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历史必修一填空式复习大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的结合,以为纽带,尚未实现1.分封制:目的是;内容①周天子把和分封于各地,成为。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权,对周天子定期并提供和。2.宗法制:①按照的关系维系分封制。②最突出的特点是制。③形成“――――--”这样的宗法等级。(大宗小宗的关系)3.两者关系:是维系的血缘纽带,是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互为表里,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前年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中央:①首创“”称号。(特点:①皇帝独尊②_____(核心)③皇位世袭)②中央机构设。(三公指、、,职能分别是)③地方:废行。;▲(1)郡县制的特点(与分封制对比)是①中央管理地方。②官吏由任免调动,不得。(2)意义:是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政治取代政治的重要标志。2.影响:奠定了_____________的基本格局,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第3、4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趋势(中央:削弱____,加强____;地方:削弱______加强____)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朝代发展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监察制度汉巩固汉承秦制,后逐步形成汉武帝时中外朝制汉初郡、国制并行;后形成______三级制。刺史制度唐完善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中书省:掌决策,________________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_____________道州县三级制宋强化二府: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_______是最高军政机构;设____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____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派文臣做地方官,把“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元设_____为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______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在地方设_____;之下设路、府或州、县;2.明:废丞相权分六部;正式设内阁。3.清:雍正帝设。标志:皇权加强达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5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列强的侵略战争时间侵略国结果主要事件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签订《_______》广州北郊_______自发抗英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俄美英法《天津条约》英法俄《北京条约》焚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___________》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_______殉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_________英美俄日法德意奥1901年《______》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2.不平等条约的比较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其他《南京条约》______2100万银元广、厦、福、宁、上_________(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马关条约》台湾____两白银沙、重、___、_________(反映出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丑条约》赔、划、禁、拆、驻(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第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第一次胜利。)一、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此后侵占_____。_______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过程:①1935年会议制定方针,②1936年12月12日和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的主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到,由到的序幕。③1937年事变后,红军改编为和。④9月,公布,标志正式建立。2意义:三、全民族抗日:1、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有:①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②会战(八路军取得首次大捷是)③会战(抗战以来最大胜利)2、中共召开会议制定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在敌后战场领导取得大战的胜利。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是,首府在。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四、胜利: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月日签署投降书。▲意义:①国内意义:最伟大的;第一次;洗雪了,捍卫了、为的基础。②国际意义:是世界;为世界。本章重点问答: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及其影响;日军侵华罪行、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意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与“新”主要区别在于)第8课太平天国运动(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运动)一、过程:①1851年起义(爆发);②1853年定都(正式建立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③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军事上全盛);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⑤1864年(失败标志)二、▲革命纲领:1853年《》和1859年《》1、《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①土地分配:废除土地所有制,按平均分配土地。②产品分配:。③目标:建立一个“”的理想社会。2)、评价:①性质:太平天国运动的。②革命性(进步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的强烈愿望,是农民的思想结晶。③局限性:是农民的空想,没有真正实施。违背__________规律。2、《资政新篇》:制定;内容主张向学习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2)评价:进步性: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局限性:没有反映农民愿望,缺乏发掌资本主义的条件。三、(1)失败根本原因:;2教训:说明第9课辛亥革命一、过程: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年在成立;政治纲领:,孙中山后来在《》上把它阐发为三大主义。2、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影响最大的是起义3、高潮:武昌起义爆发于年10月10日。4、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年、定都5、清宣统帝于退位,袁世凯继任总统。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制定,孙中山颁布)(1)目的:限制独裁,维护制度(2)政体:责任内阁制、的共和制(3)主要内容(原则):、民族平等、、责任内阁制等(对比君主专制)(4)意义:①性质:第一部宪法。②进步性:从法律上宣告了的灭亡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进程的一座丰碑。