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进学解》ppt课件
[唐]韩愈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4.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第一课时韩愈,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作者介绍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他家境贫穷,幼年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导写作背景韩愈仕途坎坷,大起大落,而几次起落都是由于参与政治,关心时局,对朝政发表意见,最终遭受打击。这样的经历使他对读书人的遭遇,对人才使用问题非常重视。《旧唐书·韩愈传》:“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显然这是韩愈有感于自己的仕途遭遇,而抒发自己遭到贬斥不被重用发牢骚的一篇文章。所谓“自嘲”,就是自鸣心计和自我解嘲。“进学”,指增进学问,为使学业有所进。“学”包括两方面意思,它既指一般的学业,也可以指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这就是文中所说的“业”与“行”两个方面。“解”,即辩解,论析,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的名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论、说、议、辨、原)“进学解”,指解释增进学业和品德修养。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题解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先生训示。第二部分(第2-6段):虚拟学生诘难。第三部分(第7段):写先生自责学思:自学第一部分,注释并识记重点字词,疏通文意。(6分钟)问题:找出表达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并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议:小组讨论疑难,完成以上问题。(5分钟)课文解读——第一层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展评:找出表达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并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我们读书治学非常有启发价值,作者强调了“思”的重要。第一层——先生训示先生从业务学习、品德修养两方面对“进学”进行解释,阐明进学道理,勉励学生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借以引起下文的议论。作者先提出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学子提出“业精”“行成”的“进学”标准。接着称颂政治清明,有司选拔任用公正。这段极力颂扬当今圣君贤臣的话,说他们千方百计网罗造就人才有大功大德。说他们又公又明是障眼法,真正用意是放一个破绽,让学生抓住把柄,当靶子打。学思:自学第二部分,注释并识记重点字词,疏通文意。(10分钟)问题:1、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可分为几层?2、“诸生:”是从哪几方面对“国子先生”给予评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议:小组讨论疑难,完成以上问题。(5分钟)课文解读——第二层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xià,裂缝)漏,张皇幽眇(miǎo,微小);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招致)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展评:1、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可分为几层?2、“诸生:”是从哪几方面对“国子先生”给予评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可分为几层?分两层完全推倒先生的说法。第一层从“先生欺余哉”至“可谓成矣’第二层从“公不见信于人”至段末。2、“诸生:”是从哪几方面对“国子先生”给予评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①治学之勤恳②儒学的功绩③文章的境界④为人的成功诸生从四个方面对先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但是他在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显然不是因为先生和许多无幸获选者一样的学业不精、德行不成。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第二层——虚拟学生诘难第二段是学生对先生“进学”教诲的反驳,分两层完全推倒先生的说法。第一层从“先生欺余哉”至“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赞颂先生是一位业精行成的人。第二层从“然而公不见信于人”至段末,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本段借学生之口,讥讽执政者贤愚不辨,大材小用,抒发作者不被重用反遭贬谪的愤愤不平。这段文字是全文重点之所在。第二课时学思:自学第三部分,注释并识记重点字词,疏通文意。(15分钟)问题:作者是如何面对诸生的质疑的?议:小组讨论疑难,完成以上问题。(5分钟)课文解读——第三层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máng),细木为桷(jué),欂栌(bólú)、侏儒,椳(wēi)、闑(niè)、扂(diàn)、楔(xiē),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sōu)、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luò)为杰,校(jiào,同“较”)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学说)以明(阐明),辙(车辙)环天下,卒老(终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弘扬),逃谗于楚,废(丢官)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第三层——先生自责(一)老师针对学生的反驳,自我责备,自我解嘲,剖析事理,申张泄愤,进一步申述自己的主张和胸中的愤慨。