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36)全力一击的心意拳,靠什么周全自己?反复就一下,打去就好使,这是遇见同一个碰瓷的流氓了心意拳与形意拳,都是讲究拳架与拳势的——应用高妙拳法,就跟烹饪好鱼是一样的上篇文章心意拳的暗劲,形意拳的透形——从心意到形意,真是因为拳没学全?撇开传说猜想,从技术点透了心意与形意的关系。存在几处文字上的疏漏,主要是有处“心意”与“形意”弄颠倒了,但联系前后内,不影响理解。这一系列文章,主要是针对当下以探讨为形式,但却以包装、宣传甚至自夸为实质的传武网文的现状。作为广大以技术掌握为目的,而不是以商业牟利为目的的普通爱好者,多点思考,比盲目骄傲要好的多。这类高度的文章其实并不讨好,但是这是本人在参与商业搏击活动,面对那些高手或者见多识广的朋友,在他们不理解传统武术的时候,反复讲解甚至展示的理念。我不知道这样做有多少好处,但是我知道,必须有人来做,而恰好我还懂一些,也勉强能体现出来。铁萼奇兰武技描写武术用的是写实笔触,以至于越写实越不容易看懂,本篇主要为说明这是什么原因,捎带也就说明了:凶猛心意拳,硬打硬进无遮拦,靠什么周全自己,敢于全力一击?外行来看,形意拳似乎不太担心,因为改心意为形意的最大变化,就是重心后置。心意拳却一直保留着重心前置的拳架,尤其是四把锤功法套路,整个身子都倾斜前俯了。形意拳重心后置,似乎自带防借力防佯攻作用,而到底是不是这样?咱们一步一步来说。首先我们要知道,心意拳与形意拳,都是讲究拳架与拳势的。拳势即是动起来的拳架。这里直接灌输一个概念:形意(心意六合)拳是过程打人,定位拳架的时候,已经是打完之后的事了。所谓攻击,就是从一个拳势贯穿到另一个拳势的过程。而练功用的拳架跟实战用的拳架虽然是一套拳架,但其内涵却是不同的。以练功为主,必须自找苦吃,强化弱处,而实战应用的时候,则是反过来,努力去发挥所长,让对手别扭。好的传承,即是在练功的时候,捎带把应用的感应培养出来了。应用高妙拳架,就跟烹饪好鱼是一样的。越是鲜美的好鱼,越是追求原汁原味,对厨师功力的要求也就越高。一盘上升到道艺层面的美味,甚至跟厨师的秉性都有关系。不是你得着一条好鱼,你就一定能吃得上美味。有的食材很挑剔,做不好不但不好吃,反而会难吃。只是图个能吃,胡乱一炖,糟蹋了食材。武术传承也是一样,不少的好拳架,因为功法不对功力不够,而胡乱被糟蹋了。好拳架即是功架又是发挥,功力不到,难以发挥。功力到了,好比厨艺到了,可以把普通食材做成美食,遇着好食材,自然就更绝更妙!所以真传,就是即传功法,又传打法,而不是学个拳架,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出现问题也看不出来,只能以表演风格来划分。不要把破坏说成是进步,好比经典的钢琴曲,是作曲人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下了大心血才创作出来的,而后才成为名篇。流传到现在,哪怕过了几个世纪,都用不着你创新,你能原味演奏下来,你也已经是音乐大师了。所以本篇探讨,咱们只探讨理想状态的好鱼与好菜,至于被糟蹋了的那些,不说也罢。内劲、暗劲、中和,即是顾打一体——我们探讨传统武术的优势,九成人是与养生、打击要害、冷兵器环境扯在一起的上篇说到内劲、暗劲、中和,即是顾打一体。而顾打一体的拳法,它的单纯一击,却内涵综合劲力。这一种拳技,往往是“短打”,因为只有短打才足够给出相应的发挥可行性。比如即要有拳又要带肘,那必然是要有个“肘法”突出的,也就决定了你的胳膊不能够完全伸直。含曲,不光是为单一发力,更是为了拳架作用。不是每一种拳都强调架与势的,就架而言,并非广义的套路动作成为拳架,而是真正能“架得住”的才算,这个形意拳独具奇妙,它最擅长的就是迎门对枪。所以很多单一的攻防中和了,防守中带着迎击,而非先防后反击;攻击中带着防守,都是同步一体的,而非打击之后迅速回归防守状态。