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二章 素质测评的历史和发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曹霞“人才难得亦难知。”王安石“性相近习相远”孔子•“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集·知人性》•“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考察和识别干部,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毛泽东1、人员素质测评起源于什么?2、人员素质测评怎样和人事管理结合起来的?经历了什么?3、你能从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找到哪些人员素质测评思想?4、根据你的了解,我们国家的企业目前人员素质测评的实践水平如何?问题:•素质测评在国外的早期发展•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特点•人员素质测评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第二章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学习我国的考试制度,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近代科学测验始于19世纪,最早是法国医生伊斯奎洛尔和舍加英,用心理测验诊断心理缺陷。第一节国外人员素质测评的早期尝试•西方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是从心理测验起步的。对人们在反应时间上存在的个体间差异的研究是心理学以试验和测量的方法研究人们个体心理差异的开端。心理测验的诞生历史上第一个“人体测量研究室”在英国出现。(高尔顿)1884年,英国伦敦举办“国际健康展”,展台之上出现了“人体测量研究室”。例如:一个3岁的孩子应该会:指鼻子、眼睛和嘴;重复两位数字;列举图画中的物体;说出一些人的姓;重复一个由6个音节组成的句子。一个6岁的孩子应该会:区别早晨和晚上;通过用途定义一个词(如:叉子是吃东西用的);照样子画一个心形物;数13个便士;在图画中指画得丑的脸与好看的脸。高尔顿和卡特尔被视为心理测验早期尝试的先驱。美国心理学家波林指出,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19世纪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奈的10年。”心理测验的早期尝试1905年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量表是比奈与其助手西蒙设计编制的比—西智力量表。心理测验的正式诞生比奈成为举世公认的智力测验的鼻祖,其贡献在于提出了测量智力的方法一一相对客观而且量化的度量工具,并运用于教育领域。心理测验的发展是以比奈量表的多次修订和智商概念的出现和变化为标志的。经历了20年代的狂热,40年代达到顶峰,50年代转向稳步发展几个阶段。“斯-比量表的推广运用”“智商”一词的提出和推广“韦氏智力量表”心理测验的发展•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智力商数(lQ)。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斯登研究提出:孩子的心理年龄用自然年龄去除,结果将会是他的心理商数(智力商数,用IQ表示)。用这个比率可以表示出孩子相对的心理“迟钝”或“超前”程度。例如:一个4岁的孩子,如果只有2岁孩子的心理年龄,其智商就是50。再比如,一个10岁孩子有16岁的心理年龄,则其智商为160,是天才。•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易斯·M·韦特曼修改了比奈-西蒙量表,成为测量智力的标准试题。智力分数划分为6个级别:•140及以上一一近乎天才或者就是天才;•120-140一一很高智力水平;•110-120一一较高智力水平;•90-110一一正常或平均智力;•80-90——较木讷,很少能判断为低能;•70-80一一接近有缺陷,有时分类为木讷,经常被作为低能儿看待。1917年,历史上第一次用纸笔测验测试大量人员。1921年,世界上第一家心理测验公司诞生。1924年,我国燕京大学心理学家陆志伟发表了修订的比奈一西蒙量表。这是中国最早的标准化智力测验。1927年,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兴趣测验诞生。这个测验的名称叫作《斯特朗男性职业兴趣量表》,用于职业选择,人才选拔。•人员素质测评在人事管理中的早期尝试和现代发展。人员素质测评早期的尝试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使用团体测验选拔军人是人员素质测评在人事方面的第一次成功尝试。人员素质测评的现代发展1920年,美国总统首次下令实行统一考绩制度。20世纪40年代,心理测量学家们开始在实践中评价求职者的“岗位适合度”。•世界上第一个评价中心出现。20世纪40-50年代评价中心面世。人员测评的应用对象从一般员工拓展到中高层管理人员。心理测验技术包括:纸笔测验、面试、情境模拟,测评效果更加可靠有效。心理测验是孕育在英国,诞生在法国,宏扬在美国,终而传遍世界。在测评内容上:越来越趋向一致的“T”型趋势通才专业化人员素质测评在人事管理中的现代发展在人才测评的方式上:统一考绩制度—工作考绩制度—评价中心—行为测评方法中国古代人才评价选拔制度概貌商周世卿世禄制战国、秦军功、俸禄制汉举荐(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科举制第二节我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察举及其测评思想察举:即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来选择人才。重点:品德测评。特点:察言观行,考行究德。•九品中正及其测评思想《三国会要》载言曰:“魏文帝为魏王时,三方鼎立。延康六年,吏部尚书陈群以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人才学专著,其中对如何鉴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等问题都做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作者刘劭,字孔才,是三国时期魏国人,曾做到陈留太守,赐爵关内侯。•《人物志》共三卷,分《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等十二篇。•《人物志》,提出了“八观”和“五视”的观察方法。“八观”:观其感变,以审常度;观其爱敬,以知通塞;观其所短,以知其长;观其聪明,以知所达。“五视”: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1937年,美国人把《人物志》编译成英文出版,书名为《人类能力之研究》。科举注意汲取了自荐、选、荐举等形式的民主性,汲取了察举中保举律制的质量保证措施。科举及其测评思想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英国“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美国“我们在洪荒时代,中国人已在读书”•○日本被权贵把持的科举•○韩国“我国公道,惟在科举””,“私门塞而公道开,浮华斥而真儒出”•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素质测评内容及方法测评内容的变革:重在“知”,而疏于“行”。考试举人,公平公正。•我国古代民间的自发的素质测评活动“周岁试儿”七巧板(非文字类创造力测验)九连环(智力测验)等•在人员素质测评方法技术方面,我国的心理测评工作者自1978年后,引进、修订、开发了大量的心理测评工具。第三节人员素质测评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测评工具的研究及应用领域比较局限,多见于教育和临床诊断方面。人事测评的研究与实践相对薄弱。•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随着各地纷纷建立人才市场,人才交流的日益频繁,企事业单位越来越认识到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在员工录用和培训中的作用。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各种测评研究和服务的机构不断增多。•21世纪,在我国人才测评技术及其应用也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概要地说,我国素质测评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引进(20世纪80年代),消化吸收(20世纪90年代)阶段之后,到21世纪初才刚刚开始走向“本土化”和应用研究的探索历程。•赵曙明和吴慈生2002年对我国31家大中型企业(国营企业占77.4%)的问卷调查显示:使用心理测评的只有6.5%,使用评价中心技术的只有3.2%。这种情况表明,我国企业的人员素质测评的实践广度和水平的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标题:第二章 素质测评的历史和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93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