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三、超声波疗法2概述:人耳能听到的声音是频率为16Hz~20kHz的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超过人耳的听阈,称为超声波。应用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振动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在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与折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强度随传播距离而剧减(衰减)。造成衰减的主要原因有:介质对声波的吸收,散射衰减和声束扩散。超声频率越高,在生物组织中传播时的超声衰减(吸收)越多、穿透能力(半价层或半吸收层)越小;反之亦然。3治疗作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于人体时引起微细按摩效应、温热效应、空化效应以及多种理化效应,连续式超声波的温热作用较明显,脉冲式超声波的非热效应较明显。(1)神经兴奋性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有较好的镇痛、解痉作用。(2)加强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细胞通透性,改善组织营养,促进水肿吸收。(3)提高结缔组织的弹性,使胶原纤维分解,松解粘连、挛缩,瘢痕组织变细而松软。(4)低强度或脉冲式超声波可刺激组织的生物合成和再生修复,加速骨痂的生长。(5)低强度超声波作用于神经节段可以调节其支配区神经血管和内脏器官的功能。(6)许多实验研究发现超声波有很好的溶栓效应,可使血栓形成的血管再通而恢复血流。4治疗技术:治疗仪有不同直径的声头(换能器)和声头耦合剂(接触剂)。耦合剂的成分主要为液状石蜡、甘油、凡士林、水等。常用的治疗操作方法有:(1)接触法(2)超声综合治疗法(3)水囊法(4)水下法5以上各种操作时不得使声头与皮肤之间有任何空气间隙,以免超声波全反射而不能进入人体。①固定法治疗时连续波超声波强度0.1~0.5W/c㎡,治疗3~5分钟;②移动法治疗时连续式超声波强度0.6~1.5W/c㎡,治疗5~8~10分钟;③脉冲式超声波强度可达1.0~2.0W/c㎡,治疗3~5分钟。骨表面治疗时因超声波引起骨膜振动易致疼痛或热损伤,超声波强度不宜超过0.5W/c㎡。超声波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1个疗程。678临床应用适应证:软组织损伤,皮肤皮下粘连,关节纤维性挛缩,注射后硬结,血肿机化,狭窄性腱鞘炎,瘢痕增生,骨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骨折后连接不良,慢性溃疡,压疮,坐骨神经痛等。超声波药物透入适用于皮肤癌、乳癌等表浅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某些心脑血管疾病等。禁忌证:恶性肿瘤(超声波抗癌药物透入时例外),急性炎症,出血倾向,孕妇腰腹部,小儿骨骺部。眼与睾丸部慎用超声波疗法。9四、磁疗法101.概述磁场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磁疗法。(1)磁场的分类:①恒定磁场: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如磁铁、电磁铁通直流电所产生的磁场。②交变磁场:磁场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发生变化,如异名极旋转磁疗器所产生的磁场。③脉动磁场:磁场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而方向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如同名极旋转磁疗器所产生的磁场。④脉冲磁场:用脉冲电流通人电磁铁线圈所产生各种形状的脉冲磁场,如各种磁疗机所产生的磁场,其频率、波形和峰值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11(2)作用机制:①磁场对神经和经络穴位的刺激:磁场可以通过对神经的刺激反射作用于全身,或作用于人体一定的穴位出现类似针刺穴位样的感传效应。②产生感生微电流:磁场作用于人体时可以改变人体生物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并可感应产生微弱的涡电流,影响体内电子运动的方向和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浓度和运动速度,改变细胞膜电位,影响神经的兴奋性。12③对体液的影响:磁场可以改善血流,促进致痛物质的迅速清除,激活内分泌素、微量元素的作用。磁场的方向还可以影响体内类脂质、肌浆球蛋白、线粒体等大分子的取向而影响酶的活性和生物化学反应。