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生活生命与安全》三年级下册14的教案
课题:有你有我真温暖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集体意识不断增强,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集体归属感,增加社会安全感,使学生产生融入集体的意愿。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自己遇到苦难的时候,会有他人的关怀在身旁,温暖自己。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善自我的集体归属感,安全感,更好的融入集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有各种支持力量2、让学生体验在团体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自觉融入集体、团队中教学重难点体验在团队中的温暖,感受在集体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修改一、活动导入1、游戏:抱抱你2、分享交流感受:在刚才的活动中,你有怎样的感受?3、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总结,引出课题。二、主题活动1、心理聚焦:(1)指导学生读图,体会人间真情(2)谈谈你对图画的理解(3)思考在生活中哪些事情曾让你感觉到温暖,全班交流分享(4)小结: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因为我们不孤单,有很多人会来关心我们、帮助我们。2、心灵视窗(1)创设情境,体验关怀。如小明摔倒了,起不来多么无助。可是别怕,有我们在一起。(2)游戏过后交流感受。游戏:一名学生坐在地上,在双手上举的情况下,尝试站立起来。再请五六名同学在一起背靠背坐在地上,手挽手,尝试站立。(3)“我的温暖一刻”:思考自己的经历,感受与他们在一起的温暖。3、心灵氧吧(1)阅读故事,明白生活中的自己并不孤单,我们周围有许多愿意关心和帮助自己的人(2)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4、心海起航(1)不倒翁游戏:体会在集体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2)交流分享游戏感受六、板书设计14、有你有我真温暖在生活中哪些事情曾让你感觉到温暖?(家人、亲友、同学、领导……)家庭、班集体、社会、政府……..人间处处有真情体验关怀、感受温暖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因为我们不孤单,有很多人会来关心我们、帮助我们。补充资料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他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应当注意,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第一年后至第三年。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3、主动性对内疚这个阶段发生在第四年至第六年左右。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4、勤奋对自卑这个阶段从出生后第六年到第十一年间,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的潜伏阶段相当。大多数儿童整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个阶段发生在十二岁到二十岁左右,大致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生殖阶段。埃里克森正是对这个心理社会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因为这一阶段包含了他最著名的概念同一性危机6、亲密对孤立这个阶段称为成年早期,持续时间约二十岁到二十四岁左右。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不存在与它或以后的心理社会阶段相对应的阶段。7、繁殖对停滞这个阶段发生在人生的二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左右,亦称成年中期。8、自我完整对失望这个阶段发生在六十五岁到死亡这段时间里,称为成年晚期。埃里克森把自我完整定义为,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顺应其他事物的创造者,或者说顺应各种产品和思想的创造者——只有在这种人身上,这七个阶段的果实方能日臻成熟。——我找不到比自我完整更好的词来表述它。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看起来似乎令人奇怪,但是体验到失望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敢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的目标。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生活生命与安全》三年级下册14的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83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