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名著导读水浒传PPT-人教版
《水浒传》四大名著之一四大奇书之一英雄传奇代表作金圣叹《三国演义序》:•余尝集才子书者六,其目曰:《庄》也、《骚》也、马之《史记》也、杜之律诗也、《水浒》也、《西厢》也,已谬加评定,海内君子皆许余以为知言。近又取《三国志》读之,见其掘实指陈,非属臆造,堪与经史相表里。由是观之,奇又莫奇于《三国》矣。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水浒传》是作家自己的创作吗?《水浒传》在成书过程中依据了哪些现实素材?《水浒传》和史实中的宋江起义有无联系?从历史上宋江36人太行山起义到梁山泊大规模的水上军事对抗,难道是作家的虚构?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成型于何时?《大宋宣和遗事》和元杂剧水浒戏对《水浒传》的贡献在哪里?《水浒传》中为何会出现地理位置混乱现象?历史上的宋江起义活动于太行山脉与水不曾有任何联系,那么《水浒传》中的“水”从何而来?洞庭湖钟相、杨幺大起义给了水浒作者以什么启发?《水浒传》的描写接近钟相、杨幺大起义而远离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其依据是什么?其中哪些因素被作者吸收进了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几部书有的学者称之为累积型的作品。它前边应该有一个作家群,进行了关于《水浒传》故事的前期的创作,提供了《水浒传》故事的一个大致的框架,提供了大量的、初级的水浒故事,最后施耐庵、罗贯中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加工、再创作,完成这部大书。一、史书素材:1、《宋史》中《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均有简略记载;2、南宋王偁《东都事略》等。《宋史•徽宗本纪》载:•宣和三年(1121)二月,甲戌,降诏招抚方腊。……癸巳……,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史•张叔夜传》载:•(叔夜)以徽酋阁待制再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缨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滨,劫巨舟十余,载掳获。(叔夜)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近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南宋王偁《东都事略》载,宣和三年四月童贯擒获方腊之后,“五月丙申,宋江就擒”。•徐直之《忠义彦通方公传》载,宣和三年“八月丙辰”方腊被“腰斩于市”之后,宋江等“未几亦就擒”。宋•洪迈《夷坚志》:•宣和七年,……有梁山泺贼五百人受降,既而悉诛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据此认为宋江等人的结局是“杀降”。二、民间流传:1、罗烨《醉翁谈录》录说话名目;2、南宋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录36人姓名、绰号;3、南宋末元初《大宋宣和遗事》“梁山泊聚义本末”。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全书76000余言,按年编述历史故事,分子目293条。叙事到宣和年间则有了水浒故事,如“杨志等押花石纲违限配卫州”、“孙立等夺杨志往太行山落草”、“宋江因杀阎婆惜往寻晁盖”、“宋江得天书三十六将名”、“宋江三十六将共反”、“张叔夜招宋江三十六将降”等。《大宋宣和遗事》:•孙立、李进义……“兄弟十一人往黄河岸上。等待杨志过来,将防送军人杀了,同往太行山落草为寇去也”。•“晁盖八人,劫了蔡太师生日礼物,不是寻常小可公事,不免邀约杨志等十二人,结为兄弟,前往太行山梁山泊落草为寇。”•“忽一日……宋江回家,见了吴伟两个,正在偎依,便一条忿气,怒发冲冠,将起一柄刀,把阎婆惜、吴伟两个杀了,……及到梁山泊时分,晁盖已死。……吴加亮等那几个弟兄,共推让宋江做强人首领。三、元代“水浒戏”今存剧目33种,剧本全存6种。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康进之的《黑旋风负荆》;李文尉的《燕青薄鱼》;李志远的《还牢陌》;《征豹恩》、《黄花玉》、《五虎大劫牢》、《七虎闹同台》、《王矮虎大闹东平府》、《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双献功武松大报仇》,《折担儿武松打虎》。四、各种材料的拼凑、组装•1、王伦之事;•2、方腊、田虎、王庆起义的故事;•3、南宋初年的洞庭湖钟相、杨幺大起义。•总之,《水浒传》这部书是以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作为一个框架,宋江作为一个符号存在,那么具体的内容吸收了大量的农民战争、民族战争史料。在创作过程当中,洞庭湖起义的史料和传说给《水浒传》作者以极大的启发。深入研究洞庭湖起义的素材,是解开《水浒传》成书之谜的一把钥匙。第二节《水浒传》的作者和版本•一、关于作者,明代说法有四:•①“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间高儒《百川书志》、郎英《七修类稿》)•②罗贯中作(见于万历间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王圻《稗史汇编》)•③施耐庵作(见于万历间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④施作罗续(见于明末清初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目前一般从①说:施耐庵作,门人罗贯中在施“的本”(即真本)基础上,又作一定加工。二、《水浒传》的版本•施耐庵编撰的《水浒传》祖本,早已不存。明清以来出现的多种《水浒传》版本,一般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繁、简之分,不在情节、人物本身而是指叙述、描写的文字有粗略和细腻之不同。繁本系统•(一)、百回本:•1、明正德、嘉靖年间坊刻残页本;•2、嘉靖年间刊印的《忠义水浒传》残本(8回)•3、万历十七年乙丑(1589)刊印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因卷首有署名“天都外臣”(汪道昆)的一篇序文,故称之为“天都外臣本”;•4、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刊印的《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分为有序本和无序本两种。这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百回繁本;•5、明芥子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李玄伯藏明刻本《忠义水浒传》、《钟敬伯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等。