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作文审题训练一、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下面是关于素养的一些关键词:国家认同、责任担当、人文情怀、国际理解、理性思维、自我管理、批判质疑、健全人格、审美情趣……在你看来,哪些素养对于现代中学生最为重要?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表达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二、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孙祁祥教授在北京大学2017年开学典礼上讲话,劝告学生做到“五个珍惜”,即请珍惜当下;请珍惜他人;请珍惜自己,特别是你的健康;请珍惜你内心的渴望,而不要忽视它、压抑它、甚至掐灭它;最后,请珍惜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对于以上“五个珍惜”,你有什么感触或思考,请你选择两到三个“珍惜”,使之形成有机联系,写一篇文章。要求不脱离材料,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题目2三、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①白云,因为没有根基,只能浪迹天涯。②波涛,如果没有乱石的阻挡,就难有千堆雪的壮观。③车轮,一旦离开坚实的地面,转得再快,也寸步难行。④瀑布,因为心中有大海,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⑤圆规,站稳脚跟迈出坚定一步,有始有终才有完满结局。⑥竹子,最终能长成参天巨竹,其秘诀是每前进一步便及时小结。以上句子内涵丰富,读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60分)题目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②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以上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里的诗句,读了以上句子,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题目3五、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调查了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公司,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显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六、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2)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有真正的幸福。(高尔基)(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4)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马克思)(5)人格是大地之子最崇高的幸福。(歌德)(6)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黄檗)古往今来,人们对“幸福”和“人生”进行了多方探寻和解读。请根据自己对“幸福”和“人生”的理解感悟,合理引用上述名言中的二至三句,写一篇演讲稿。要求:观点鲜明,有针对性,符合演讲词的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题目4七、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能力还没达标,就嫌薪水少;明明没啥钱,打扮却大牌得不得了;稍微受点批评,“玻璃心”就碎了;父母尚在苟且,已在炫耀诗和远方……在你我身边,这样的年轻人并不鲜见。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题目八、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江南9月,G20开启“杭州时间”,中国领导人重要讲话为“包容型世界经济”勾勒新蓝图,再次彰显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强决心。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请你针对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的对应关系,从中选择一个方面,围绕“包容型”社会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题目5一、参考解析:“哪些素养对于现代中学生最为重要?”是从大处着眼,9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小处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每一个关键词都是现代中学生身上应该具有的品质和表征,着重于对中学生价值观及责任感的考察。需要注意的点:审题:选好关键词,形成有机结合。“哪些素养对于现代中学生最为重要?”是写作要求的核心所在。只要能结合素材写出“体现你所认为的当下青少年应该具有的素养”都可以。立意:命题注重引领价值观,同时也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可以正向组合:譬如国际理解、理性思维等从大角度写当代青年应该拥有“大格局”、“大眼界”。这一点可以结合最近时事热点--中美两国贸易战,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思辨。再如可以将“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从传统文化传承角度写当代青年不断思索,学习的素养精神,注重“内在美”提升。也可以反向组合:“批判质疑”和“责任担当”,从创新角度辩证当代青年该有的精神,不应“故步自封”,而要敢于“批判”,不断推陈出新等等。此外,今年的二诊作文考题,还给我们作文备考一些启示:第一,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时事,广泛积累素材,按专题建立自己的储备库,丰富积累,充实语料;第二,要将语文知识与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事建立有效关联,把握素材本质,并根据素材的形式命制题目进行思维的“关联性”训练,积极把自我置身于社会发展的宏大背景下。评卷注意:一、根据题目要求,至少重点论述两个关键词,且关键词应从题面中的指定词汇中选择。二、两个(三个)关键词,必须形成“有机的关联”。