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工业与民用建筑示范专业论证报告济南市历城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二〇一〇年十一月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修订)》、《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精神,为了加快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特提出水利中等职业教育工业与民用建筑示范专业方案如下:一、项目建设背景(一)行业背景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在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到2012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城镇人口将达到6.3亿。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投资增长,必将带动工程建设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服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给建筑业带来工程建设的空间,还为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机遇,即从单纯的工程施工转向投资、建设、运营、服务一体化运作。近年来,山东省建筑业发展迅速,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山东省现有各类建筑企业8000余家家,其中建筑施工企业5700余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200余家,监理企业300余家,招标代理企业200余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300余家。山东省建设厅于2006年2月发布了山东省建设行业“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底,我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建筑业。(二)人才需求背景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方法进行工程建设,而且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然而当前建筑行业的现状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特别是施工现场劳务层作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技术水平不高、农民工比例较大,需要大批施工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全面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素质,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一项十分迫切和艰巨的任务。目前山东省建筑从业人员达到400余万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40余万人,各类持证上岗人员只有24万多人。山东省将组织实施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采取校企结合、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形式,2010年计划完成培训技能操作人员6万人,以后将逐年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训比例。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是建筑行业的骨干专业。与建筑行业的其它专业相比,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知识面相对较宽,毕业生工作的适应性较强,一直受到建筑施工企业和管理单位的重视,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做好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发展规划,不仅能满足建筑行业对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而且对深化建筑行业领域其它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实现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肩负着培养建筑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学校计划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年平均招生100余人,符合山东省建筑、水利、交通、市政行业发展状况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三、项目建设基础与优势(一)专业基本情况我校建筑专业是一个老专业,于1986年开始建立,与历城区建委合作办学,历城区建委在办学资金和就业分配方面给予大力协助,1995年以前,本专业是我校的龙头专业,每年招收两个教学班100人左右。1996年以后,历城区建委不再与我校合作,开始自主招生、自主分配,由于专业定位准确,办学思路明确,对准岗位群需求,教育质量意识强,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在山东省建筑行业享有良好的声誉,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在校生300余人;有专任教师10人,校外兼职教师2人,合计12人;师生比为1:18.5。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2人,占100%。专业基础与专业教师()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6人,占100%。本专业有CAD实训室、工程制图实训室、工程算量室、工程测量技术模拟实训场、电焊车间、建筑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建筑构造模型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室10个以及山东省三箭集团、四建集团、中建八局等5个。为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二)专业定位我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自1986年开办以来,为了对专业进行准确定位,符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主动适应山东省建筑行业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变化,在进行广泛社会调查基础上,根据山东省建筑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定位,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适时进行调整。本专业主要立足山东、服务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热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吃苦耐劳、勤于思考,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理论文化水平和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在建筑施工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获得本专业领域的省、部级施工员、测量员、制图员、预算员、测量放线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电焊工等中、初级职业岗位资格证书。(三)专业优势和特色1.推进“双证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与工作岗位要求,充分体现以“以就业教育为支点,为学生终身能力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采取了“2+1”的办学模式,结合学校实行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在2007年制定的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中把课程体系分成公共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并将职业岗位技能训练纳入到课程体系中(选修课模块)。以专业主干课程为主线,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施工一线技术管理能力和主要施工工种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获取岗位资格证书;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形成“零距离培养”的教学模式。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获得率均达到了95%以上。2.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体制,开展订单培养模式我们始终坚持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定单培养,建立“双赢、跟踪、就业、创业”为核心的安置服务网络和制度,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生有效就业率均在96%以上。使办学更贴近社会。以工学、产学结合为切入点,冲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体制、模式和内容的束缚,与企业合作,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将综合素质、应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1)聘请在建设、施工、管理第一线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设计培养方案。(2)聘请建设、施工、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讲学、授课或担任专业实习教师,安排专业教师参加生产实践锻炼,根据工程单位的需要安排学生顶岗实践,校企合作完成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取得了良好成效。(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目前本专业已与6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目前,本专业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6人,占专业教师的100%;校外兼职教师2人,占专业课教师的20%。本专业通过“聘、培、赛、派、研、创”等措施着力打造了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了校企人才交流机制和名师资源库。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师数量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具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专业重组、精选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及“花样”课堂等措施,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提升毕业生的质量。重视教风、师德建设,近三年学生评价优良率均在95%以上。(1)通过校企合作,坚持“教师走出去、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来”的方法,激发了专业教师参与工程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引进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我系兼职教师,为建立一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打下了基础。(2)积极聘请建筑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作兼职教师,一方面可以将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带到学校。另一方面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交流中,可以促进专业课教师向双师素质转化。4.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按照学校要求,依托济南三箭集团、四建集团、中建八局等,通过专业重组建立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仿真实训工场,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探索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坚持把培养和造就企业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在教学中,结合教学计划安排,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有效开展了现场教学、模拟教学和学生的施工工种操作技能训练;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坚持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本专业2007、2008级学生有200余名学生通过学校统一安排,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济南舜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实际工程的建设,体现了边学边练的工学结合教学效果,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积累了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教科研成果明显近两年,本专业老师在专业建设中很好的发挥了作用,能够较好的把握职业教育规律,认真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课程改革、课题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1)结合专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明确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参与和指导下,本专业经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结合培养建筑施工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结合专业岗位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育体系。课程内容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理论教学体系为:公共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选修课模块。公共课教学模块提供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素质等基本技能;职业技术课教学模块主要通过专业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制图、测量等专业基本技能,以及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选修课教学模块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加强学生专业岗位技能训练,人文素质与专业拓展为辅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为:基本技能培养、专项能力培养和专业工作能力培养。基本技能培养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及课程实践的单项技能,并设置专项技能课的边讲边练内容,为培养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专项能力培养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应用技能,在此阶段提倡学生拿到1~2个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同时加强学生在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等核心课程和实训中逐步培养系统优化的思想;专业工作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工种与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其特点是“分层培养,层层递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就业导向,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结构也必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动态的完善过程。我们始终坚持以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为基础,坚持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合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的要求适合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满足建筑行业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需求。(2)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全面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实行提问式、启发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大多数课程教师能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采用教授、讨论、阅读指导、演示、参观、实训通过专业重组、精选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及“花样”课堂等措施,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提升毕业生的质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2006年以来,本专业有3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
本文标题:建筑专业论证报告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190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