如果把心意拳与形意拳的拳架动作,单一的理解成单一方向的合力一击,那么这个特殊的拳架便失去了相应的意义,它就未必会有真正放开来一击的威力更强!所以很多人认为传统武术,根本也是因为这个思路,即——论单独一击,愧不如人,靠的是招式的灵活。而另一种盲目骄傲的人,又揣测形意拳半步崩拳的无敌传说,民国时代形意拳名震天下的威势,幻想有不为广传的内功,幻想其发力超过现代搏击许多,反认为弱点却是太过注重全力重击,而组合不够,破绽太多。这就尴尬了,这两类群体组成了爱好者中的九成,得罪不起,不能直接纠错,但如果不往深处说,又根本没有探讨的意义,哪怕我夸赞心意拳一万句好,它是什么现状还是什么现状。维护一个人的梦想很伟大,但鼓励一个怀着幻想的人去挨揍,则是不道行为了。其实自己也知道,面对搏击,公平的,不作假的,自己是会挨揍的。而大多时候,我们探讨传统武术的优势,九成人又是与养生、打击要害、冷兵器环境扯在一起的,不谈这些,就必然面对那个尖锐而无奈的话题——能不能打。这其实是一种不自信,而这种不自信,并非源自练而无用,而是源自一知半解,本来就不知练的是什么,指导打法依然是现代搏击的了,训练却不是最匹配的。现实很少有从拳架上去探讨的。即便讲到打击要害,大多理解也是凭借速度与突然性(突袭、偷袭)去直接的打击。但实际上,心意拳与形意拳要打击要害,对手是根本逃不掉的,只要有交手,就能给打上。速度与突然性只是其中两个条件,它的绝对优势是拳架的完善性。如果不是迎击状态,那么你就得含着追击,即你的践蹿不是拉近二人贴身就算到位,而是要贯穿对手,使他逃避无用。没有这些,形(心)意拳徒有虚表。至于探讨不到这块的原因也不讨论了,作为形意拳传承人,对于铁式描写武技也有不懂的内容,主要原因应该也就是除此之外大家没能谈到这部分的原因,就类似铁萼奇兰也有很多不懂的知识一样,平时积累的经验不多,自然就不能去理解感触化呈现的描写了。大众疏于探讨的,就有铁萼奇兰反复强调的——中和之力与拳架之用。除此之外,其实挺容易糊弄的,浅显反而易懂。当今网络发达,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各种挂着真传之名的视频满手机都是,一个身大膘肥的聪明人,靠着视频自学自悟,都可能模仿得比原版甚至都强。这种人若是大着口气标榜正宗,你不服他合着一身膘块抡你,恐怕八成爱好者是没能力反驳的,而那些“教会”他的视频,反而也成了“大家都一样”的证明。在这种传武圈子活动多,传武技术又烂大街的时代,你真要维护传武,还就得把深入的内容生动的保存下来。这就说道感触化描写了,它正是为了描写的真实性。然后我们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内容,值得用感触化去描写?以扎枪为例,说说形意发拳的中和之能——如拳谱言:出手如钢锉,回手如钩杆以二人对扎枪为例,可以各刺各的,这就有了存失误与互中的可能。如果只是凭借速度与突然性,也就必然存在你扎了别人,别人也扎了你的情况。实战不是游戏,不是你先命中了人,别人就输一分,且停下手来重新开始。实战是以小损失换得大胜利,甚至有豁出去挨你一下,反而要你命的打法。然而,是好武术,都是尽量周全自己,破坏对方。这是武术被发明的原因。而心意拳与形意拳,拳谱讲:硬打硬进无遮拦。有这个本事,敢于全力一击,是因为另一句: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什么意思呢?就是心意形意这一击,并不是直直的一击。是攻击就必须有攻防辅助。你可以躲开对方的攻击反刺他;你也可以破坏对方的攻击然后击中他,然后继续躲开,继续破坏……于是,这一击就不是简单的一击了,只是看上去很直白而已。形意拳直直一击的神秘性,主要就在这里,并非什么玄虚的东西。而就破坏,你可以很明确的一磕,也可以很巧妙的一剪,这就有了明劲与暗劲的区分,但无论明劲与暗劲,分两步还是合一势,这个防备是必须有的!这个攻中之防的加强,便是心意拳与形意拳的运行特色,也是硬打硬进无遮拦的仰仗。如拳谱言:出手如钢锉,回手如钩杆。这是必须的两个内在,它表现的直白,是因为中和隐含了。