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扬州诗歌史上,一座绕不开的城市扬州慢姜夔一、诵读感知•提示:《扬州慢》——慢词——曲调舒缓•要求:正音释义,通读全词•1.词前小序中词人言“予怀怆然,感慨今昔”。那么扬州的昔日是什么模样?今日又是什么景象?昔日:今日: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黄昏,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桥边红药生繁华热闹之处荒芜冷清之处虚景实景二、诗歌探究•2.词人“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词人借此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国风·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昔盛今衰之景借景抒情诗歌探究通晓音律的词人,自写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自度曲。3.词人除了运用“对比”“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手法来抒发感慨,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仍在诗歌探究拟人厌言联想(想象)化用诗句•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清角吹寒,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反衬视听结合视觉、触觉、听觉三、知人论世,深悟情感•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他精通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能自度曲,其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酬赠等。他的词虽多写流落江湖,但常含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之思想。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掠夺,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男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辛弃疾即有“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之言。•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22岁的姜夔路过扬州,映入词人眼中的仍是一片荒芜。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扬州慢》,以寄托对昔日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深沉的黍离之悲。情景默写•1、杜牧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而姜夔的《扬州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用相同的景象写出了冷清沉寂的扬州。•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3、《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_____,____。”
本文标题:姜夔《扬州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73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