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任,1第一章-宗教的本质与特征
2020/7/31第一章宗教的本质与特征本章内容:一、“宗教”的词源与含义二、宗教的本质三、宗教的基本命题四、宗教的基本特征五、儒教不是宗教六、宗教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七、世界宗教概貌小结2020/7/32一、“宗教”的词源与含义•1、汉语“宗教”的词义•汉语“宗”字的含义,《说文》释为:“宗者,尊祖庙也,以宀从示”。“示者,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本义指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祠堂与宗庙,蕴含着对于祖先、宗族、宗祠的崇拜及观测天象、预测吉凶、敬奉神灵的内容;•“教”有教化、训育等含义。2020/7/33•汉语“宗教”一词源于佛教•在汉传佛教中,由佛弟子创立,且拥有信众的支派被称为“宗”;佛祖释迦牟尼的学说被称为“教”,合称“宗教”,并有“自证为宗、化他名教”之说。•近代西方宗教学传入,中国的“宗教”一词,开始与西方接轨,但是:2020/7/34•在当代中国,“宗教”一词,至少有以下四项不同的意指:•一是指以神灵信仰为核心的意识、观念、思想、学说及理论体系,即宗教的意识形态,亦即观念形态的宗教。•二是指以神灵观念、学说为指导,以祈福禳祸、修身解脱为目的的信仰活动及实践体系,即动词词态的“宗教信仰”。•三是指由信徒(人)、教义教规(意识、制度)、法器偶像寺院(物)等构成的共同体,即一种具有共同信仰、共同崇拜对象的社会组织(教派)。•四是指人类的一种认识及实践的状态,即表现为神灵意识及神灵信仰、组织、实践等的社会文化现象。2020/7/35•总之,人们在使用“宗教”一词时,不外乎指以神灵信仰为核心的观念、思想体系(宗教信仰),组织(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动(宗教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现象(宗教的全部,包括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现象)等方面的内容。2020/7/36•2、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坚信而敬仰的神圣对象,由认同、崇拜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归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归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特征:个体性•选择性•神圣性2020/7/37二、宗教的本质•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宗教是现实世界以超自然的形式在人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思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6-667页。)2020/7/38•恩格斯深刻地揭示出了宗教的本质,并对宗教与其他意识形式的区别做出了概括性的说明:•首先,它阐明了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式本质上是一种“幻想的反映”;•其次,它揭示了宗教幻想的内容和对象并非绝对虚妄的想象,实际上只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从而将宗教所崇拜的神圣对象还原为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外部力量;•其三,它表明了宗教观念在表现形式上的特殊性在于,人间的力量表现为“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其四,它还指明了人间的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是外部力量“支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020/7/39三、宗教的基本命题要深入认识宗教的本质,就必须理解宗教的基本命题1、神与人(世界):神创造了人与世界。2、灵魂与肉体:灵魂是永恒的、主宰的。3、天堂与地狱:幸福的天堂,可怕的地狱。4、生与死:生是痛苦的、短暂的,死是解脱和永生。5、善与恶:人的本质是邪恶的、堕落的、无能为善的;只有上帝是善的。