所谓“有机的关联”,主要包括下述两种情形:1.形成对立统一模式。例如:“自我管理+人文情怀”=自我与社会(世界)的辩证统一。关切自我发展,关注人类进步,既要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又要有博大的胸襟超越自我,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辩证关系。2.形成兼容互补模式。例如:“理性思维+审美情趣”=理性的与感性的(情感的)互补。二者的兼容、结合,使人生既有理性精神以处事,又有情趣以体验世界人生的温暖与幸福。下面给出2点补充说明:3.如果不符合上述两种情形,考生认为其所选择的关键词之间形成并列关系,那就必须在更宽阔的背景下说明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即作为现代中学生最重要的素养,它们之间的结构性关联是什么。4.“有机的关联”,意味着不能选好两个关键词,然后各说各的,搞成“两家人”。重点以此为标准,确定一类文。第四,主题讨论的背景是“现代中学生素养”,不可泛泛而谈“人的素养”。“素养”是本作文题的默认关键词,这是不能忽略的。二、审题立意简析:(1)请珍惜当下做好每天的事情,不要给自己太多懈怠、拖延的理由。从第一步开始、从每一步积累。珍惜当下、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极致和卓越……(2)请珍惜他人要学会珍惜彼此:珍惜师生情;珍惜同学情;珍惜朋友情,不要把从别人,甚至你的父母那里得到的一切看做“理所当然”,而要心存感激,常思回报。但是,这种珍惜是对真的、美的、善的情感的尊重和顾惜,是在无关重大是非原则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宽厚和宽容。而如果触了底线,绝对不要迁就和纵容……(3)请珍惜自己,特别是你的健康不要因为年轻就肆意透支你的身体。“健康是一种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一定要平衡好学习和锻炼身体的关系,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人……(4)请珍惜你内心的渴望,而不要忽视它、压抑它、甚至掐灭它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而不要人云亦云、心浮气躁;不要去跟别人攀比,做最好的自己足矣,从而收获6更多的淡定和从容,更多的积淀和突破,更多的喜悦和快乐……(5)最后,请珍惜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因为,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每个人机会。中国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但是,任何一个美好的时代,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万千建设者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最好的珍惜,就是为这个时代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请你选择两到三个“珍惜”,使之形成有机联系。这是这篇作文给的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要么选择两个“珍惜”,要么选择三个“珍惜”,选多选少都是不符合要求的。第二个任务:使之形成有机联系,这是写作的难点。一篇八九百字的文章最好集中凸显一个主题,那么学生选用的几个“珍惜”之间必须要有有机的关联。只有找准了连接点,才能达到有效融合,主题集中。考生勾选两三个“珍惜”不难,难就难在找准接合点并有机关联,这是限制性任务,也是本道作文题目审题立意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思辨力,选材组材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从考查“思维品质”这个角度来看,这是此次作文命题最出彩的地方。举些例子,第一个和第五个组合,“珍惜当下”和“珍惜伟大的时代”相融合;也可从“时代·个人”的融合角度立意写作,这个角度可大可小,大至时代中的个人,小至当下的自己、身边的他人,可立意为1.盛世芳华与你同行2、身体与灵魂且行且珍惜等;第三个和第四个组合,珍惜自己的“健康”和“渴望”,一个肉体,一个精神,比较容易融合;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组合,珍惜自己和珍惜他人,也比较容易融合……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组合,只要学生能够形成有机的联系,我们在改卷时都应该肯定,大胆给高分。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立足孙教授的“五个珍惜”,考生要注意把握住材料中心理解材料内容,另外,孙祁祥教授在北京大学2017年开学典礼上讲话,劝告学生做到“五个珍惜”,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作为行文的前提,因为这作文材料劝告的对象就是“学生”,所以考生无论是在论证的材料还是论证的分析上,都要围绕“学生”这一特定背景,而不能行文泛化,行文泛化严重的,在40以下给分。三【审题立意】【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哲理性的语句的归纳性的材料作文,答题的关键是找到这几种事物的契合点,如从白云、车轮、圆规的角度可以强调基础的重要性,要脚踏实地;从波涛、瀑布、竹子的角度可以立意为要不畏艰难、善于总结。点睛:这类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这些句子。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言之成理即可。【例文】脚踏实地,经营人生高尔基说:“一切美丽的都是朴素的。”脚踏实地地生活便是一种朴素,如此经营人生便是一种美丽。比如白云,没有根基,只能浪迹天涯。比如车轮,离不开坚实的地面。比如圆规,站稳脚跟迈出坚定一步,有始有终才有完满结局。专注于自己的存在,自己就是一切的上帝。缺乏踏实,人生更易缺少目标,进而懒惰度日。古时,陈蕃独居,屋舍庭院杂乱不堪。父亲的朋友来访,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他有鸿鹄之志,但最后却无法实现。这不印证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语吗?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姑娘在做保姆的同时,自学英文,苦练普通话,凭自考文凭当了老师。陈蕃不乏远志,却没有踏实的行动;姑娘志不在高,却用
本文标题:作文审题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80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