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建设发展黄石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工作方案
建设发展黄石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工作方案文字大小:小中大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市科教兴市领导小组经研究,决定建设发展网络健全、功能完善、具有黄石特色的全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整合资源搭建平台,面向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新的全程、全方位服务,为推进我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现提出建设发展黄石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方案。一、建设发展黄石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基础条件(一)建设发展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的必要性1、建设发展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要。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政府的主要职能将转移到宏观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和公共服务上来。通过改革,我市各行业经济管理部门相继撤销,综合管理部门职能正在向宏观调控转移,政府不再承担对微观经济的“服务”职能。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服务经济建设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国家科技部将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支持,省科技厅将加强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代表的科技中介机构建设作为2004年全省科技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提出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与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我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有效承担从政府分离出来的大量科技与经济服务职能,填补在改革中因市场发育不够造成的对微观经济服务“缺位”,为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能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而且能有效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2、建设发展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是加速实现工业化的重要环节。工业化进程既是大量采用先进生产设备、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大生产的过程,也是生产方式走向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过程。黄石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其冶金、建材、机械、纺织服装业在全国、全省同行业有显著地位,很多技术力量蕴藏在大中型企业,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不够,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任务很重。建立、健全全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其目的是要在各类市场主体中进行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大中型企业技术能量释放出来,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技术扩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造传统产业,服务广大中小企业,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3、建设发展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是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在我市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以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多年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信息服务、科技评估、投融资等方面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制约了发展。尽快建立、健全全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新的全程、全方位服务,是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4、建设发展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措施。当今世界科技成果商品化步伐大大加快,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扶持科技中介机构,特别是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作为促进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我国发达地区如北京、宁波、泉州、厦门等地以高层次的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带动了创业孵化、投融资服务、行业技术服务机构的发展,构成了各自较为完善的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国内外的实践充分证明,加强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经济发展的关键、有效措施。我市建立、健全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建设,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当前黄石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取长补短,发挥优势,整合大、中型企业和高校及社会科技资源,发展行业技术服务机构、县(市)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孵化和投融资等专业服务机构,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新的全程、全方位服务。(二)建设发展黄石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的基础条件1、我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初具雏型。一方面,我市建有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市生产力促进中心。200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了科技事业单位改革,已将市科技信息管理局、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局等四个事业单位合并,新组建成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挂了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牌子。该中心成立三年来,工作领域得到了积极拓展。另一方面,我市建有一批服务型生产力促进中心。如成立了“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等。黄石港区、西塞山区、铁山区等城区相继成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市化工医药煤炭行业协会等行业部门也成立了专业技术服务机构。2、我市建有创业孵化的专业化服务机构。我市建有具备综合孵化功能的国家级孵化器。为了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我市投入3500多万元,在高开区建成了孵化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中心,该中心2003年已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孵化器。另外,大冶市、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等也相继建设了各自的科技工业园区。3、我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的技术服务来源广泛。一是我市自有人才资源丰富。目前,全市每万人中拥有人才812人,居全省第二位。二是我市一批大中型不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建立了一批在国内同行业中有影响的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全市有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技术中心、11家市级技术中心,还有7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建了技术中心。三是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了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创新,与武汉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4、我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的服务需求旺盛。