磁场还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④对生物膜的影响:磁场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和生物化学过程,影响膜受体和膜蛋白分子的取向。132.治疗作用(1)镇痛作用(2)消肿作用(3)消炎作用(4)镇静作用(5)降压作用(6)软化瘢痕与松解粘连的作用(7)促进骨痂生长(8)某些良性肿瘤在磁场作用下逐渐缩小或消失143.治疗技术(1)治疗剂量:按磁场强度分为3级。①小剂量:适用于头、颈、胸部及年老、年幼、体弱者。②中剂量:适用于四肢、背、腰、腹部。③大剂量: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良性肿瘤患者。(2)治疗方法:①静磁场法:属于恒定磁场。多采用磁片法。可直接将磁片敷贴于体表病变部位或穴位,一般采用持续贴敷3~5天。②动磁场法:旋磁疗法、电磁疗法动磁场疗法局部治疗时间20~30分钟,每日1次,10~20为一个疗程。15164.临床应用适应证:软组织扭挫伤,血肿,注射后硬结,浅表性毛细血管瘤,乳腺小叶增生,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关节炎,肌筋膜炎,肱骨外上髁炎,肩关节周围炎,肋软骨炎,颞颔关节功能紊乱,单纯性腹泻,婴儿腹泻,神经衰弱等。禁忌证:高热、出血倾向、孕妇、心力衰竭、极度虚弱、皮肤溃疡、恶性肿瘤晚期、带有心脏起搏器者。不良反应:少数患者进行磁疗后可出现恶心、头昏、无力、失眠、心悸、血压波动等反应,停止治疗后即可消失。17五、水疗法181.概述应用水治疗疾病、功能康复的方法称为水疗法。水疗是古老物理治疗方法,天然水源(矿泉、海水、河水等)也是重要的疗养因子。近年人们进一步研究发展了水疗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192.治疗作用(1)温度作用:温水浴与热水浴可使血管扩张充血,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神经兴奋性降低,肌张力下降,疼痛减轻。热水浴还有发汗作用。不感温水浴有镇静作用。冷水浴与凉水浴可使血管收缩,神经兴性升高,肌张力提高,精力充沛。(2)机械作用:静水压可增强呼吸运动和气体代谢,可压迫体表静脉和淋巴管,促使血液和淋巴液回流,有利于减轻水肿。水的浮力还可减轻负重关节的负荷,便于活动和进行运动功能的训练。缓慢的水流对皮肤有温和的按摩作用。水射流对人体有较强的机械冲击作用,可引起血管扩张,张力提高,神经兴奋性增高。(3)化学作用:水是良好的水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水中加入某种药物或气体时,对皮肤、呼吸道具有化学刺激作用,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反应。203.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1)浸浴:患者的全身或一部分浸入水中进行治疗的方法称为浸浴。全身淡水浴时浴盆内注入2/3水量(约200~250L)的淡水,患者半卧于浴盆中,头、颈、胸部在水面之上。不同温度浸浴的治疗作用与适应证不同。①温水浴(37~38℃)与不感温水浴(34~36℃):有镇静作用,适用于兴奋过程占优势的神经症、痉挛性瘫痪等。每次10~15~20分钟,每日1次,10~15次为1个疗程。②热水浴(39℃以上):有发汗、镇痛作用,适用于多发性关节炎、肌炎等。每次5~10分钟,治疗时需用冷毛巾冷敷头部,以防过热。每日或隔日1次,1次为1个疗程。③凉水浴(26~33℃)与冷水浴(26℃以下):有提高神经兴奋性的作用,适用于抑制过程占优势的神经症。每次3~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1不同成分的浸浴的治疗作用与适应证不同:药物浴:在淡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浸浴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浴。药物浴时药物通过皮肤产生治疗作用,有的药物蒸汽通过呼吸道吸入也产生治疗作用。①盐水浴:有促进血液循环、镇痛、发汗作用,适用于多发性关节炎、肌炎、神经炎等。②松脂浴:有镇静作用,适用于兴奋过程占优势的神经症、高血压病工期等。③苏打浴:有软化角质层作用,适用于银屑病等皮肤病。④中药浴:在浴水中加人一定成分的中药,用以治疗皮肤病、关节炎等。药物浴一般每次治疗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20次为1个疗程。22气泡浴:在浴水中通入适量的气泡进行浸浴的治疗方法为气泡浴。多采用温热浴水。浸浴时气泡附着于人体体表,因其导热性小于水而形成温差,加强了温热浴水的改善血液循环作用,气泡破裂时所产生的机械力对体表起微细按摩作用。适用于肢体瘫痪、周围血液循环障碍等。每次治疗10~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20次为1个疗程。23(2)漩涡浴:患者全身或肢体在漩涡水中进行治疗的方法称为漩涡浴。适用于肢体瘫痪、周围血液循环障碍、雷诺病、关节炎、肌炎、神经痛等。每次治疗10~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20次为1个疗程。