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王石谈登顶珠峰央视国际2003年06月02日16:21主持人(陈伟鸿):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今天的《对话》。2003年5月22号两点37分,52岁的王石成功地登上了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作为目前国内年龄最大的登顶者,也是企业家中成功登顶的第一人,我们看到很多的媒体用大量的篇幅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在这些报道当中尽管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不过更多的还是一些赞美之词。越来越多的人渴望知道王石对于攀登的真实的想法,于是在5月30号王石随中国登山队下山抵达成都的第一时间,我们将他请进了《对话》的节目当中,和他有了一次近距离的独家专访。王先生,欢迎你来到我们的《对话》节目。今天我们的观众可能会看到一个跟以往的《对话》在样式上有一些不一样的《对话》,当然也会看到一个跟以往不太一样的王石。您现在的这个形象是登山之后给你带来的改变吗?王石:对。主持人:瘦了好像。王石:下山之后我想估计是差不多瘦了10公斤左右吧。主持人:瘦了10公斤?王石:但是实际上随着下降的高度,开始从日喀则称(体重),到拉萨再到成都,实际现在瘦了12公斤。主持人:现在回来了,我们大家都非常关心你的身体状况怎么样?王石:我自己感觉是相当好。因为22号登顶,24号就撤到大本营,25号就已经开始申请去飞伞,连续从珠峰大本营出来过了四个山口,还主动又到了羊卓雍,我又飞了三天伞,身体还不错。主持人:你们在山顶那一刻到底看到了什么?主持人:实际上我们那天攻顶到8300米以上是雾气蒙蒙。主持人:到山顶上很多人说你一定是一览众山小。王石:对。主持人:实际上是你除了看到自己,看到一些登顶的队员之外,其他的能见度在二三十米之外你什么都看不到。那你自己在心态上在那一刻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王石:寸步难行。主持人:当时你想我一定到顶点。王石:我一定到顶点。主持人:那真的到了之后呢,当然你想要照张照片。王石:因为这要留作证据,那时心里你得清楚不会做任何的多余动作,当然国旗是一定要展的。主持人:你那一刻就只做了展开旗子照相这样一件事儿?王石:当然我和刘建上山还有很特别的情结。我说为什么B组我们四个人,只有我们两个上去了。实际上我们有个互相激励的方法,我知道他正在求婚,我就建议他这个求婚,在8848米上进行求婚。我说这样你是做了一个精心的设计,我说你是最高峰的求婚者,我说我呢是证明人,也是最高峰的证明人。但是下来一想说,坏了,如果他登不上去,婚不就求不成了吗?如果我登不上去,他求的婚没人证明呀!主持人: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希拉里他说过一句话,他说当你登上峰顶的时候你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我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会不会也有这样的一种满足感,当你在登到峰顶的那一刻?王石:没有。主持人:你跟他不一样,为什么你没有这样的一种满足感?王石:我想很多来讲成功的登顶者,表述他们的感觉都是事后。实际上满足感是事后才有,事后到了大本营之后才有的。主持人:回到大本营,有没有再抬头望一望你曾经攀登过的8848米的珠峰?王石:当时正好回到大本营之后,连续都是好天气,晴空万里。珠峰非常清晰地展现在你面前,所以你在看它的时候你会不相信,我真的上去了吗?主持人:不相信你自己曾经上去了?王石:不相信自己,就说我怎么上去了呢?但是满足感是什么时候呢,是在帐篷里,无意当中在我们那个大本营的后勤的总指挥于良璞的帐篷里。我在那儿坐着正喝茶呢,他说你填个表,填什么表?他说这是总局要求的,我一看上面栏目上是姓名、单位、高度,很正常的一个表格。那我就填了,王石,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高度上来讲我想我有一米七六,高度我就填了一米七六。但我一看上面一个人填的,上面怎么填了一个7,028米?我说他填错了,身高哪里有7.028米的?他怎么可能七米多呢?我说这是谁填错了,他怎么是七米多呢?人家说是填你的攀登的高度,这时候我就开始填攀登的高度。