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中规院]深圳光明新区整体城市设计
2010.06.23光明新区整体城市设计StudyForGuangMingNewDistrictUnitaryUrbanDesign光明,深圳的远见……一夜之间,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我们的身边弥漫着爆发绿色革命的兴奋,作为深圳这个先锋城市新生儿的光明新区也将绿色城市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在集聚了众多智慧和发展模式的期望之后,光明急需沉淀下来好好的想一想,如何以相对低成本且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实现绿色城市的理想?如何从一个尚在提供传统农业发展空间的城镇,成为新一代具备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的急先锋,带领深圳以至中国体验创新的城市生活。研究目的探索光明之空间关系的选择、整合和稳定形成设计秩序策略和标准社会群体主观价值的实践过程城市对人的服务品质……过程本原规律法则关系关注自然与人文生态相结合关注从人、社区和公共服务系统、功能场所的关系认识城市关注构建稳定的人与自然、城市的空间关系整体城市设计光明人的生活方式和光明人的文化自信源自于我们特别服务的生活环境!汇报提纲认知CONTENTS发展目标与现状特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理想构建支撑未来发展的空间秩序体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现绿色城市的实施路径Ⅰ.认知发展目标现状特征为深圳在珠江东岸高新技术与城镇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成长为深圳西部的战略性增长极核心和珠江东岸宜居湾区的重要节点。目标要求解读目标要求区域视角穗莞深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站认知承载深圳理想,区域合作创新节点。目标要求解读目标要求城市视角认知跳出带状发展格局,强化持续的城市吸引力。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作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可持续、组团式和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部市合作,关注民生、低碳生态。深圳城市副中心定位,分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之一。集合城市构想部市合作协议总规城市布局结构解读目标要求认知新区视角先行先试、坚持创新和高标准,新加坡、长三角经验,低碳生态技术研究的先锋,生态规划实施机制,积极引导产业低碳化发展。R=5km5km为半径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性化尺度城区绿色项目实践--万丈坡居住小区典范、标杆作用,提升新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政府--绿色城市论坛市场—项目主动提出有选择地集聚智慧,规划管理的精细化。解读目标要求认知规划视角从各种角度、多种价值取向对光明进行假想和设计,缺乏有序的统筹和安排。暴露了问题,尝试了解题的方法,留下智慧的轨迹。城市规划UrbanPlanning组团规划中心区开发指导规划法定图则中心区城市设计新区规划法定图则专项规划详细蓝图整体城市设计局部城市设计详细蓝图法定图则生态网络缺乏完整性、连通性,与外围生态系统缺乏有机联系,生物多样性不高。丰富的山水田林资源,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生态斑块破碎,生态廊道没有形成,各类绿地布局系统性差,相互之间没能形成网络体系,生态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自然场所大石古山环象山吊神山大眼山茅洲河被城市建设割裂的生态廊道解读场所特征认知体验场所特征居住场所各行政村、自然村形成散落簇群状的生活节点。被保卫的邻里-由许多面孔区域组成-居民和外来者的身份已知-高度熟悉和相对安全自然区域拼贴-大部分人口暂住-邻里之间没有信任-外来人口的集合现状人口特征现状主要社会网络户籍人口(原居民、农场员工)外来人口(务工人员)家族关系邻居关系工作关系籍贯关系低品质的自组织社区空间,出现一定的社会隔离和冲突。