“匠氏之工”、“医师之良”、“宰相之方”是三个并列语句,前两层是比喻义,后层是正面义。这就构成了先生为自己解嘲的一个前提,因他的言外之意,自己的才能很有限,不值得被宰相放到重要位置上。下面又引古文的事为证,作为对自己遭遇解嘲的陪衬。“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yóu)其统,言虽多而不要(yāo)其中(zhòng),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lǐn)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zòng)徒,安坐而食,踵(zhǒng)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fèn)之宜。”第三层——先生自责(二)这段话说的委婉曲折,含而不露,实际含有两方面内容:对于作者自己来说,表明了随寓而安,甘居下位这样一种处世态度,自满自足;而对朝廷当权者而言,却是冷嘲热讽。因为“踵常途之役役,窥阵编以盗窃。”这样因循守旧,墨守陈规,随俗而行的人,正是当权者所提倡、所欢迎的。而像韩愈那样喜欢议论朝政,关心国家大事,却是当权者所讨厌的。作者用一种似褒似贬的手法,在貌似自满自足、自宽自解的中间,却表露了对当权者用人不明,选人不公的强烈不满,对自己的处境表示了强烈的怨愤和不平。“若夫商财贿之有亡(同“无”),计班资之崇庳(bēi,同“卑”),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yì)为楹(yíng),而訾(zī)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xīlíng)也。”第三层——先生自责(三)这段是正话反说,其间正面褒扬之语,皆应作反面理解。这是借自我能解嘲的谦逊口气,来揭露当权者用人的不公不明。另外,这样的结尾显得幽默、冷俏、闪烁其辞,实在有无限的感慨包蕴其中,令人深思。作者先以匠人因材而选用木料,医师“俱收并蓄”各类贵贱药材,引出宰相用人量才录用。接着作者极力褒扬孟子、荀子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并极力渲染他们不遇于世的悲惨结局,说明这两位话贤“业精“行成”已达圣人地步尚且未能“有幸”。继而言直己才学远不如二儒,却沾恩泽。表面上是为古人抱不平,似在为有司开脱,实际上是以孟、荀自况,以儒家的卫道者自居,宣扬自己远继儒家道统的功绩,并抒发自己不见信于有司的愤郁不平之情。但因为表面上是在述说古人之事,兼及与自己的对比,所以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取得了委婉含蓄的效果。展评:作者是如何面对诸生的质疑的?思想价值首先,文章涉及到发现、培养、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方法。他主张用贤去愚,“拔去凶邪,登崇俊良”;还主张唯才是举,“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登明选公,杂进巧拙”;并认为应精心选就人才,“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同时也涉及到朝廷在用人方面的弊端和当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此进行了揭露、斥责,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不平。其次,文章也谈到了学习态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必得,细大不捐”。学习内容方面,则要求知古博今,广收博采,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创新。这些都是韩愈的经验之谈、甘苦之言。就今天而言对我们学习仍有启发意义。写作特色一、构思新颖,不落俗套。第一段解释进学道理,指陈形势,得出“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的正面道理。这是“障眼法”,从文章结构来说,是为下文树立了一个反面的靶子。第二段学生进行辩解,推翻“进学”的正面道理。这是作者借学生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把自命不凡、怨恨牢骚的意思,借学生之口尽情倾吐,实际得出有司既“不明”又“不公”的结论。后三段,先生自我解嘲,实际上是借题发挥,以谦逊的自慰口气,更深一层的含而不露的发泄牢骚不平。文中正面褒扬之语,皆可从反面思而得之。二、反话正说,曲折含蓄文章开头称赞“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实际是指责当时社会黑暗腐朽。说自己无德无才,安作而食,“圣主不加诛,宰臣不加斥”是幸运,实际是说自己才华很高,却屡次被贬,穷困潦倒。这里没有什么公开的愤怒呐喊,也没悲哀的倾诉,有的只是自满自足,安分守己的语气,但这正是貌似满足的论述之中,却表达出了作者强烈的不平和愤慨。为什么要反话正说?在表达上显得委婉、曲折、含蓄,使文章平添了辛辣讽刺意味,韵味深长;同时又回避了直接指责朝廷和自负自傲、自我夸耀的嫌疑。三、铺叙排偶,疏密相间《进学解》把整齐美寓于参差之中,使二者很好的谐调起来。如第二段弟子颂扬老师的四个方面,以辞赋的基本形式尽量铺陈叙写。同时大量运用排偶句,句式两两相对,整齐和谐;又在这样的句子中穿插一些摇曳荡漾、变化多端的散句。奇偶相间,骈散兼行,协调统一,使文章非常富有表现力。“务去陈言”,力求创新,创造了不少概括性很强,形象性也很强的词语。其中多数已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成语,至今还鲜活于人们的口头。名句成语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2、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钩玄提要3、贪多务得4、细大不捐5、焚膏油以继晷——焚膏继晷6、回狂澜于既倒——力挽狂澜7、含英咀华8、佶屈聱牙9、同工异曲10、动辄得咎11、各得其宜——各得其所12、俱收并蓄——兼收并蓄第一类是被后人直接用作成语的,如:1、【业精于勤】意思是指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2、【行成于思】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3、【爬
本文标题:《进学解》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07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