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24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道路平面交叉交叉口竖向设计交叉口平面设计交叉口的类型及交通组织设计概述一概述1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平面交叉的基本构成交叉口--相交道路的共同部分交叉连接段—与交叉口紧连的出入口道路2交叉口的交通运行特征分析当行使方向互相交叉时(交角>45°),两车可能发生碰撞,发生碰撞的地点称冲突点。当来自不方向汇入同一行使方向互相交叉时(交角<45°),两车可能发生挤撞,发生挤撞的地点称合流点。公路交叉口的冲突点、合流点是危及行车安全和发生交通事故的地点,统称危险点。如下图所示平面交叉口的危险点。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建立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通创建立体交叉3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保证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满足各相交道路的行车要求;正确设计交叉口立面,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符合排水要求。交叉口设计主要内容: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措施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平面交叉口的类型按相交道路条数分类平面交叉口的类型按几何形状分类平面交叉口的类型按渠化交通的程度及类型分类:加铺转角式扩宽路口式分道转弯式环形交叉渠化交通:在道路上划线,或用绿带按交通量来分隔车道,使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那样,顺着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平顺连接相交道路,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设计方便,但行车速度低,通行能力小,适用于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和地方道路.设计时主要解决合适的转角半径和足够的视距问题.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可单增右转车道或左转车道或同时增设左、右转车道。可减少对直行车道的干扰,但占地多投资大。适用于转弯车辆较多的二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设计时主要解决扩宽的车道数及视距和转角半径的要求。通过设置分隔岛、导流岛、划分车道等使右转车辆行驶速度和通行能力提高。适用于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一般道路。设计时主要解决分道转弯半径和视距及交通岛端部半径的要求平面交叉口的类型按交通控制分类:无信号控制交叉主路优先无优先交叉有信号控制交叉二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及参数确定1车辆交通组织方法限定车流行驶方向设置专用车道左转车辆的交通组织组织渠化交通实行信号控制单行线设置左转专用车道实行交通管制,通过信号灯或交警手势,在规定时间内不准左转变左转为右转—环形交通变左转为右转—绕街坊变左转为右转—利用中间带开口组织渠化交通渠化交通:在道路上划线,或用绿带按交通量来分隔车道,使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那样,顺着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渠化交通应注意的问题:应尽量减少交叉口车辆可能产生冲突的路面面积加大交通流的交叉角,越接近直角越有利减小车流的分流合流角度,一般控制在10o-15o应有利于车流进入交叉时减速、驶出时加速渠化交通应注意的问题:当交叉位于曲线时,渠化交通应能促进次要道路进入交叉时减速。渠化交通用的交通岛的位置和形状应能配合交通组织、指示或强制车辆按正确路径行驶而不致误入禁行方向。应有利于车辆及行人横穿对方交通流的安全交通岛的布设除满足交通需要外,还应为交通设施安放提供空间交通岛的类型:方向岛(导流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作用构造实体岛标线隐形岛无缘石的浅碟式岛行人过街避让车辆之用大型岛(边长大于30m)小型岛边缘尺寸见书导流岛偏移距、内移距、端部半径及各要素的最小值可查表。2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人行横道停车线平行于人行横道,间隔至少为1m人行横道最小宽度为4m机动车车道数≥6或人行横道长度30m时,应在道路中线附近设置安全岛.2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人行横道交叉口平面设计设计原则视距设计几何设计环交设计转弯设计拓宽设计1设计原则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按城市规划道路网设置。道路相交时宜采用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或等于45°,不宜采用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在交叉口设计中应做好交通组织设计,正确组织车流、人流,合理布设各种车道、交通岛、交通标志与标线。交叉口转角处的人行道铺装宜适当加宽,并恰当地组织行人过街。交叉口的视距为了保证交叉口上行车安全,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距离内,应能看到相交道路上的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顺利驶过或安全停车。这段必要的距离应该大于或等于停车视距ST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视距三角形绘制的方法与步骤为:确定停车视距ST计算行车速度(km/h)1008060504540353025201510停车视距16011075604540353025201510视距三角形绘制的方法与步骤为:找出行车最危险的冲突点对于十字型交叉口最靠右侧第一条直行机动车道的轴线与相交道路最靠中心线的第一条直行车道的轴线所构成的交叉点为最危险的冲突点。对于T型或Y型交叉口,直行道路最靠右侧第一条直行车道的轴线与相交道路最靠中心线的一条左转车道的轴线所构成构成的交叉点为最危险的冲突点。视距三角形绘制的方法与步骤为:从最危险的冲突点向后沿行车轨迹线各量取停车视距ST。连接末端构成视距三角形缘石转弯半径(城市道路)转弯设计路面内缘曲线半径(公路)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宜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缘石转弯半径三幅路、四幅路交叉口的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应满足非机动车行车要求,我国非机动车转弯最小半径宜3m,一般最小半径为5m,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大转角半径.单幅路、双幅路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见下表右转弯设计速度(km/h)30252015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33-3820-2510-155-10缘石转弯半径路面内缘曲线半径(公路)各级公路平面交叉口转弯设计以16m总长的鞍式列车进行控制设计.