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农村党员管理现状及思考
1农村党员管理现状及思考党员管理、党员教育是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党员的流动性增大,给农村党员管理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党员管理、教育出现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农村党员与机关单位和城市党员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没有人事、工作、工资等方面制约。加之,打工潮的兴起,农村党员外出务工的增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管理真空,制约了农村党员作用的发挥和党员教育管理的困难。一、农村党员管理教育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经济、活动、组织形式、就业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农村党建特别是农村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年龄上看,有八九十岁高龄的老党员,也有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文化程度上看,有大学毕业生,也有目不识丁的文盲。这些差异,客观上使农村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在内容上、时间上、形式上也有着不同的需求。而目前我们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形式往往是“一刀切、一锅煮”,老的、小的在一起,缺少共同语言,组织生活质量不高。而平时各村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一般也局限于开会读报等活动,缺乏对党员进行个性化2教育和面对面的交流,很难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的真实思想动态,管理缺乏有效性。加之,农村农忙,党员教育季节性、随意性大,也难以有较固定的模式。2、流动党员比例增多,组织生活不正常。我镇共有流动党员105名,虽然能联系上,但能正常过组织生活的仅有5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4.9%;虽然都能交纳党费,但多数需要党组织催交或一次性交纳半年或一年的。在不能正常过组织生活的流动党员中,短的几个月,长的达几年。这些党员在管理上出现了“四难”,即参加组织生活难、交纳党费难、保持联系难、掌握其表现难。一些流动党员,既脱离于原单位党组织的管理,又不接受所在地党组织的领导,不想暴露党员身份,不填写“流动党员证”,不按要求接转临时组织关系。此外,一部分退伍军人党员和农村大学生党员,把组织关系转到所居住的村后,就外出打工,或再也不与党组织联系,而到了转正期满时才找党组织要求转正,或者由其家长代为申请,递交转正申请。上述情况已成为现阶段农村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3、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党员提供了更大的发挥才华和展示先进性的舞台。但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带来了农村党员思想取向经济化。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中,作为同样是“人”的党员,自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有少数党员在其中“迷3了路”,部分党员的党性观念发生弱化,部分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某种利益驱动而发生急剧变化,甚至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如有的党员不辨是非,政治鉴别力不强,参与到“信教”组织中去,更有甚者,有的还从信教走向“传教”,成为教会的小头目;有的党员的表现不尽人意,甚至不如普通的群众;还有一些党员思想认识适应不了新的形势,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理解,对党组织的教育存在抵触情绪,对改革的举措不赞同、不配合、不支持,总是把负面的影响和以前相比,怀旧心里严重;对我们党惩治腐败持悲观态度,甚至对党的领导失去信心。有的党员居然说:“给我一毛钱,我就把党员卖了”。类似这样的党员,还能指望他们发挥什么作用呢?那么,如何教育引导“问题党员”,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实是当前农村党员管理教育的一个不小的难题。4、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状况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当前,农村党员管理难度加大。但与此同时,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却明显滞后,一是在硬件建设方面,我们长沟镇农村支部中,多数活动场所建于八、九十年代,且面积较小,多数已成危房,还有的是用学校退下来的危旧校舍办公,还有的村根本就没有办公场所。这些没有场所的支部搞活动时,天热的时候在树下,天冷的时候到支委成员家。很难想象,连场所都没有,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如何有效开展。二是村“两4委”成员老龄化,工作热情不高。由于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加之村干部工资低,造成后备干部培养断层,只能让这些长期工作的老同志坚守岗位。也是由于思想桎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党建发展要求,致使支部成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党员教育管理自然也就不能正常开展。上述情况已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给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如何加强村党支部自身建设,可以说是今后农村党建工作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二、农村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特点及对策农村党建不同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地域相对狭小,人员比较集中,人员的层次也比较相近,而农村管辖的地域相对广泛,管理对象居住分散,成份复杂,因而在党员管理教育方面就要比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难得多,具体可概括为三个特点:1、广泛性。广泛性主要是指农村管理的党员分布广泛,居住分散。客观上会造成党内生活难以组织的状况。有的村通知时间比开会的时间要长出好几倍,造成村支部害怕组织会议。这种情况要求村党组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加强村党支部自身建设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转变组织生活方式,在时间、内容等方面做好事先安排。