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我市大批中小企业退出国有转为民营,大批中小企业下放城区,中小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服务对象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科技进步的内在需求、动力和能力不断增强,迫切需要一个的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建立、健全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二、黄石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框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黄石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通过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服务经济建设,走出一条有黄石特色的新路子。(一)黄石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的性质:黄石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是背靠政府,面向社会,依托企业,联合高校,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市场运作,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个服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自上而下、纵横交织的开放式、社会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黄石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的主要职能:为企业提供信息与咨询服务、创业孵化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提供人才引进、对外交流、市场营销服务;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建设目标:通过一年规划、二年全面展开、三年巩固完善、五年壮大发展的总体部署,建设发展一个龙头牵引、示范带动、重点支撑的组织结构网络化,服务专业化和产业化,服务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手段先进、环境优越的,自上而下、纵横交织的开放式、多功能、具有地方特色的先进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提高黄石市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二)基本框架黄石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是: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二大支撑为重点,五大平台为主体,县(市)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基础的,自上而下、纵横交织的全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1、培育二大支撑。一是依托大企业,引导企业释放技术潜能,将企业技术中心转变为对外服务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构成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的技术支撑;二是建设科技专家对接服务站,针对黄石的产业和企业发展需要,提供技术攻关、中试、成果转化和科技培训等综合服务,成为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的智力支撑。2、搭建五大平台。通过整合社会科技资源,高层次、大范围搭建由若干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组成的,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五大公共服务平台:(1)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大企业技术力量强、设备先进、人才集中的优势,依托大企业技术中心,整合资源,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服务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设计与制造能力较弱,技术与产品档次不高、升级不快的问题。重点抓好专业技术中心和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平台的建设,如建设全市CAD/CAE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服务中心、建材设计与技术服务中心、工模具技术中心、医药与技术服务中心、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等。(2)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创业孵化空间载体平台,吸引更多、更好的高新技术项目进驻开发区,吸引科技人员,特别是海外留学人才来黄石创业。一是加强国家级孵化器---黄石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软、硬环境建设,整合创业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与当前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服务资源,为高新技术企业进驻孵化器更有效地提供研发、中试和生产场所服务与科技对接、科技交流、咨询、培训、人才引进、法律顾问服务等。二是引导县(市)、区将各自的科技孵化基地规划好、建设好,进一步完善基础条件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积极吸引已孵项目进驻并形成产业化,形成鲜明的县(市)区创业孵化特色。三是指导、扶持如美岛科技园区、登峰换热器科技园区等企业科技园区建设。四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与产业链优势,吸引武汉东湖等外地高开区已孵化成功科技成果,来我市开发区创业,发展产业化项目。(3)大型设备仪器协作服务平台。利用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开发、检测和生产设备齐全、先进,开发力量强的资源优势,通过整合,组建相应行业的大型设备仪器协作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中试、检测、精密加工服务。(4)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黄石科技创新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科技动态、科技成果、技术需求、科技对接、招商引资、市场营销、人才供求和科普知识信息。依托“黄石科技创新网”,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网站、各县(市)区科技网站、大中型企业相关网站,形成链接,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网络。建设科技项目库、农业科技信息库、国内外专利库、科技成果与需求库、科技人才库。五大数据库上网公布。(5)科技培训平台。整合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现有培训资源与我市众多培训机构,建设科技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成果推广、知识产权、经营管理、标准质量体系等知识培训。3、发展县(市)区基础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把县(市)、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作为落实国家科技部2004年确定的“县(市)科技工作年”的重点内容,优化县(市)、区科技创新环境,促进县(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增强科技支撑县(市)、区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要求各县(市)、区一要加强领导,落实机构;二要明确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三要加强基础建设,做到保障有力,加大投入,列专项资金,支持各自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四要突出各自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特色服务,使其成为服务本县(市)、区中心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主体,在此基础上向下延伸,结合乡镇体制改革,在有条件的乡镇以现有农技推广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基础上,形成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基层网络。4、通过二大支撑,五大平台,发展基层组织,构筑一个自上而下、纵横交织的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一是自上而下,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对其进行提升改造,赋予其受政府委托,面向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以科技服务为主、全方位服务的职能,使其成为完整意义的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与此同时,发展县(市)区及乡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从而构建成全市自上而下的市、县、乡三级科技中介组织和服务体系。二是纵横交织,发挥企业和行业技术中心作用,实现专业化分工与网络化协作相结合,建设以行业技术中心为代表的协作机构与网络,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形成纵横交织的全市生产力促进网络。(三)形成一套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运行机制。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服务遵循市场化机制运作。对服务体系的协调管理与各机构之间的合作遵循协调机制、合作机制与链式衔接机制运作:1、协调机制:市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进行宏观管理与调控,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业务协调,各平台、各服务机构之间业务相互协调。2、合作机制:联合承担重大科技项目计划;针对中小企
本文标题:建设发展黄石市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工作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919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