2020/7/310四、宗教的基本特征•宗教的特征是宗教本质的外在表现,是宗教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外部特点和征状。•(一)信仰特征1、它们都信奉和追求超自然的绝对存在2、它们都有通向这个绝对存在的修身方法3、它们都认识到回归绝对只有通过个体的中介才能实现2020/7/311•(二)结构特征•1、宗教的内在要素•其一、宗教的观念和思想。•其二、宗教的感情或体验。•2、宗教的外在要素•其一、宗教的行为和活动。•其二、宗教的组织和制度。1]•其三、神像、器物和寺院等物质要素。2020/7/312•(三)社会特征•1、宗教的群众性•2、宗教的民族性•3、宗教的国际性•4、宗教的复杂性•5、宗教的长期性2020/7/313关于宗教本质与特征的两个问题•1、宗教体验和情感:•由于信徒的身心全部关注于他信仰的那个超越的、万能的神灵,因而在特定场合或由某种因素刺激下,信徒通过心灵(幻觉)与他的神灵相遇了。2020/7/314•著名神学家奥托描述宗教的神秘体验:“这种感情可能像一条和缓的潮汐,不时地冲击而来,深深地崇拜的安宁的心情弥漫了整个心灵。它可能超过这种心情而进入更为稳定和持久的灵魂之势态,也就是说令人战栗地激动不已,引起共鸣,直至最后它逐渐消逝而去,灵魂恢复其世俗的、非宗教的日常经历之心境。它可能伴着抽搐和痉挛从灵魂的最深处突然迸发而出,或者导致最奇特的兴奋、令人陶醉欲狂的激动、狂喜以及心醉神迷。它有其狂暴的和恶魔般的形式,并能够陷入近乎吓人的恐惧和颤栗之中。它有其赤裸裸的、野蛮的先行者和最初的表现,它还可以发展成某种美丽的、纯真无暇的、光辉灿烂的东西。它可以变成在某种人或物面前生灵之秘而不宣的、震颤发抖的、非语言所能表达的谦卑。到底是在何人或者何物面前呢?是在无法形容的,超出众生之上的神迷者面前。”•敬畏感、依赖感、惊异感、罪恶感、羞耻感、安宁感、合一感。2020/7/315•2、宗教的广义与狭义•对宗教采广义的定义,把巫术,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等等都归在“宗教”范围之内。•必须具备几个基本特点:1。理论(Sacredwritings,myths,symbols,etc.),2。崇拜仪式(Devotionalrituals),3。信仰团体(Sacredcommunity),4。崇拜对象(sacredobjectsorfigures)。宗教还有一个特点是:除了上述这些,它还是一种体验(experience)。•光躺在沙发上读圣经并不能使人成为一个“信徒”,真正的“信徒”必须“体验”他所信仰的宗教。2020/7/316五、儒教不是宗教•儒教是否宗教,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争鸣。第一次是在明末,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为传教方便,力辩儒教不是宗教。第二次是在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出于政治斗争需要,彻底否定儒教是宗教。第三次发端于1978年底,任继愈在中国无神论学会成立大会上,从学术角度提出“儒教是宗教”论断。分歧争论主要在以下5个方面:2020/7/317•1.如何看待儒教的入世性?•反对者:宗教的基本特性是出世性,构造出一个虚幻的世界,认为它能拯救人间的苦难,使人得到解脱。儒家的天命鬼神思想确实包含着某种宗教性,但其基本倾向是入世的,以修身为出发点,以平治天下为最后归宿,所以它不是宗教。2020/7/318•赞同者:出世、入世并不是宗教与非宗教的标准。历史上还未见有哪一个宗教宣布过自己是不能够治国而只能是“出世”的,有些宗教之所以不得不“出世”,完全是情势所迫,而非出于自愿。以基督教而论,所谓基督不过是像大卫那样的圣帝明王。他的任务不是超度人们升入天国,而是秉承上帝的旨意,解救人们的苦难,让人们获得幸福。耶稣就是人们盼望的这样一位救世主。2020/7/319•儒教盼望一个圣帝明王,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同样是宗教的追求,因为这是在天或上帝的名下进行的。儒教是个入世的宗教,直到中国封建社会灭亡,它始终没有落到出世的地位。和一切宗教学说一样,儒学也不认为研究“修齐治平”之学是社会本身的需要,而认为这是禀承上帝的意志。2020/7/320•2.儒教有没有自己的组织?•反对者:宗教教徒都有比较严格的入教方式,宗教都有准确的教徒数字,宗教都有一定的神职人员管理教务。而“儒教”则根本没有什么“入教手续”或“仪式”,上下几千年读儒家著作的人无法统计,儒家学派更无什么组织形式,那就谈不上豢养着一批什么“神职人员”。一句话,因为儒家不是“儒教”宗教。2020/7/321•赞同者:宗教是否在国家政权之外建立自己的组织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它不是教与非教的分水岭。