强化党小组活动和党员自学,以保证在组织生活次数,不降低学习质量。与此同时,要教育引导党员克服客观方面的困难,增强主观方面5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按照党性原则保证组织生活质量。2、复杂性。复杂性主要是指农村的党员年龄不一、文化不同、境界不等。从年龄方面看,有体弱多病不识几个大字的,也有刚20出头的。从文化层次看,有大学生,也有文盲。从思想境界看,更是良莠不齐,有的党员甘于奉献,而有的党员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甚至连一般群众都不如,不交纳党费,有的甚至外出“失踪”,组织上也找不到,家里人也不说。也有一部分离退休党员,人住在村确长期不接转组织关系,不愿意被纳入管理。一些老党员认为自己岁数大了,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丧失了年轻时奋发向上的劲头。上述复杂性要求村党组织必须因类施教,绝不能搞“一刀切”。在年龄方面,要考虑到老党员的客观困难,必要时可“送文上门、送课上门”和他们多谈心、多交流;在文化方面,要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开展不同内容的组织生活和活动,该深则深,该浅则浅,对文盲党员要以口头传达学习为主。3、流动性。流动性主要是指村党员中有一部分流出,也有一部分为流入。这些流动党员的流动时间和地点往往不固定。有一部分流动情况复杂,有的投奔子女,有的到发达地区打工。这些流动党员管理起来很困难,其中多数党员不能正常过组织生活。那么对流动党员管理教育问题,村党组织应引起高度重视,作为当前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建立流动档案的基础上,想方设法与他们取得联系,可通6过邮寄学习资料、利用回家探亲补课等方式加强管理教育。在管理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想方设法为流动党员及其家人解决一些生活困难,否则,口头说教效果不会太好。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我们要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原则,尽量保证每一个党员都不掉队。当然,对那些确实无视党性原则,长期不交纳党费、长期不过组织生活,而党组织反复教育无效的党员,该给党纪处理的还是要给。根据上述特点,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意见,结合本地实际,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管理教育。具体讲,应着重做好4项工作:一是强化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改革开放使人员的流动日趋频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交流必将更加广泛而深刻。农民打工人员将越来越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党员。这些流动党员有的不愿表露身份,有的工作不固定,有的时间较短,对这部分党员,应建立党员流动管理站。各村要将辖区内的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起流动党员档案。要经常与流动党员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同时,向他们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便于组织掌握和管理,定期、不定期组织学习、思想汇报等党内活动,并认真听取他们对村党建工作的建议。二是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教育。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示范户”、“党员联系户”等形式,使党员同志7有职有责、有岗有为。建立奖励机制,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党员,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不能“干与不干一个样”三是强化党员素质。通过党课教育、远程电教等形式,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让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想着自己要一名共产党员。四是实行制度管理。制度建设是农村党员管理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要在健全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党员议事、党建工作联系点,及完善三会一课、思想汇报、学习等制度基础上,重点加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是建立务实的保障机制。农村党组织要尽可能为农村党员尤其是有困难的党员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能全身心地参加村务各项活动。二是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农村党组织要把党员参与村级活动作为评价党员的一项基本内容,增强党员的村务意识,引导党员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和“五个好”支部的创建工作,并将参与情况进行反馈,形成互相依赖、互相监督的有效机制,促进党员管理教育的深入开展。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基层党组织要及时捕捉党员积极参与村务工作的先进典型,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并辅以相应的表彰措施,提高党员参与村务建设的积极性。4、实行活动管理。要寓教育管理于各项有激励性的活动之中,使党员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将党员凝聚在一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活动主要应以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开展党支部“结对8帮扶”、“党员承诺”、“主题实践活动日”等活动。使广大党员在村务工作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总之,要通过活动管理有效地将农村党员组织起来,切实发挥不同层面党员的作用,促进农村党建工作向高层次发展。同时,还可以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并通过建立协会党小组,把年龄、文化、技能、爱好相当的党员分别进行针对性教育,并通过电视上网和党员电教活动加强对他们的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党员的素质,坚强对农村党员的管理和教育。
本文标题:农村党员管理现状及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04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