刚才讲了,我说我还不相信我上去了,这攀登高度我就填8848.13米,这个时候写下这四个数字的时候,那时候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曾经登上了世界的最高峰,那个时候才有一种,哎呀,浑身是非常舒畅,很流畅地写下了这样的字,情不自禁就含着泪,非常非常激动。尤其到最后这样的过程当中,当然是很短缩的,最后到了顶峰上,尼玛校长把五星国旗一展,那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在山顶呢,动作都是非常慢的。主持人:那么这个过程,您自己有没有做一些什么样的记录?王石:我的习惯是这样,登山过程当中是要拍照片。现在这个电脑时代,我带着电脑,6500米以下是用电脑每天来写日记,写日记。再一个,如果再往上面,电脑带不上去了呢,就用录音笔来把它记录下来。主持人:那我想电脑和录音笔都是这次登山的珍贵的记录,能不能在我们的节目当中第一次让全国的观众来看一看,登山笔当中到底记录了什么样的一些让你难忘的片段。晚饭后队员集中在餐厅开会,队长开场白的大意是央视转播引起全国关注,有关领导关注。总局领导指示,从安全的角度要调整攻顶计划,但要征求每个队员的意见。调整意味着取消一些队员的进攻机会,问题是这是一支由中国登山协会出面组织的商业业余登山队,七名登山队员都是自费参加来攀登珠峰。调整谁呢?取消谁的攀登资格呢?队员的意见是一致的,都不愿意放弃登顶的选择机会,只是表达意见的激烈程度不一。现在说着说着忍不住掩袖无言,局面曾一度失控。老王的情绪也控制不住了,和队长吵起架来,一些队长感到委屈和压力,眼泪夺眶而出。主持人:刚刚我们听到的这段录音应该是你们在登顶之前有一个开会的记录。王石:有个民主会。主持人:民主会?王石:对。主持人:这次民主会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谁可以去登顶,谁不可以去登顶。这里面我听到你自己的记录说,老王和队长吵了起来。就是你自己?王石:老王是我。主持人:是因为你即将面临着有可能会失去登顶的机会吗?你跟他吵了起来。王石:当然这是非常主要的一个原因。主持人:争论得到底有多激烈,您一直说争论非常非常激烈,争论到什么激烈程度呢?王石:非常激昂。因为大家都不愿意放弃这个权利,甚至A组B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一致是什么呢?如果这个权利不给的话,那我们宁肯都不登。但是这个意见我不同意,这就等于走极端了。但是表示方式不一样,比如说有的就掩袖而哭,当时就哭泣起来。有的就表示非常不满意,我是非常激昂的。主持人:您当时的反应不是掩面而哭,而是立马反击?王石:对,非常激昂的就跟他说。按照我的逻辑来讲,它是个选择权的问题。你不能因为说这个形势变了,关注了,就把我们这个权利放弃了。我就连续这样说,队长就说你给不给我说话的机会?我即刻想都没想就反过来说,是你不给我说话的机会还是我不给你说话的机会?实际上是我在说我觉得您在高山上没有反应,没有高山反应还是思维非常敏捷,这个是高原反应的一种失控,失控,说得很激烈的情况下,我就看到队长掉眼泪了。主持人:队长掉眼泪了?王石:队长掉眼泪了。因为我们知道这种登山,尤其登这种高山的严酷的环境下,一般来讲一定是绝对地下级服从上级。队长就说,如果你是要求绝对安全是不可能保证的,所以这个队长我不能当了。主持人:您在激烈的争吵之后也向他道歉了?王石:对,我当场就道歉了。当然事后讲,队长说他很生气,但是是老王主动道歉他就不好意思了。主持人:后来是不是还做了什么弥补,补救措施?王石: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天晚上吵完架之后就回去睡觉了。帐篷亮着,特意等他来,结果他回来了。回来之后他就开始脱衣服,他看灯没关,他说你还没睡?我说还没睡。他就脱衣服,我突然就闻到一股臭袜子味儿,那个臭啊哎呀给我熏的,你根本再无意说什么话了,就赶快就这么捂着。那天晚上就没说什么,第二天呢,我就说队长你该换袜子了。他说我就一双,我说我这儿有,包里拿出来翻翻,翻出一双袜子给他。很长的那种,他说我想要短袜子,我又翻翻,很耐心地翻,又翻出短袜子给他了。他就换上了,他以前穿袜子也臭,因为我都睡着了,我没感觉。这会儿给我熏的呀……主持人:这次刻意地等他,发现了这一个秘密。主持人:后来我们也看到你其实也拿到了冲顶的机会,而且最后也成功地登顶了。那如果我们做一种假设的话,就是当时可能你必须要服从这样的命令,你必须要失去这种机会。那你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想法?