化、变化的表现和变化的趋势。(十一)说明建筑地段地租及其特点。(十二)说明土地价格具有上涨趋势的原因。五、论述题㈠商业利润的来源和本质是什么?商业资本家是如何获得商业利润的?㈡试述金融资本的形成和战后的新发展。说明金融寡头如何实现自己的全面统治。㈢试说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关系。㈣试析级差地租及其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㈤试析绝对地租及其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源泉。六、计算题⒈全社会有甲乙丙三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4:1、7:3,固定资本分别为总资本的80%、60%、40%,使用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计算:(1)各部门的所费资本总额?(2)剩余价值总额?(3)利润率?(4)平均利润率?(5)平均利润?(6)生产价格?⒉甲、乙、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生产部门,预付资本总额分别为600亿元、400亿元、2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5:1、3:1、1:1,剩余价值率均为100%,剩余价值均为100亿元。有商品资本400亿元加入,用于买卖商品的为300亿元,有机构成比为2:1,m'=100%,70亿元为纯流通费用。假定不变资本均一年全部转移。计算:(1)产业部门',产业资本生产价格总额;(2)全社会统一';(3)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h);(4)商品销售价格总额。【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生产商品时所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是资本家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是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观念上的产物,它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率:指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年利润率:指年剩余价值量与年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年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平均利润率:指一年的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指各生产部门按社会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生产价格:指等量资本能够提供等量利润的价格,它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它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商业资本:指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投在流通领域中专门经营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资本形式。商业利润:指通过商业资本参加利润率平均化而获得的平均利润。生产性流通费用:指与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有关的费用。纯粹流通费用:指与商品价值的运动有关的费用,是纯粹为商品价值的实现而引起的费用。借贷资本:指借贷资本家或银行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利息: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作为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而付给借贷资本家是一部分平均利润,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率: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贷出的借贷资本量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量。银行资本:指银行资本家为经营银行获取利润而投入的自有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银行的货币资本。银行利润:银行利润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扣除银行的各项运营费用之后的余额。金融资本:是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更高级垄断资本。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巨额金融资本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其集团。参与制:是指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控制额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商业信用:是职能资本家之间以赊销商品的形式彼此互相提供的信用,是以赊销商品延期付款形式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期票:指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款项的凭证。它是债务凭证。汇票:指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要求债务人向第三人或持票人支付款项的命令书。它是债权凭证。银行信用:是银行资本家以贷放货币形式向职能资本家提供的信用,实质上是银行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之间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银行券:是银行发出的、持票人可随时兑现的、用来代替私人票据的银行票据。国家信用:以政府和国库收入作保证的、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社会筹资的一种信用形式。金融市场:是指货币资金的供给者与需求者相互结合,通过买卖信用工具,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向股东发行的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它是资本所有权的证书,是一种长期信用工具。债券:为筹资而按一定程序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借款凭证。股息:指股票持有者凭股票所获得的收入,是按股票票面额分得的一部分企业主收入,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股票价格: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其理论价格是股息与存款利息率的比率。创业利润:指资本家在创办股份公司发行股票时所出售股票的价格总额大于其实际资本总额的差额。虚拟资本: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使其所有者定期获得一定收入的一切资本。虚拟经济:指市场经济中那些没有价值却有价格的、其价格本质上是某种收入资本化的资产。它是从虚拟资本引申出来的。实体经济:指从事实际生产和经营的活动,它包括产品的研制、开发、销售服务以及交通、旅游等为直接消费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泡沫经济:指以虚拟资产为对象进行经营的、以谋取利润或报酬为目的的经济活动。资本主义地租:指在农业及其他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经营权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它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租金:指租地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全部货币额。级差地租:指等量资本投在等面积而等级不同的土地上提供的产量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虚假社会价值:由于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生产条件决定,劣等地产品个别生产价格就高于优中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因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总额就大于各级土地产品个别生产价格的总和,其差额就是虚假社会价值绝对地租:由土地所有权垄断决定的租用任何等级土地都绝对必须缴纳的地租。土地价格:资本化的地租,或地租的资本化。二、单项选择题⒈④⒉①⒊③⒋②⒌④⒍③⒎②⒏②⒐④⒑③三、多项选择题⒈①②③④⑤⒉①②③④⑤⒊①②③④⑤⒋②④⒌①②③④⒍①④⒎①②③④⑤⒏①②④⒐①②③④⑤⒑①④⑤四、简答题(答案要点)㈠答:⑴它是资本家生产商品时所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是资本家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以K表示成本价格,商品价值构成就由c+v+m转化为K+m。⑵成本价格对资本家的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它的补偿是实现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保证;它是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资本家经营盈亏的分界线;它的高低是资本家竞争成败的关键。㈡答:⑴平均利润率是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的基础和前提。⑵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平均利润率形成同一过程的二重结果。⑶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都以平均利润率形成为前提,生产价格又以平均利润为前提。⑷三者是一种逻辑递进的因果关系,不能颠倒。㈢答:生产价格规律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的具体作用形式。因为:⑴虽然大多数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量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量不一致,但整个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⑵尽管大多数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与其价值不相等,但整个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一致的;⑶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㈣答:⑴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可以并行不悖,是资本积累发展的二重结果。因为资本积累的发展不仅会引起利润率的下降,而且会引起资本量、从而可变资本量的增加,因而利润量也会增加。⑵二者同时并存的条件是积累时总资本增加的比例必须大于利润率下降比例的倒数。⑶因此,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一个利润率下降和利润绝对量增加的二重性规律。㈤答: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就是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的矛盾。这一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一系列矛盾的加深。⑴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⑵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之间的矛盾;⑶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之间的矛盾;⑷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
本文标题: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