工业区生活区传统生活空间逐渐被工业生产空间包围、侵占村镇工业、蔓延分布、配套低端、亟待提升和整合工业区楔形切入城市城市被工业区围合生活肌理被割裂场所特征就业场所同一个工业区内存在多种产业类型,且产业之间无关联工业区内厂房密集,各类生活设施不足,品质较低解读认知服务范围、功能、品质及利用效率有限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人对山、河等自然资源的体验不足;城市内部公共空间的覆盖范围以及数量明显不足,且缺乏系统性,造成现状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和可活动性不高。公共绿地服务半径建议标准级别最大距离和时间社区级400m(5分钟步行距离)街道级1000m(12.5分钟步行距离)郊野绿地(20h㎡)2000m(步行25分钟、自行车8分钟)场所特征游憩场所解读认知场所特征区域联系:已开通光明快车等大站公交快线,联系松山湖、皇岗口岸、车共庙、宝安中心区、深圳湾口岸、宝安机场等周边地区;K578(光明——福田中心区)全程46公里,15元票价,30分钟一班,50~60分钟车程。630(光明——宝安中心区)全程7元票价,60分钟车程。K533(光明——罗湖火车站)全程20元票价,80~100分钟车程。区域公交快线线路少,通勤时间长、交通费用高。315(光明——布吉)80分钟车程。场所联系解读认知场所特征光明农场、公众高尔夫现状吸引人流的主要场所红花山公园光明招待所内部联系:目前的道路体系不完善,影响公交线路组织和服务效率,造成内部公交线路不合理、绕行距离长;公明镇中心——楼村选择一:325公交线路,30分钟。选择二:摩的,5分钟。楼村无奈的交通工具场所联系两明之间的联系仅依靠光明大街,东西向交通联系薄弱。解读认知山形水势城脉未发挥其特色场所景观价值;门户缺乏标识特征、观景点视廊阻挡、地标未有力塑造、历史文化节点缺乏保护。农业本底环境丰富水网脉络城乡混合状态市政走廊切割外围山体轮廓门户节点开放空间节点地标节点历史文化节点场所特征场所景观解读认知场所特征存在着“城市服务”与“发展目标”之间不匹配的问题。光明新区现状城市特征特区内现状城市特征空间门槛!社会门槛!人的限制!农场、供销社、老村,初阶城市化痕迹,空间形态的低标准蔓延,典型的工业城镇风貌。原有低标准的散点平衡格局场所品质—特征差异场所品质—公共服务解读认知特色资源的低品质利用缺乏吸引力的体验场所低端的公共服务配置整体空间引导和组织缺失尚未形成独特的城市意象中低标准建成的旧区现实?……目标现况丰富的山、水、田、林资源特殊城市记忆的留存地特色产业资源的集聚地较低平的整体空间形态山与城相对和谐的空间关系多方“智慧”汇集的城市新区理想!……光明新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高标准的发展目标需要国际视野与本土文化结合并行设计与其社会、经济、环境及发展理念相适应的城市结构、空间形态和行动计划…识别资源建立标准提出策略实现目标关键任务《光明新区整体城市设计》解读认知价值适宜有效示范使以光明新区为代表的绿色城市、低碳生活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形成新的深圳文化!Ⅱ.探索案例借鉴建立标准案例借鉴探索绿色城市的内涵全球可持续发展精明增长新城市主义低碳城市网络城市区域城市社区发展地方文化生活质量公众参与危机意识……国内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节能减排……社会公平经济机会收入平等综合经济增长与效率生态环境保护资产矛盾发展矛盾资源矛盾经济、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平的城市发展的城市生态的城市温哥华规划体系——区域、城市、社区通过对国际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背后的思维方式,并将国际标准与本土社情结合并行、将成功经验与发展规律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光明未来的规划建设标准!