•(二)百二十回本:•明袁无涯刊本《新镌李氏藏本忠义水浒传》,增加了百回本所没有的宋江征讨田虎、王庆的情节。•(三)七十回本:金圣叹腰斩水浒传,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内容,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简本:万历年间双峰堂刊印《全像增添田虎王庆忠义水浒传》。第三节《水浒传》的内容和思想一、《水浒传》的内容:小说主要描写梁山起义全过程。120回本可分六部分:•一(1—71回),起义的发生和发展。•二(72—82回),义军同官军对抗、受招安。•三(83—90回),奉命征辽。•四(91—100回),征田虎。•五(101—110回),征王庆。•六(111—120回),征方腊及凄惨结局。二、《水浒传》的思想•1、“忠义”说•A、忠义的赞歌•B、忠义的悲剧A、忠义的赞歌•李贽《忠义水浒传序》: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B、忠义的悲剧•参袁行霈本《中国文学史》第四册第49页金圣叹《水浒传序》不同意“忠义“说•观物者审名,论人者辨志。施耐庵传宋江,而题其书曰《水浒》,恶之至,迸之至。而后世不知何等好乱之徒,乃谬加以“忠义”之目。•王土之滨则有水,又在水外则曰浒,远之也。远之也者,天下之凶物,天下之所共击也;天下之恶物,天下之所共弃也。若使忠义而在水浒,忠义为天下之凶物、恶物乎哉?•宋江等一百八人,其幼,皆豺狼虎豹之姿也;其壮,皆杀人夺货之行也;其后,皆敲朴劓刖之余也;其卒,皆揭竿斩木之贼也。有王者作,比而诛之,则千人亦快,万人亦快者也!2、“发愤”说•《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盖自宋室不竞,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是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李贽《忠义水浒传序》)3、“诲盗”说•李青山诸贼啸聚梁山,破城焚漕,咽喉梗塞,……其说始于《水浒传》一书……(是书)不但邪说乱世,以做贼为无伤,而如何聚众树旗,如何破城劫狱,如何杀人放火,如何讲招安,明明开载,且预为逆贼策算矣。臣故曰:此贼书也。……《水浒传》一书,贻害人心,岂不可恨哉!(《崇祯十五年四月十七日刑科给事中左懋第为陈情焚毁水浒传题本》,引自《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4、农民起义说•解放后一直到现在,杨绍萱、王利器、冯雪峰、等学者先后提出“农民起义”说或“农民运动”、“农民革命”说。称《水浒传》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是“无数次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以文学形象为手段所作出的一个总结”;“雄伟的农民战争史诗”;“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小说”等等。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郭豫衡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等采纳了这种观点。但也有人不同意“农民起义”说。5、“投降主义”说•毛泽东:《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0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鲁迅论《水浒》•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隶。(《三闲集•流氓的变迁》)6、“为市井细民写心”说•理由之一:《水浒》中的主人公是大批非农民化的人物,起义军没有农民的生活方式,没有对土地的要求,作品中没有一处真正的农村景象。•理由之二:梁山英雄的价值观和个性,更多的反映着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例如“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盘分金银”,“图个一世快活”,“疏财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等等,都表现出市井细民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人生观,是小说蒙上了一层特殊的江湖豪侠气息。7、“忠奸斗争说”•金圣叹: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则是乱自上作也。•官逼民反,奸逼民反;真正的忠臣义士在“水浒”,而权奸却在“中央”,把持朝政,为所欲为;宋江是忠义的代表,高俅是奸佞的代表,以宋江为代表的梁山英雄与以高俅为代表的四大奸臣的斗争,贯串全书,是全书的主线;写农民起义意在借助钟馗打鬼,目的是揭露赃官奸臣害国误民,从而劝谕皇帝开张圣听,亲贤臣,远小人。•小说主题出现多元融合,与几种基本事实有关:•①北宋末年宋江起义是农民起义,作品揭示了它的基本规律和客观意义。•②水浒故事长期在都市流传,既有对市民生活的描写,又有市民阶层感情的渗透。•③小说成书时经过封建文人加工改造,成书后又有不少修饰评点,所以儒家忠义思想贯穿全书并不奇怪。第四节《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一、人物形象刻画•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金圣叹《水浒传序三》:•“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绊,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处说,焦庭粗鲁是气质不好。•明批评家叶昼说:•“《水浒传》文字,绝妙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辩。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性急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身份,各有家数,各有光景,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容与堂本第3回评)林冲、杨志和鲁达•相同:军官身份;被逼造反经历。•不同:林冲“保官”,表现为软弱性;•杨志“求官”,表现为奴才性;•鲁达既不保也不求,表现为彻底反抗性。李逵与鲁达•李逵与鲁达•相同:粗中有细。•不同:•李逵粗中有野气,是“粗野”。•鲁达粗中有豪气,是“粗豪”。•同是打虎•“写武松打虎,纯是精细;•写李逵杀虎,纯是大胆。”•同是杀嫂•武松杀潘金莲
本文标题:名著导读水浒传PPT-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19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