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教你如何做MOOCs
教你如何做MOOCs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荣誉出品一认识MOOCs............................................2二cMOOCs和xMOOCs的区别................................4三小私密密网络课程......................................6四慕课、精品资源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区别..............8五慕课教学与学校面授有什么不同?......................10六从学生角度认识MOOCs..................................12七高校为什么对慕课有兴趣?.............................13八慕课为什么这么火?..................................16九发展视角看慕课......................................18十慕课结构分析—视频...................................20十一慕课结构分析—练习.................................23十二慕课结构分析—讨论................................26十三慕课与掌握学习....................................29十四慕课学生学习之旅...................................31十五教师的慕课之旅.....................................33十六参与慕课建设的三组人..............................36十七技术人员能够做什么?..............................38十八什么样的MOOC课程受追捧?.........................40十九慕课规划八问.....................................42二十怎样分解教学内容?...............................44二十一慕课中的知识产权处理............................46一、认识MOOCsMOOC,即MassiveOpenOnlineCourse,这四个英文单词刻画了这个教育创新的四个特征。慕课的第一个字母M对应的单词是Massive,大规模。对大规模的一种理解是说慕课原则上可以接收“无限量”的学生,因为是网络教学,数万人同修一门课程,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比如,引起全球瞩目的斯坦福《人工智能》课程在2011年秋季就吸引了16万学生。不过慕课这个词最早被造出来的时候,“大规模”是相对于同门课程在校内的常规修课人数而言的,在这种情境下,一门通常只有一百人选修的课程,放到互联网上有2千人选修,就可以算作是大规模了,而一门原本只有不超过10个人选修的古老课程,如果做成MOOC,有200人选修,也可以算是“大规模”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什么样的课程适合于做成慕课,要看建设目标,无论是为了文化传承,还是为了普及专业基础教育,都有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慕课的第二个字母O对应的单词是open,开放。这里的“开放”与之前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ER)”的“开放”意思不同。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意味着资源免费可获取,但是在慕课中“开放”大多只意味着“免费的学习过程”,学习中用到的教材或一些课程资料可能会需要购买。现在也出现了一些图书代理公司提供中介服务,保证在某些慕课开设期间,学生可以免费阅读教材,但是打印等还是要收费的。慕课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两年之内就有上千门课程上线,与慕课并不以教材为主要教学材料,且不要求教材一定要免费有关。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三大慕课平台商都已经推出了收费的专业教育课程,这使得对于这部分慕课来说,“开放”的含义变成了“开放注册”,即谁都可以注册,自愿注册,注册未必免费。慕课的第三个字母O对应的单词是online,在线。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在线教育能够模拟和传递校内教学的基本要素,如教师讲授、作业练习、测验,以及同伴讨论等在慕课中都有技术支持的实现方式。移动互联的发展也使得随时随地自定步调的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移动学习的便利推动了慕课教学微视频的流行,这也是慕课对开放教育资源的一个改进。另外,智能题库习题实现了“掌握学习”理论,同伴互评技术解决了人文学科作业的批改难题,课程论坛系统支持了学伴间建构知识的讨论。目前大多数的慕课采用的是异步交流教学,少量课程开始设置实时互动环节,比如有老师将实时互动名额作为对学习努力者的奖励。慕课的最后一个字母C,对应的单词是Course,课程。这是慕课相对于开放教育资源的一个进步。开放教育资源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资源,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从头到尾看一遍,从成本效益角度来说,并未能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价值。而慕课以课程形态,有课程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同伴一起学习,按时提交作业和测验,就能够提高完成课业的几率。虽然慕课并不授予开课学校的学分,但是已经有一些大学开始接受慕课的结业证书,特别是在大学招生的时候,如果有中学生有慕课结业证书会得到青睐。目前不少慕课都允许在开课期间随时注册,这与传统的课程有些不同。慕课和学校传统课程的其他不同还包括:有些慕课在学校并没有对应课程,纯粹是为慕课学员开设的,有些慕课的开课老师来自于不同的学校,有些慕课是将大学的课程分成了几段,分别开设。总之,作为一种教育创新,慕课的四个单词确定了其独特的内涵,对这四个要素的其中一个的内涵进行了变更,将产生出另一种事物,而非慕课。二、cMOOCs和xMOOCs的区别2008年,两位加拿大学者StephenDownes和GeorgeSiemens开设了一门网络课程《连接主义和连接的知识(ConnectivismandConnectiveKnowledge)》(CCK08)。两人决定在教自己学生的同时将课程在网上开放,结果有2200多学生注册,跟着学习课程。这个班级的容量超过了传统的校内授课班级,引起了不少学者关注。