(3)蝶形槽浴:应用蝶形槽进行全身水浴的治疗方法称为蝶形槽浴。肢体瘫痪、周围血液循环障碍、关节活动障碍患者进行蝶形槽浴可改善外周血液循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蝶形槽浴治疗每次10~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20次为1个疗程。24(4)水中运动:在水池中进行运动训练的方法称为水中运动。水中运动池的一端较浅,一端较深,池中可设治疗床(椅)、肋木、双杠等设备及充气橡皮圈、软木、泡沫塑料块等。采用温热水,患者在水中躺(或坐)在治疗床(椅)上,或抓住栏杆进行顺浮力方向或水平面的运动,肢体作屈伸、外展内收训练,或借助漂浮物作逆浮力方向的抗阻运动,进行肢体肌力训练,或借助双杠、栏杆作步行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等。治疗师可在池边或水中指导患者进行运动。由于浮力作用,水中运动比地面运动更轻便,效果会更好,适用于脑卒中偏瘫、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脑瘫、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伤病所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骨关节伤病,或术后不能进行关节负荷运动的关节活动障碍,心脏病对地面运动耐受不良等。每次治疗5~20~30分钟不等,每日或隔日1次,15~20次为1个疗程。2526禁忌证:精神意识紊乱或失定向力,恐水症,传染病,呼吸道感染,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动脉硬化,癫痫,恶性肿瘤,出血性疾病,发热,炎症感染,皮肤破溃,妊娠,月经期,大小便失禁,过度疲劳。27六、石蜡疗法281.概述以加热后的石蜡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石蜡疗法。石蜡疗法是一种良好的传导热疗法。热传导:两种不同温度的物质直接接触时,热能从温度较高的物质传递至温度较低的物质的方式,称为热传导。石蜡疗法属于传导热疗。292.治疗作用(1)温热作用:石蜡的热容量大,导热性低,加热后吸收的热量多,保温时间长,冷却时缓慢释放出大量热,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温热作用。这是石蜡疗法的主要治疗作用和特点,可以使血管扩张,加强组织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浸润吸收,加速组织修复,并可缓解痉挛,增强胶原组织的延展性。(2)机械作用:石蜡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柔韧性、黏滞性和伸展性,热蜡敷贴于人体时可紧贴皮肤,冷却时体积缩小,对组织产生机械压迫作用,利于水肿的消散。(3)润滑作用:石蜡具有油性,敷蜡后皮肤润滑,有利于皮肤护理、瘢痕软化。303.治疗技术采用白色、半透明、熔点为50~55℃的医用石蜡。(1)蜡饼法:将加热后完全熔化的蜡液倒入盘内,初步冷凝成约2cm厚的蜡块时敷于患部,外部保温,适用于躯干及肢体治疗。(2)浸蜡法:石蜡加热完全熔化再冷却至60℃时,患者将手(足)浸入蜡液后即提出,反复浸蜡数次,蜡在手(足)表面凝成手套或袜套样,再继续浸于蜡液中,适用于手、足部治疗。(3)刷蜡法:石蜡加热完全熔化又冷却至60℃左右时,用排笔蘸蜡液在患部反复均匀涂刷,使蜡在皮肤表面冷凝成膜,外面再加蜡饼保温,适用于表面不平的部位或面部治疗。以上各法均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日1次,15~20次为1个疗程。31324.临床应用适应证:软组织扭挫伤恢复期,肌纤维组织炎,慢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术后外伤后浸润、粘连、增生,坐骨神经痛,皮肤护理等。禁忌证:恶性肿瘤,高热,急性炎症,急性损伤,皮肤感染,结核,出血倾向,开放性伤口。注意事项:慎用于皮肤感觉障碍或血液循环障碍者及老人、儿童。石蜡使用后应注意清除蜡块表面的汗水、毛发等杂物,定时加新蜡,使石蜡保持清洁质纯。33七、冷疗法341.概述利用低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温疗法。低温疗法可分为两类:利用低于体温与周围空气温度、但在0℃以上的低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冷疗法。O℃以下的低温治疗方法称为冷冻疗法,其中-100℃以下的治疗为深度冷冻疗法。352.治疗作用(1)冷作用于皮肤时刺激冷感受器,通过轴索反射立即引起小血管收缩,血液黏滞度增加,血流速度降低,组织温度下降,施冷超过15分钟时可反射性地引起继发性血管扩张反应,但过长时间冷作用则
本文标题:超声波疗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00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