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论人的价值作者:王玉樑,WangYuliang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安,710065刊名:理论导刊英文刊名:JOURNALOFSOCIALISTTHEORYGUIDE年,卷(期):2009,(4)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7条)1.毛泽东选集19912.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19793.歌德格言诗载德国诗选198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8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07.韩愈杂说四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CUIYong-he论人的价值研究维度的现代转换-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2)人的价值研究维度从实物本体论和外在效用论向着内在于主体的实践能动论和价值过程论的转换,是新时代的呼唤.人的价值在于对可能生活的追求.新生现实又不断超越现实,是人生价值的真谛.一切物的价值之源均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人的价值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超越的整丛过程中,实际存在着人的外在实用价值、内在精神价值、生活环境价值、社会历史价值的层面更迭和历史交错.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唯物史观的最高理论旨趣.2.期刊论文朱志勇论生产力价值的人本维度-人文杂志2007,(6)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把工人当成劳动的机器,不可能在生产力价值上创设人本维度.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将劳动者自身全面自由发展的需求,作为考量生产力价值的尺度,确立了生产力价值的人本维度.这是马克思在生产力价值理论上的独特贡献.生产力的价值运动经历了从物的价值从属于人的价值,到人的价值屈从于物的价值,再到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共同增值,直至人的价值成为最高价值的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贯穿其中的内在必然性,是生产力的物的价值必须服从于人的价值的增值.马克思的生产力人本价值理论表明,判断一种生产力是否先进,不能单纯以生产物质财富的能力或科学技术的含量来衡量,而必须同时以是否有助于劳动者的全面自由发展来加以评判.3.学位论文陈国杰人的价值的当代转换及其重建2006尽管对于“人的价值”问题的探讨早已有之,然而,社会发展和变革却总是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过去的价值观念,力求得出对人的价值的全新理解,用以指导和规范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本文以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转换为视角,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全面透视当代人的价值转换原因、转换内容以及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力图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的价值体系。论文第一部分论述了人的价值的思想渊源。总的来说,中国注重人的群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往往忽视人的个体价值。造成了个体价值依附于群体价值、轻于群体价值,这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西方则注重个体价值,轻视人的社会价值,从而导致了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和蔓延。论文第二部分对人的价值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首先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基本理论;其次,从生命价值、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四个方面,对人的价值的内容结构进行了新的诠释与解析。最后,深入分析了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的关系,为文章后两部分做了必要的理论铺垫与支撑。论文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当代人的价值转换。人的价值的转换是历史的必然,其转换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科技进步、全球化、社会转型三个方面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转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研究。人的价值转换本身是一种革新或动荡,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从积极意义上讲,第一,当代人的价值转换有利于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第二,当代人的价值转换有利于引导本位价值从权利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第三,当代人的价值转换促使多元价值取向形成,有利于丰富社会多样性,促使社会更新和更加富有生气。从负面影响上看,当代人的价值转换导致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的背离,使得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分裂,同时人的生存意义也发生了异化。当代人的价值在转换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危机,必然导致人们某些价值观缺失、价值行为失范,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无序状态。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重新构建当代人的价值体系。论文最后一部分在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从构建当代中国人的价值的指导原则、主要内容、重要途径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4.期刊论文朱宝信论价值的效用本质及其诸形态-东方论坛2001,(2)价值的本质是(对人的)效用性,但是后来遭到了商品价值本质之社会(劳动)说和人的价值本质之超越说的诘难.实际上,二者仅是价值效用说在政治经济学和人学领域的转化形式.商品须具使用性前提,其内含的人类一般劳动不但显示了人的实践本质力量,而且有助于人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人的实践本质的超越性只有在价值评价中才能证明,而其获得价值性的依据在于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成果,这种社会成果不但有助于确证个人自身的本质力量,更重要的是为别人或全社会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人的价值这三大价值形态各有其不同的价值意义载体和价值实现方式,其中物的价值直接显示了(对人的)效用性,而人的价值则以创造了物的价值而显示了对别人或全社会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效用性.5.