转弯速度(km/h)≤1520253040506070最小半径m1515-2020-303045607590最小超高%22223456最大超高%一般值:6,绝对值:8当采用单圆曲线形式时当采用复曲线形式时⊿1⊿R2R1R1R2⊿(0)R1/mR2/m⊿1(0)70-74188053030'-58050'75-84178058055'-68000'85-91168069000'-75000'92-99158076000'-83000'100-110149084000'-95000'3交叉口的拓宽设计在相交道路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车速过快进口处采用原有车道数转弯、直行车辆受阻分流、合流困难交通事故的发生交叉口的拓宽设计定义:在交叉口内增加左、右转车道,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设计方法。3交叉口的拓宽设计设置条件拓宽设计设置方法拓宽车道长度拓宽车道宽度平面交叉符合下列条件时应设右转车道:公路:(1)平面交叉角小于60°,且右转车较多时;(2)右转交通量大,且为主要交通方向时;(3)右转车辆所需车速较高时;(4)有特殊需要时。城市道路: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的右转车多于4pcu时应增设右转专用车道公路:平面交叉除下列条件外应设左转车道:(1)不允许左转弯时;(2)道路交通量很小,通行能力有富裕时;(3)相交道路设计速度为40km/h以下,设计小时交通量小于200辆时;(4)无对向直行交通,且进口道车道数较路段多一条时。城市道路: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的左转车多于3或4pcu(大交叉口为4,小交叉口为3)时,应增设左转专用车道设置方法(一)右转车道设置方法在进口道的右侧或同时在出口道的右侧拓宽右转车道。二、设置方法(二)左转车道设置方法左转车道是在进口道左侧扩宽出的车道。1.宽型中间带:当设有较宽中间带(一般不小于5m)时,将道口一定长度的中间带压缩宽度,由此增辟出左转车道。(二)左转车道设置方法2.窄型中间带:当设有较窄中间带(宽度小于5m)时,利用中间带后宽度不够,可将道口单向或双向车道线向外侧偏移,增加不足部分宽度。(二)左转车道设置方法3.无中间带:当相交道路不设中间带时,可通过两种途径增辟左转车道。(1)向进口道的一侧或两侧扩宽,增加进口道路幅总宽度,在进口道中心线附近辟出左转车道。(2)不扩宽进口道,占用靠近中心线的对向车道作为左转车道。变速车道长度计算行车速度平均行驶速度(km/h)(km/h)到停车到20km/h到40km/h从停车从20km/h从40km/h1008010090702502301908060605030140120806050403020100804050403020-6050-40302010-4020-302010--20--8060454025908050605030201065552550402015-4030-40301510-2515-302010--10--加速所需长度la(m)次要道路路别主要道路减速所需长度lb(m)拓宽的车道数主要取决于进口道的各向交通量、交通组织方式和车道的通行能力等。一般应比路段单向车道数多增加一至二条车道。进口道车道的宽度,应尽量与路段保持一致。如因占地等条件限制,需要将车道变窄时,最窄不得小于3m,一般在3-3.5m之间。左转弯车道宽度的规定如下:左转弯车道宽度剩余分隔带类型车道分划线宽度大于0.5m的标线带实体岛左转弯车道宽度/m3.53.253.03.25左路缘带宽度/m000.50.3交叉口竖向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要求和原则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类型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调整交叉口范围内相交道路共同构筑面及其引道上各点的设计标高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要求立面设计主要取决于相交道路的等级、交通量、横断面形状、纵坡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周围地形等。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要求:首先应满足主要道路的行车方便,在不影响主要道路行车平顺的前提下,适当变动主要道路的纵坡和横坡,以照顾次要道路的行车需要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相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一般维持各自的纵坡不变,而改变它们的横坡度。通常是改变纵坡较小道路的横断面形状,使其横断面的横坡度与纵坡较大道路的纵坡一致。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维持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坡相一致的单坡横断面,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设计时至少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以利于排水。如遇特殊地形,所有道路纵坡方向都向着交叉口时,必须在交叉口内设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以保证排水要求。在交叉口范围内布置雨水口时,应不使地面水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也不应使地面水在交叉口内积水或流入另一条道路。所以,雨水口应设在人行横道之前或低洼处。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交叉口范围内横坡要平缓些,一般不大于路段的横坡,以利于行车。纵坡度宜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3%。交叉口立面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一致。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形式,主要取决于交叉范围相交道路的纵坡、横坡及地形。以十字型交叉口为例,按其所处地形及相交道路纵坡方向,可划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凸形地形凹形地形分水线地形谷线地形斜坡地形马鞍形地形处于凸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均背离交叉口。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类型1设计时使交叉口的纵坡与相交道路的纵坡一致,适当调整一下接近交叉口的路段横坡,让雨水流向交叉口四个转角的街沟或路基外排除,交叉口内不需设置雨水口。处于凹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都指向交叉口。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类型2这种形式地面水都向交叉口集中,排水比较困难,应尽量避免。若因地形限制,不得已时应设置地下排水管道排水。为防止雨水汇集到交叉口中心,应适当改变相交道路的纵坡,以抬高交叉口中心标高,并在转角设置雨水口。处于分水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背离而一条指向交叉口。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类型3设计时相交道路的横断面不变,并在纵坡指向交叉口道路的人行横道线外设雨水口,防止雨水流入交叉口内。处于谷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指
本文标题:24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85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