其中加拿大学者DaveCormier据此提出了MOOC一词,特指这种在网上开设的、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且对注册生没有任何学历门槛限制、招生人数众多的免费课程。2011年纽约时报在报道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时候,因其注册了十六万学生,便使用了MOOCs这个词。于是乎铺天盖地的报道中MOOCs开始指代这些新出现的大规模开放课程。为了区分此MOOCs非彼MOOCs,StephenDownes提出了cMOOCs和xMOOCs两个术语,将早先基于连接主义的MOOCs称为cMOOCs,而现在在三大MOOCs平台上由众多高校提供的课程称为xMOOCs。那么cMOOCs和xMOOCs究竟有什么不同呢?cMOOCs的“c”指代“连接主义”(Connectivist),这个学习理论由GeorgeSiemens提出,他认为学习发生于某个网络之中,当学生使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如博客、维基等,与学习内容、与学习社区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时就可以在他人作品和认识的基础上创造和建构出自己的知识。StephenDownes在其《连接主义和连接的知识》一书中指出:连接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创造或修改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调整这些联系的强弱,连接主义的学习理论就是描述如何创建或调整这些联系。cMOOCs以培养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认识为目标,要求学习者要积极参与分享,使用各种社交媒体工具来谈个人见解,然后课程组织者通过聚合工具以日志或邮件的形式将大家的反思推送给全班同学。cMOOCs的另一个特征是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分散在互联网上的免费资源,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只是助学者,并不是课程知识的唯一权威传授者,学生可以从老师推荐的资源或者网上自己找到的资源甚或是其他学生的作业中汲取营养。cMOOCs的教学活动就是每天发给学生一堆的网页链接,让学生自己挑着看,今天可能去A网站看某篇文章,明天去B网站做个体验,师生都需要很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自治能力。cMOOCs课程网站并不提供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每个学生需要自己找一个平台记录学习的历史,比如开一个博客,或者用书签软件记录看过的网页。所以cMOOCs的关键词是:创造,自治和社交网络化学习。到目前为止,cMOOCs主要在教育技术圈内流行,所开设的课程也以讨论网上教学、远程教育理论为主。xMOOCs的“x”是由edX而来,加入edX的大学在edX上都是用X为后缀,如北大就叫PKUx。xMOOCs指代最近几年由大学在edX、Coursera、Udacity等平台上提供的慕课。这类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高校的传统教法类似,主要是由教师讲授新知识,学生通过做练习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培养相关技能。教学内容如教学视频、题库和测验等都是集中存放在课程网站中的,很少会引导学生去看互联网上的资料,这点与cMOOCs有明显的不同。xMOOCs背后的学习理论是掌握学习理论,更多侧重于知识的传递和掌握,建构知识是作为学习方法而非学习目标,这也是与cMOOCs有本质区别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xMOOCs因为强调掌握学习,其平台的讨论区相对较弱,不如社交媒体能够更好地支持通过讨论来形成共识。已经有一些xMOOCs课程开始采用cMOOCs讨论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如爱丁堡大学在Coursera上开设的《哲学导论》课程,受到学生的好评。目前xMOOCs开始走向领导力培养、教师教育等继续教育领域,课程教学目标也开始要求培养学生建立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力,此时就需要借鉴cMOOCs的一些教学理念和做法了。从教学价值角度,cMOOCs和xMOOCs都有存在的必要,不存在谁比谁更好的问题。但是从开设课程的方便性角度,xMOOCs因为有平台商的支持,因为与传统教学方式变化不大,就比cMOOCs更容易普及。这也就是为什么cMOOCs2008年就出现了,但并没有多少门此类课程,而xMOOCs2011年横空出世,短短的两年内就出现了上千门xMOOCs的原因。参考资料:://cck11.mooc.ca/how.htm三小私密密网络课程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POC作为小型私密网络课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缩写,是美国伯克利大学ArmandoFox教授的发明,通常SPOC的学生人数在十几人到数百人之间,不会上千。Fox教授认为慕课资源如果用作学校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不是代替,将会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价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并保持学习的兴趣1。注意这里Fox教授所谈到的SPOC模式与以往的混合教学模式是一回事,只不过当初的混合教学模式使用的是授课教师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放置的资源,或者推荐引用互联网资源,因为不是慕课课程资源,可能缺乏短小视频随时随地可学、系统自动判题的优越性。但是SPOC也可能不只是招收自己的学生,比如哈佛大学2013年秋季开设的《美国国家安全、策略和出版的核心挑战》(CentralChallengesofAmericanNationalSecurity,StrategyandthePress:AnIntroduction)在教授本校学生的同时也在网上招收500名承诺完成学业的学生,其他人可以做“旁听生”。承诺者要承诺会看所有的课程视频、按时完成所有的作业,参加课程讨论,而旁听生则可以随心所欲,并且能够看到所有公开的课程内容和讨论,但是不能拿到证书,也没有课程成绩。因为名额有限,就需要筛选学生,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提供学业成绩单,并提交一份作业:谈谈对美国政府处理叙利亚冲突的看法。基于筛选,最后留下的学生将具有
本文标题:教你如何做MOOCs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85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