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2
唐朝有哪几位名家?颜体书法有什么特点?欧阳询、褚遂良、张旭、颜真卿、柳公权、怀素。颜体书法的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有人称赞它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楷书作品主要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行书《侄祭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书法分三个时期:1.早期作品:50岁前期,主要作品有《王林墓志》《多宝塔碑》《郭虚己墓志铭》风格: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2.中期作品:50—60岁,主要作品有《祭侄文稿》《争座位贴》《郭家庙碑》风格:刚劲有力,雄浑大气,饱满真情。3.晚期作品:60以后,主要品有《麻姑仙坛记》(62)《颜家庙碑》《勤励碑》(72)风格:庄严遒劲,刚劲雄浑,又风雅秀逸早期作品:《多宝塔碑》《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文34行,行66字。岑勋撰文,碑文叙述了唐代僧人楚金禅师发愿兴建多宝塔的过程及有关佛事。拓本原为李宗瀚旧藏,今藏故宫博物院。此碑是颜真卿44岁时书,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中期作品:《祭侄文稿》《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唐天宝十四年(775),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挥泪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祭侄稿》是由真挚感情浇灌出来的杰作,是心灵的奏鸣曲,是哀极愤极的心声,是血和泪凝聚成的不朽巨制。在“忘情”状态下的无意识的表现手法使作品产生出无比优美的艺术效果。“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不是在写字,而是在述说心中的悲愤,他不是在搞艺术创作,而是深情地自言自语地倾吐,话说完了,作品也写完了,一篇任何人,包括他自己永远也不可能重复的杰作就这样产生出来。这正是创作成功的秘诀,也是经过长期探索而在这非常的一瞬间产生创变突破的实例。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字与字上牵下连,似断还连,或萦带娴熟,或断笔狠重;或细筋盘行,或铺毫直下,可谓跌宕多姿,奇趣横生。集结处不拥挤,疏朗处不空乏,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深得“计白当黑”之意趣。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变为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点画外拓,弧形相向,顾盼呼应,形散而神敛。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无意尤佳,圈点涂改随处可见。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欲行复止。行与行之间,则左冲右突,欹正相生,或纽结粘连,或戛然而断,一任真性挥洒。尤为精彩的是末尾几行,由行变草,迅疾奔放,一泻而下,大有江河决堤的磅礴气势。晚期作品:《麻姑仙坛记》颜真卿《麻姑仙坛记》风格拙朴古雅、内敛含蓄,融篆籀之气于楷法,线条如万岁枯藤,结体宽博大方,寓奇逸于刚正,真可谓苍古沉雄,筋骨尽备,内蕴宏博,仪态万端。他的书法中的大气正气傲然正是体现了他个人的风范。《勤礼碑》的结构特点,可概括如下:1.横轻竖重,对比明显。2.以纵取势,内紧外松。3.字形方正,豁达端庄。4.雍容大度,宽博古荡。总之,《勤礼碑》还有其他特点,以上几点集中体现了雄伟端庄的风格,字字挺拨有力,气势逼人,是学颜的优良范本之一。谢谢欣赏
本文标题: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126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