期刊论文易素贞.马武新形势下如何评价人的价值--由两个大学生的选择说开去-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人的价值具有不同于物的价值的复杂性,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精神价值在人的价值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对人的价值的考察应该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社会发展和人的实践要求为标准,着眼于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协调结合.在解决现实与理想冲突的过程中找到人的价值实现的途径,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6.期刊论文李颖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学意蕴-理论导刊2007,(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试图破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的历史之谜,探求东方落后社会以不付出资本主义人道灾难而获得人与物的价值同步增长的可能性.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市场经济对人的价值实现的正面效应、抑制其负面效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所在.当前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过去市场经济物本化的矫正.7.期刊论文朱宝信社会价值歧义刍议-学习论坛2003,(1)对歧义丛生的社会价值概念含义的确定,应从界定社会的确切含义入手.社会是指人的集合,即整体的人或社会的人.价值是因人而生并为人而生的.人的实践本质决定了人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由于这一价值实现的互为条件性,人的最高价值追求就只能实现于社会(即整体的人)之中,因而一切价值诸如物的价值、思想价值和(个)人的价值都是社会价值,即都为人的最高价值实现在社会上所显示的价值.因此,社会价值表示的是任一价值对社会的价值,它的确切的语句表达形式应是……的社会价值.通常所说的社会对(个)人的价值,实际上是指社会关系(其中主要是社会制度)对(个)人的价值.8.学位论文王立芳当代人生价值选择的困境和出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2009按照马克思的三形态理论,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时期,正是人类从“人的依赖性”阶段过渡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的过渡时期。从人的发展角度看,一方面促进了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形成;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的本质进一步异化即“物化”,人为物所役、为物所累。人在拜金主义观念的诱惑下面临生活意义的缺失,生命精神的困惑。因而,如何对人类面临的这一生存困境进行价值选择,便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又颇具理论难度的课题。本文试图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从理论上对当代中国人人生价值选择的困境和出路给以探讨。本文在理论上对个人价值观建设进行了探索。主要是解决三个矛盾。人的独立性与物化的矛盾,人取得了独立却又受物的控制;自然生命价值与创造生命价值的矛盾,以哪方为主要的价值观;个人价值追求与社会价值实现的矛盾,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首先,要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促进当代中国人生成独立性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人生价值选择的困惑,市场经济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面临解决人的独立性与人的物化的矛盾。应该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促进人的独立性的生成,不可避免地存在物化的矛盾,这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也是必然。在最广泛最普遍的交往联系中,坚持“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注重提升个人能力,使个体成为有法制观念的独立的个人。其次,应当解决当代中国人的自然生命价值与创造生命价值的矛盾。在人的双重生命本质和双重生命价值的前提下,随波逐流,还是选择自己的人生价值;被抛在世上,烦、畏,还是用自己的心血有一番建树,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发挥人的创造生命本质和创造生命价值的积极作用,正确处理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的矛盾,树立正确合理的幸福观。最后,必须解决当代中国人在个人价值追求与社会价值实现方面的矛盾。了解“个人主义”价值观与“社群主义”价值观的关系;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解决“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创造的关系和理解“终极关怀价值”选择与人生价值观念的整合。无数个人的价值的实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维持了个人价值的存在和实现。社会给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前提和实现的平台。9.期刊论文周树智.陈亮.ZHOUShu-zhi.CHENLiang以人为本里本的含义辨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2)以人为本里本的含义有各种不同的解读,应当加以辨析.本文认为,以人为本里本的含义,首先具有本体论的含义,即人的社会物质劳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本体;其次具有价值论的含义,即在价值体系结构里以人的价值为本,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相比较居于第一位,是最高的最重要的根本性的价值;再次,具有认识论的含义,即人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当代认识论的根本对象和研究主题.10.期刊论文张传开.余在海.ZhangChuankai.YuZaihai价值哲学的存在论基础-哲学动态2006,(3)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哲学界大都依循主体-客体模式来处理价值问题.但这一模式在理论和现实中都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就价值的工具性定义而言,也即从主体的需要来界定价值看,虽然它较好地说明了物的价值,但却不能全面地说明人的价值,甚至有把人的价值变成纯粹的手段性和工具性价值的危险.其次,就价值的客观性问题而言,针对主体-客体模式,为了论证价值的客观性,哲学界所做的一个关键性的努力,就是把主体与主观、主体性与主观性区别开来.本文链接:下载时间:2010年6月16日
本文标题:论人的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7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