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严以修身“领导人语录
严以修身严以修身是党对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性修养、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每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化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把严以修身作为“三严三实”的基础和根本摆上重要位置,使其成为终身必修的功课,以修身把牢思想行为的“总开关”,靠修身端正干事创业的“风向标”。要坚定信念不动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要做到清正廉洁,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要勇于担当,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严以修身不是空对空,而是实打实,最根本的就是坚持知行合一、解决源头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从主观到客观,要把严以修身的本真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员领导干部要强化学习,补足精神之“钙”,重点抓好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抓好对党章的学习,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要重品行,强化道德修养,加强自我约束,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锤炼党性修养,坚持崇德、立德、修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德自立、以德施政、以德服众;要严要求,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日常管理中要抓早抓小,体现一份责任和担当。触犯了纪律就要及时处理,不能放任自流,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发挥纪律在正面引导和惩戒警示两个方面的作用。人民日报评论员:打造美丽中国的“制度屏障”——四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05月09日10:11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理念和实践,也体现为一套完整的制度形态,以保证从更高层次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治理观念的更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制度化进程做出周密部署,使制度的引导、规范作用更加突出,从而为美丽中国打造“制度屏障”。任何一种文明形态都有着自己的制度支撑,制度进步是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突破生态文明建设瓶颈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谓不重视,政府投入不可谓不大,然而“东家污染,西家埋单”依然存在,“宁交罚款,不治污染”屡有发生,原因何在?体制没有理顺、机制不够完善是重要原因。有的领域存在制度空白和盲区,导致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有的虽然有制度,但各项制度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形不成合力;还有的地方和部门不愿突破利益藩篱,对生态“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如此种种,都是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移除。法治化和制度化,是美丽中国得以实现的制度轨道。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场关乎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的经济变革,也是一次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绿色革命”。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离开制度和法治是难以想象的。从健全法律法规,到完善标准体系;从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到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只有最全面的制度和法律,才能遏制种种基于利益冲动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证。让美丽中国的“制度屏障”严起来,需要在考核和问责上下功夫。生态环境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不能寅吃卯粮,“吃了子孙饭,断了子孙路”。一个地区如果生态指标不过关,其他成绩再好也不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让生态考核的“指挥棒”挥起来、严起来。同时也应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好生态”这一基本公共品有效供给的保证。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筑起“制度屏障”,加固“法治堤坝”,我们有信心更好地回应群众诉求,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人民日报》(2015年05月09日03版)人民日报评论员:抗震救灾见证国家价值2015年05月13日07:1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时隔仅仅半个多月,5月12日下午,尼泊尔再次发生7.5级地震,我边境受灾地区震感强烈,西藏多地有明显震感。接踵而来的震情,又一次牵动神州大地每个人的心。上个月发生的尼泊尔8.1级地震和后续余震,给西藏日喀则、阿里等边境地区带来了严重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做好灾后恢复重建。从对地震波及的受灾地区全力以赴抗震抢险,到积极调配运力前往尼泊尔接回滞留游客,人们从“第一时间”这四个字中,感受着日益强大的国家力量,体认着生命至上的国家价值。面对自然灾害,最大的温暖,莫过于休戚与共;最强的救援,莫过于携手互助。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部署下,西藏的抗震救灾工作迅速高效、有条不紊,抚慰着受灾群众的不安与伤痛;一方有难、八方驰援,在气候高寒的雪域高原,涌动着来自祖国各地的滚滚暖流。“灾难无情人有情”,连绵的雪山、澄澈的湖水,又一次见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我们有决心和信心用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西藏各族同胞众志成城、党政军警民协调联动,确保受灾群众吃住不愁、有伤能医,竭力恢复电力、供水、通信,凝聚起坚强不屈的集体意志,展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新的灾情,肯定会带来新的考验,但有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驰援,有西藏地震灾区群众的勇敢自救,我们必定能以顽强共克时艰、用行动完成重建,为明天的生活铺就希望之路。“5·12”,每一个中国人都难以忘却的特殊日子。七年来,从汶川到玉树,从芦山到鲁甸,再到今天的西藏边境,每一次灾难都是新的动员,更意味着新的出发。一次又一次突然的不幸,只会让我们唤起心的联结,超越空间阻隔紧紧站在一起,不断铸就生命的坚强、不断汇聚民族的力量。《人民日报》(2015年05月13日03版)人民日报评论员: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统一战线重要作用——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2015年05月21日07:2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永恒的主题。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党中央隆重召开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统战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对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提出明确要求,为扎实推进各领域统战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指导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使之成为具有深刻历史印迹、铸就不朽历史功勋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党中央立足大局、把握规律、直面问题作出的科学论断,深刻阐述了我们党力量弱小时需要统一战线,为什么力量强大、长期执掌政权了还需要;搞革命需要统一战线,为什么搞建设、搞改革还需要,体现了高度的历史继承性和现实针对性,把对统一战线地位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初掌政权是赶考,长期执政是更艰难的赶考,永恒的考题是人心,永远的考官是人民。目前,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广泛联盟,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族界、宗教界、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海外等各方面统一战线成员达数亿之多。把这些方面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我们的事业才有更稳固的基础。当前,我们正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宏伟的事业、艰巨的任务,单靠我们党“千里走单骑”是不行的,必须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奋斗。推动发展,离不开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创新创造;深化改革,离不开统一战线形成最大公约数、汇聚正能量;维护稳定,离不开统一战线发挥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特殊作用;促进统一,离不开统一战线在争取港澳台海外同胞人心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因此,统一战线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只要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没有完成,最终目标没有完全实现,就要不断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充分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强大持久广泛的力量支持。《人民日报》(2015年05月21日01版)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本报评论员2015年05月22日07:19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这是对统一战线90多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统一战线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明确了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一致性和多样性始终贯穿于统一战线各个历史时期,覆盖统一战线各个工作领域。可以说,历史上统一战线工作中曾出现的许多问题,根源就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要么对一些损害统一战线的原则分歧一味容忍,要么过于追求纯而又纯,都使党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统战工作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的过程,说到底就是不断增进一致性、正确对待多样性的过程。实践证明,在充分尊重多样性基础上,一致性程度越高,统一战线团结的基础越牢;在不断巩固一致性基础上,多样性范围越宽,统一战线团结的力量越多。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思想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对此,既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能见怪不怪。“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一致性和多样性共同存在并相互作用,是自然法则,也是社会规律。只要妥善处理好二者关系,善于在复杂多元中加以正确引领,就能够更好地激发社会的活力,形成致力于共同事业的合力。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关键在于坚持求同存异。要不断增进一致性,巩固统一战线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思想统一,行动才会一致,这是基础和前提。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则统一战线就会偏离正确方向,就会缺少汇聚力量的核心。要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引领,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中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激起共鸣,形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从而建立起最广泛、最牢固的统一战线。要正确对待多样性,这是重点和难点。有的多样性无关宏旨,可以存而不论;有的多样性有利于改进工作、减少错误,要鼓励和支持;有的多样性涉及大是大非问题,必须旗帜鲜明亮明观点,积极主动加强引导。教育引导要讲究方式方法,在民主协商中、在平等相待中、在真诚交心中,和风细雨地讲道理,而不是劈头盖脸地扣帽子。即使是思想交锋,也要让人有酷夏饮冰、寒冬围炉的感觉,营造体谅包容、宽松和谐的氛围。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只要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会越大,就越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日报》(2015年05月22日01版)人民日报评论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统一战线工作——三论学习贯彻习
本文标题:”严以修身“领导人语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1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