王石:我记得当时我是这样说的,会开完了。我说你们不要以为王石这么高尚,这么代表大家的利益来进行争吵。我说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用商业方法来解决,怎么解决呢?既然是从社会利益角度考虑要牺牲个别人的利益,我可以用商业问题解决,用钱弥补。我说,比如说吧,给我500万我很满意了。因为从社会的,全国的影响,这样保证安全,你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我可以放弃,我说如果500万太多,我300万也可以。我说我有300万,100万给我太太,100万给我女儿,100万我得到,我(再)借50万买条游船。因为是为了社会的利益,牺牲了我登珠峰的机会,我不登了,我就航海去了。如果在一种商业行为和某种更大的行为冲突的时候,实际它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商业的方法来解决。主持人:你会不会觉得你这样的想法会招致很多人的不解?他们可能觉得登山跟商业的行为如此紧密地挂钩,甚至是在这种千钧一发,可以说决定大局的情况之下,您还在考虑用商业的方法来解决?王石:因为我们这次登珠峰是一种商业行为,如果这次你破坏了商业的原则,以后你没法组织,谁还相信你的合同呢?主持人:我觉得这个录音笔的作用真是非常大,如果没有它的话,我们不可能知道在路途当中这样激烈的争吵,以及王石亲手去洗臭袜子的一段故事。还有什么别的记录我们再来听一听。下山路,风很大,路不平。下山途中氧气不足,队长说,到了第二台阶,就有支援的氧气上来。扎西和我一起寻找路过其他队废弃的氧气瓶,还有残存的氧气瓶就换上。到了第二台阶,其他队队员也聚到了这里,风雪交加,氧气不足。下到第二台阶没有看到后援氧气上来。主持人:那当时的这个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王石:在攻顶的路途当中,我获知我的氧气是不够的。我想没有登山经历的人都会知道没有氧气,作为一个攀登高峰的人来讲意味着什么。我正在攀一个岩,过了第二台阶,8680米的位置上攀岩。上不上,下不下,突然感到肺要爆炸。瞬间是很紧张的,本能地就把氧气面罩掀起来,就高喊,没有氧气,没有氧气。但恰好这个位置上呢,下面人上不来的,我正好在上不上、下不下这个位置,现在吸着当然没问题了。就是在下撤回去的时候氧气不够了,确实因为原来流量开太大了。这就报告,现在我的氧气撤回去不够了。队长就说,下撤。下边的人在旁边看着我,看我什么态度,GOUP(向上)。主持人:你为什么在接到这个下撤的命令的时候,还继续要GOUP(向上)?还要继续攀登?王石:那是个很本能的反应,那时没有任何思索。事后来讲那种本能反应,第一,我就是那时候下撤,我也不够。因为它不是个10分钟的问题,我那时候下撤也不够。我登顶了下撤也不够,两种都是不够。我为什么不登顶?很简单。当时本能地眼睛在雪旁边搜索,搜索什么呢?就是遗弃的、废弃的氧气瓶,到处都可能有氧气瓶。当时因为队长也知道我这个缺氧的情况,他就告诉我,实际上现在已经派夏尔巴背着氧,两个夏尔巴背着氧上来支援你。如果我只要能下到8700米的第二台阶,下面就有氧气放在那儿等着我。当然这给我无限的希望,40分钟我们就很顺利地下去了。下去之后并没有发现夏尔巴,支援氧气的夏尔巴并没有,继续往前走。我们还是那个老方法,还是沿用老方法找遗弃的氧气瓶。去找,找到了半瓶,那真是意外的惊喜。找到了半瓶就换上了,这个半瓶撤到8300米是绝对没问题的。但是到8400米的位置上,那两个支援的上来了,又把我那个半瓶换掉了,又换了个满瓶的。我当时就老大不情愿,干吗让我再背这么重的呢?因为已经足够了。主持人:就是有惊无险了。王石:这个给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说当时在那种场合为什么那么镇静。但实际上慢慢现在细味回想,实际上那镇定,该害怕的不害怕,本身就是高山反应。主持人:其实有很多是足以令你害怕的事情,但是在当时的那种情境之下你完全忘记了,或者说没有这种害怕的反应,现在想起来有点后怕?王石:是,应该是害怕的。主持人:为什么不害怕?王石:实际上这对有经验的老登山运动员来讲那就是高山反应,因为高山反应一个就是在高海拔来讲,缺氧情况下就是这样人显得智商比较低。说是
本文标题:王石谈登顶珠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93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