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国学与管理》培训小结2012年x月x日下午,xx举办了2012年首次培训,自己感觉受益匪浅。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现为东北财经大学MBA学院资深讲师的xxx先生主讲的《国学与管理》分为“国学是什么”、“为什么学国学”、“国学学什么”、“国学与管理结合的目的”等几部分。xxx教授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地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国学思想作了非常全面、生动的介绍,一下午的培训课程使我的收获和感触颇多,下面是我的一点学习体会。一、国学是什么“大师”钱穆,曾如此定义“国学”:“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其范围所及,何者应列国学,何者则否,实难判别”。被百度网站列为推荐专家之一的史学家李零尝云:“我一直说,‘国学’就是‘国将不国’之学,如果不是中国出了问题,如果不是同‘西学’刻意对比,本来是没有什么‘国学’的。”这句话,比钱穆说得狠。清末民初之际,恰好是“国将不国”的时代,“国学”之出现,生逢其时,乃是一种对所谓“西学”的反动,含着深刻的自卑,但也有内省的自觉。那么,彼时的“国学”,不乏抱残守缺之心,也有内通外往之志,交糅杂储,莫可名状,正是“一时代的名词”,仅具2思想史的意义,而无学术史的地位。“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培训结束后我饶有兴趣的查询“国学”一词据查起于清末,与当时欧美西方文化所传入的“西学”相对而言,没有西学,无所谓国学。一直到刘师培先生撰写《国学发微》,“国学”一词才成为国人对中国传统学术的通称。广义上的国学是指以儒、释、道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为枝叶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宝贵的文化资产,这是传统得以代代相传的载体,也是这个民族始终保持创造力的活水源头。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就在于由一批历代流传的经典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资产。例如,印度也是一个文明古国,可惜他们的文化传统是靠一代代人口耳相传保存的。战争的浩劫,人口的迁移,民族的融合,口耳相传的历史文化很容易中断。因此,印度到现在就没有完整的历史记载。公元三到七世纪印度的许多历史面貌还是从西行取经的中国和尚,如法显、玄奘和义净的著作中知道的。即使有些国家保存了古代文献资料,但也未必能对后代产生影响。因为世界各国的语文,3如英文、德文、法文,文字和语言是合一的。语言大约30年一变,所以100年前的英文、法文书籍到了今天,除非专家,否则是莫辨雌雄的。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晓得语言是要随时代变化的,所以把文字脱开了语言。只要用很短的时间,经过两、三年的训练就会写出来。这种文字,也就是文言文,单独成为一个系统,表达了思想。中华文化的宝库都在上下五千年的古典书籍里,古书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文言文所保留下来几千年前的思想,对后人来说没有障碍。通过文言文,后人就能凭借这些经典与前人沟通,从前人的智慧中吸取思想养料。中国的文化传统就这样一代代延续下来,但每一代人也不是墨守成规,总有自己的创造和贡献,使我们的文化充满生机。每一代人的文化创造力就是立足于这些经典之上的,经过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转化出新的生命力。然而,“五四”运动时,胡适一班人提倡白话文。这本来有益于普及文化,但他们却以废弃文言文为代价。于是,这一代知识分子不再能够使用文言文,基本上就读不懂古书,结果失去了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无法再从传统经典中吸取养料,产生出新的创造活力。相反,只得拾人牙慧,从欧美文化中一麟半爪地讨一点来卖弄。因此,如今提出重整中国文化断层,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实际内容的,就是要培养熟悉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一代人,找回打开这个4上下五千年文化宝库的钥匙,让传统重新成为文化创造的动力。二、国学学什么学国学真正深入还需读古书原著。《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书目已在《国学定义及〈四库全书〉》中提到,在此便不再赘叙。如果要将《四库全书》中书目一一读遍,实在较为困难。所以,近代梁启超先生曾将国学入门书目最低限度列为——经部:《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史部:《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子部:《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集部:《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设立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请钱穆作了系列讲座。在讲演中钱穆指出有7部书是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5三、《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国人多知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鲜读《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著作里的观点,提出经济学家和从业人员在掌握市场经济规律的同时,更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其实“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是一个成熟资本主义必须要有的内涵。亚当·斯密1776年的《国富论》已经为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中国人所熟知。《国富论》就是强调市场经济,强调个人追逐利益的。但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恐怕很少注意到这位市场经济鼻祖虽然是强调个人追求利益,也强调道德。作为市场经济之父,事实上,他是被市场严重误读的人。正是无节制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运用,造成市场经济道德血液的稀缺。包括金融危机中的资本主义的贪婪,也包括中国市场经济中的某些矛盾。去读他的《道德情操论》吧。他写的《道德情操论》,是传世之作,影响深远。令斯密痛心的是,在他死后,人们把《国富论》奉为“经济学的圣经”,把他关于利己的人受“看不见的手”引导增进了社会利益的思想,作为市场经济千古不变的基本原则,却把《道德情操论》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于是,市场经济缺少了道德,引发了许多罪恶,在个别地方甚至成为灾难。阅读《道德情操论》,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认为“市场经济与6道德无关”的人的观念,本身就是对市场经济的片面理解。