三、辛亥革命历史功绩: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成功:推翻了,结束了,建立,使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社会的里程碑。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四、失败:取了革命果实;没能完成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过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运动:年爆发;导火线:中心:转移;主力:学生转为;作用(地位):性质:是一次运动,标志着(什么是五四精神?)(二)、中共的成立:1、▲历史条件和影响:(1)历史条件:思想基础:的传播;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影响: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纲领、道路)2、成立标志――中共大的召开:年地点:;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建立实现。(局限性:没有结合当时中国国情。)确定党成立后中心任务是;(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时期: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国民革命(年至年)1、国共第一次合作(党内合作)标志:;政治基础:;(体现三大政策。)2、高潮:北伐战争;失败:3、失败原因:主观:中共犯了放弃对;客观:叛变革命(蒋介石发动;失败标志是汪精卫制造)4、功绩:基本上推翻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时期:年至年,也称时期)1、1927年:起义(第一枪,建军节)、八七会议确定和的方针。起义后毛泽东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根据地,开创了的道路。2、长征:原因;胜利的标志:年会师。★遵义会议意义:①结束了,确立了;②标志中共从走向;●抗日战争:(年至年,是国共第次合作,取得第一次)●解放战争:1、背景:2、过程:爆发;1947年战略反攻:、率部跃进大别山;1948年开始三大决战:战役(最早)、战役(以徐州为中心)、战役(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4月发起战役解放南京,标志推翻的统治。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胜利的标志是。2、意义:①国内意义:,②国际意义:极大改变了的对比,有利于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第1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颁布《共同纲领》的会议是1949年9月召开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背景是,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三大制度。其中最根本的是:建立标志是年的召开。2、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是。《》规定实行,年宪法正式确认;区、州、县三级,五大自治区是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年召开的通过;内容:规定、、;特点(原则):体现了原则和原则;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的宪法。意义:为民主法制奠定基础第1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文革出现的根源是。文革的教训是:二、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是指年会议的召开。新时期民主法治完善的体现在第1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一国两制”1、理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制度,港澳台实行。制度。2、目的:为了实现(最早是为了解决问题);2、过程:1979年发表《》,宣布采用方式统一祖国。1981年建议国共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20世纪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年,全国人大届二次会议通过。3、实践:、的回归。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二、台湾问题:(是中国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是列强强占的历史遗留问题)1、历史:①日占台湾年(至);②1949年国民党败逃,割据台湾。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79年停火、1980年打破隔绝,交流日益频繁;达成“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江泽民八项主张、胡锦涛四点意见;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两岸直航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同时不承诺;核心(原则):“一个的原则;阻碍因素:、;有利因素(见上面):统一的意义:和则两利;国家统一才不会被外国势力所左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专题五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第14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年)一、初期的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斗争;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建国第一年有17个国家与新中国建交(最早建交的是);2、▲提出原则,内容:意义:。3、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了会议;4、参加会议(性质: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方针,促进大会圆满成功。第15课外交关系的突破(70年代)一、表现:重返;的缓和;正常化。1、20世纪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最主要标志是;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关建是年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关系开始走向。)1979年正式建交。3、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两国建交的标志是年访华。二、中美关系的缓和意义:第16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新时期主题:和平、发展、合作)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国内建设需要和平环境;2、调整的表现:奉行政策(最突出);反对,维护;坚持长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无敌国外交)二、新时期的外交成就:(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1、积极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2、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如2001年在办的。②发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如2001年推动成立了“”三、意义: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第17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古希腊产生民主政治的条件1、根源:独特的环境:(三面环海,;山多地少;地中海气候)2、便利的的社会环境、的观念是民主政治产生的基本条件。第18课雅典――民主政体的发源地一、奠基:改革二、最终确立:改革:制定法;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的。三、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改革;1、内容:⑴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和由民众组成的),其中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⑵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四、评价:进步性:开之先河,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局限性:第19课罗马法一、第一部成文
本文标题:历史必修一填空式复习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07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