•儒教不是没有自己的组织,而是没有在政权组织以外建立独立的组织,政权组织同时也就是儒教的宗教组织。2020/7/322•3.儒家信不信鬼神?•反对者:宗教主张有神论,儒教和孔子却不主张有神论。“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大家公认的。樊迟问知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复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认为,人们应当去做人所当做的事,至于鬼神则不必深论。他强调的是“事人”而不是“事鬼神”,强调应当研究的是人生现实,而不是人死后究竟有无灵魂及其是否会进天堂或地狱之类,而后者恰恰是宗教的一项基本内容和本质特点。孔子对鬼神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这同他治学的态度是一致的。2020/7/323•赞同者:以昊天上帝为首的神灵系统、祖宗神灵系统和以孔子为首的神灵系统,就是儒教的神灵世界。•儒经中那些上帝鬼神信仰,是所有儒者、包括孔子在内的思想和行为的基础。•即如《论语》而言,其“敬鬼神而远之”等几条言论是不少人认定孔子不信鬼神的基本根据。•所谓“敬鬼神而远之”?朱熹引二程道:“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远,可谓知矣。”在“事人”、“事鬼”、“知生”、“知死”下朱熹注道:“非诚敬足以事人,则必不能事神”,“幽明始终,初无二理”。程、朱的注,不仅揭示了孔子对鬼神的态度,也道出了他们及宋元明清所有儒者对鬼神的态度。2020/7/324•4.孔子是人还是神?•反对者:在中国,传授儒家学说的教师和学习儒家经典的生徒,虽然敬仰孔圣人,却自觉地认知孔子是人而不是神,决没有像宗教徒那样视孔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2020/7/325•赞同者:把孔子列入国家正式祀典,始于东汉,享受和社稷神同样的规格。从此以后,国家对孔子的祭祀就不再间断,其规格也不断上升,到清末终于升为大祀,和天地同级。当然,孔子是人,祭祀的人们也知道孔子是人。但同样,老子、释迦也都是人。从宗教诞生以来,被当作神的,不仅有天地山川、虫鱼鸟兽,而且最重要的还是人。把古代的名人祀为神,正是儒教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其他宗教中常见的现象。2020/7/326•5.儒教的“教”是不是宗教的“教”?•反对者:自南北朝隋唐以来,有儒道释三教之说。其所谓教,泛指学说教训而言。《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儒教之教,即“修道之谓教”之教。这里的“教”乃是教化之义,非宗教之称。儒教即是儒学,并非一种宗教。2020/7/327•赞同者:•教化之教和宗教之教并不矛盾,一切人为宗教,都是用来教育群众的。儒教是教化之教,佛、道二教也是教化之教,其他人为宗教也是教化之教,没有发现过教化之外的宗教。至于说儒教不借助天命鬼神,那是不符合事实的。说儒教是教化之教,不是宗教之教,是把教化看作今天的教育。其实教育也有两种,世俗的教育是教育,宗教的教育也是教育。教化也有世俗的教化和宗教的教化,名词本身决定不了事物的性质,说儒教是教化之教并不能够说明儒教就不是宗教,问题要看是否在神的名义下进行教化。2020/7/328本人认为:儒教不是宗教•1、从本质和主流看,儒学是一套关于哲学、社会、政治、伦理的理论;而不是对各种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力量、神灵神性等神性物的论证和信仰。这从孔子对《周易》内容三个层面的取舍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他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德义耳也。……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如果进一步观察整个儒学发展史的话,就不难发现,儒学无疑是两千余年以来中国人文主义巨潮的主流。2020/7/329•2、儒教具有宗教性。儒学是人文主义,不是宗教。它有宗教因素,或者说有宗教性,因此可以称为宗教人文主义,但不能称为人文主义宗教。它不但是一种关于哲学、伦理、社会、政治等方面的理论,也是一种人生学说,一套信仰体系,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代替宗教的
本文标题:任,1第一章-宗教的本质与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84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