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其实在斯密那里早就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他认为人有“自利”与“同情”两种基本情感,《富国论》论人的自利形成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而《道德情操论》则将同情贯穿始终。但在斯密的思想中,“同情”却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它存在着双重的“规定性”:一是主观个体美德,即“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成为市场经济中个人所应具有的基本人文气质与道德精神;一是客观社会伦理关系及其主观情感体验,即彼此均是具有平等自由权利及其主观情感体验的存在者,这也是构建市场经济正义性的方法原则:契约自由、平等互惠、自利利人。因此可以说,市场经济应是与道德相关的,道德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引。只是市场经济所需要的道德不是要求个人要具有多高尚的道德品质,而只需要个人自利的同时也保持对他人权利和公共规则的尊重。这种道德也不是只要求个人的德性,而是更注重要求制度的伦理性,即制度对市场经济中个人平等自由权利的保障。四、当今的中国缺什么看看如今调侃的中国人幸福的一天:早起,买地沟油炸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氨奶,上班。中午,在食7堂要一瘦肉精猪肉吃炒农药韭菜和双汇香肠,来碗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开瓶甲醇酒,吃个硫磺馒头。饭后地摊买本盗版小说,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窝美美的睡上一觉,醒后我们要坚强活下去,因为咱家还没看到祖国统一。毛主席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如今变为新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还有“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让人不禁要问:当今的中国最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中国最缺的是安全感。——吴敏航事实确是这样,在“缺钱”的欲望里,我们忘记了太多的底线,假药横行,各种毒物食品,太多的残次产品让我们好像都丢掉了掌握自己的能力。我们这样对自己,那些国外品牌也就照猫画虎的也把自己的标准降低很多。这一个好像底线模糊的时代了,也许底线是需要用文字来规定的了,用国家机器强制这些病毒,这个地方的环境才能净化一些吧。——杨文我觉得在中国,我们缺少一种对国人生命的重视。现在的地沟油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完全不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整个中国充斥着金钱的恶臭。对祖国的未来——8孩子的不重视,留守儿童,校车事件等还有现在的大学也是盈利组织,虽然我是大学生,但是大学什么都没让我看到,看到的只是势力与尔虞我诈,这些都表明在中国,缺少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对教育的无视。——林云静缺少一种信仰。——磊磊人类从2000年开始迈入了一个新的世纪,在社会与科技空前发展、生活日趋富裕的这个具有挑战性时代,世界各国都在蒙受因道德堕落和丧失理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与痛苦;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令人忧虑的一个共同主题,就是面临道德危机。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曾经聚会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美好地生活下去,必须有待在发扬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并以此精髓来实施人格教育,培养普遍的伦理道德。专家指出,在科学高度发达、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最需要什么?需要道德的感召和教化,需要人的心灵得到修复,需要美德得以复苏,需要和谐的世界、和谐的社会,对于这一切其落脚点都在于提升素质、培育文明的实际行动上。由此看来,开展国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甚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传统道德伦理、开启人们的思维智慧、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学,于万世太平”的神圣使命。9五、国学教育究竟能给人们带来什么《礼记·大学》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的行为到国家的行为,是一种概念上的上升,也是一种行为上的上升。一句话就是“只有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一个团体”。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们如是说:“国学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有很大益处,使他们今后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受过良好国学教育的孩子在文明礼貌、仁爱孝道、遵纪守法等人格道德方面比一般孩子强。孩子们在读经典篇章的过程中会领会到语言美和意境美,从而修身养性,对学习也是种激励。”六、感悟南怀瑾先生国学与教育观几年前看南怀瑾先生的书,对他强调文化重建要从儿童抓起颇有感触。他说,“像我们这个年龄层,七、八十岁的10人快要死光了,将来要想靠我们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把国家民族文化保存下来是几乎不可能的了。”而三、四十岁的人,从小就没有打好中国文化的基础,不中不西,不今不古,很难担当复兴民族文化的重任。这一代没有办法了,只有寄希望于儿童,寄希望于未来。趁我们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老一辈还在,极力培养下一代,把中国文化的薪火传下去,使得命如悬丝、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得以保存,进而发扬光大。南老师经常动情地说:“我是看不到小树长成的那一天了,但我相信,小树是一定会成长起来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提倡教十五、六岁以前的孩子读书、背书。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也可以包括一小部分佛家的书。南老师说,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其他古书,任何一段,教小孩子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尔稍稍讲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可以背。教小孩子背书,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
本文标题:国学与管理培训小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99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