解读成功案例研究波特兰城市设计管理——设计导则、价值观的共识鲁尔工业区的蜕变——转型、文化、微更新伦敦建设理念及历程——前瞻、持续、渐进深圳本土的实践——本土、适宜、以点带面阿布扎比低碳发展——高成本、新技术巴塞罗那的公共空间政策——针灸法、公共艺术案例借鉴解读光明可作为的潜力光明潜力:公明通过多层级公共空间的建设,促进城市更新,增加地区活力,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光明高标准的公共空间建设及覆盖范围城市公园系统维持中观生态格局的稳定性光明潜力:公明发展理念及结构的渐进演变光明的跨越式发展城市更新与新城建设的并进TOD开发和管理模式的引入保证城市的健康生长光明潜力:茅州河的复原工程,将是对城市形象的重新挖掘和创造性构建延续老城旧村的历史文脉,挖掘提升特色,形成本土化的空间形态尺度、地标、功能场所光明潜力:双标准、抓重点、快速行动光明新区规划和整体城市设计对下层次法定图则以及局部城市设计的控制指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体系、内容和政策城市管理经验UrbanDesignManagement城市发展模式UrbanGrowth城市公共空间GreenSystem城市景观Urbanlandscape城市生态EcoPlanning光明潜力:当地特色生态资源的科学研究适度和有限的低碳生态技术路径茅州河、罗田等森林公园的生态恢复策略阿不扎比伦敦鲁尔伦敦鲁尔伦敦巴塞罗那鲁尔伦敦巴塞罗那鲁尔温哥华波特兰伦敦案例借鉴城市设计的价值观一个“好”的城市,都拥有长久延续的、形成城市意象的形态和结构要素,同时具有适应需求和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能力。人城市空间城市品质城市特征社会特征使用感受强化不变解释品质建立连接“面由心生”建立标准探索支持持续发展并培育城市特色优化服务结构并引导生活方式区域社区人文化公共资源结构关系生活方式一个创造的城市一个生态的城市一个繁荣的城市一个紧凑型和多中心的城市一个易于交往的城市一个丰富多彩的的城市一个美丽的城市一个公正的城市开放思维—实验精神、全球视野、地方文化、价值取向生态格局—区域安全、稳定延续、廊道系统、增长边界产业发展—集约聚合、低碳高效、人力资源潜力公共中心公共交通—结构优化、适宜尺度、生活网络、服务人性社区发展—社会稳定、多元融合、精神归属、生活方式公共空间公共生活—公共领域、人文和谐、开放网络、慢城生活城市意象—适地而生、城市特色、独特场所、地域特征服务管理—全面均衡、创新机制、有效恒定光明之“道”城市理想建立标准解读城市设计关注要素城市最佳规模15-45万人口可持续发展的人性化尺度城区应在5km半径之内,自行车出行的舒适距离。沿主要交通通道(15-20公里)实现就业-居住平衡,获取最大空间集聚效率并实现社会成本最小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开车的路段应该在步行交通所达到的2KM半径以外。小尺度的格网街道系统(50-100)米的街区有助于人们更方便的步行不论采用何种交通工具,工作、就业的出行时间在45分钟之内,都被认为是可接受的。居住开发90%在公共交通枢纽3公里范围内学生中步行或骑自行车去学校的平均距离小于1公里短距离出行的比重3KM以下占总出行的70%和6公里以上占总出行不得超过20%区级教育、工作、卫生医疗、商贸的在居住区3KM范围内自行车、行人友好的地块尺度200m~600m,步行道与自行车道连通度100%、林荫率东南部地区不少于总线长70%、西北部地区不少于总线长50%。公交枢纽1.5公里范围内不少于60%流量的工作岗位公共设施的开发在公交枢纽300m范围内,保证到达人流的公交出行不小于60%居住区周边3km范围内的就业岗位与居住人口中的就业人口的比值,应达到70%以上社区商业设施与公交站点是否结合设置。社区学校、医院是否在步行范围(5分钟,500m)内。……建立标准解读绿色城市形态结构评价指标公交Ⅲ.构建设计理念设计目标设计策略国际视野顺势而为区域协调生态优先延续文脉公平均衡人性场所绿色交通独特魅力单一情结大拆大建独立发展发展第一摒弃割裂等级差异消极空间车行优先千城一面而非设计理念构建分目标:关于环境——稳定延续的生态格局关于社会——高效配合的城市机能关于经济——分区集约的产业空间关于形态——契合生活的空间模式关于机制——整体多维的控制管理设计完善公共资源的整体结构,明确各种功能场所的组织关系,形成新区未来生长的空间逻辑,提供强化地方特征和文化的城市形态,塑造新区独特鲜明的城市意象!设计目标构建总目标:环境生态格局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公共服务公共中心公共空间交通网络社区发展文化设计思路适地而生的城市特征软件支持稳定持续的城市结构形态肌理高度景观构建独特鲜明的城市意象稳定持续的城市结构UrbanstructureStructure策略1.对自然的尊敬和共栖本底连续多样性策略2.为产业转型提供环境支持多元多功能吸引力策略3.TOD模式引导服务结构重组紧凑混合人性化服务策
本文标题:中规院]深圳光明新区整体城市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197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