外行是怎么描写一拳之威的?——抗不住,形意拳太厉害了!所以是个外行,大概会这样讲述一个实战场面:某高手一枪扎过去,对手被洞穿咽喉了。或者:某高手一个崩拳打过去,对手当场就不行了。听上去,很容易理解。但这种理解,只是文字理解,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一枪什么样子,这崩拳什么样子,所以你脑海中大概就是网上随便找到的视频那个样子,但你认为那有奇能。如果是个一知半解的人,他大概会引入自己的理解,这样讲述:崩拳速度太快,劲力太大,一个崩拳打过去,对手都来不及招架,被一拳重伤,痛苦不堪。然后他会告诉你:崩拳似箭,五行属木……因为是整劲,所以抗不住,形意拳太厉害了!民国的时候,出现了大批的宗师云云。再细问,怕就问不出什么了,总之有内功,有真传,有苦练。他并不知道,这一拳与别的速快快、劲力大的拳比,它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他心中隐约感觉是不一样的,但他只能理解到这一步。那为什么不直接去练速度与劲力?为什么还要死守着一个或者弓步或者并步的死板架势?非用这个古怪的架势去发挥速度与劲力?只是为了继承传统武术这一落后的民族遗产,而产生的一个伟大的情操?无论爱好者还是习练者,不能真正扎进去思考就永远是票友思路,一旦参与到理念发表,便会偏向无知。若把无知当真理,则越是诚恳,越是有威望,则越是浪费听众的时间,甚至生命。如果你真是一个喜欢搜索武林传说的朋友,你总结描写丰富一点的场面,大概会发现,很多门派的老前辈,对待对手的时候,总是伴随着一个词汇——不慌不忙,然后总是等到那个身枪力大的傻逼一拳打到自己鼻子尖的时候,一个金丝缠腕或者顺手牵羊就把人制服了。而结局也往往是打飞到几丈开外,甚至扔过墙头,扔到房子上的都有。这个场面不模式吧?你相信那些了不起的前辈,就是耍了这么一个花样么?不顺手牵羊不足以表现巧妙,不扔出丈外不足以表现厉害,有了这两样,去他什么的崩拳还是劈拳吧!只能惋惜,讲述者的想象力与知识量是多么的淳朴高手实战,不是提前预备好然后打上了——反复就一下,打去就好使,这是遇见同一个碰瓷的流氓了如果只讲成法(结果表现)而不讲内在过程,那么一切的趣味都不在武技之内,你将不因这一拳的精妙而动心,让你亢奋的是与你有关的那个你根本就不认识的人(祖师爷)赢了!有很多爱好者,爱好的时候略固执,一旦从学成为习练者,整个人的精神都不好了,智商也下来了,还说不得。如果要尽真实的描述讲解,则必须把拳中“隐藏内容”呈现出来。既要讲解透彻,又要让没有经历过的读者,感受到一种真实的触觉。所以书就慢慢厚起来了,然而没有一句废话。小说,不是为了立传做广告,而是留下真实技艺与案例,以及宗师人物的人生故事给我们感怀、感受、吸取长进的,这也是历代先师的盼望。文中螳螂拳挨打、通臂拳挨打、八极拳挨打,阅读感受都不太一样,而且比形意拳与心意拳要容易理解的多。这就对了,不同的拳是不同的滋味,挨形意拳打的感觉,还真就是迷迷糊糊但就是没脾气。对应上一章节,听起来,一个崩拳过去很明白了。但实际上,为什么没躲开,为什么招架没起作用,为什么力量那么大?都是秘密。特别是为什么遮拦无用?真是挨过真正崩拳,会明白,有一种遮拦无用的委屈感与恐慌感。这才是内家拳中“内”的感受。也只有你获取了这些,才能够真正做到全力一击,而无后顾之忧。高手实战,不是提前预备好然后打上了。得是形成一个运动形态,然后碰上哪下是哪下,回过才总结用了什么与什么。所以千变万化,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东西。所以描写起来,跟老师讲手拆招,结果说在前头是不一样的。必须是某个状态碰上某个状态,然后形成某个状态……因为写的是这个状态,所以会出现:哪怕结果是同一把拳,但每次跟人动手都不一样,而不是千篇一律,一拳打上去,对方躺下了,又遇到个人,又一拳打上去,对方躺下了……反复就一下,打上去就好使,这是遇见同一个碰瓷的流氓了。铁萼奇兰作品中不提倡“一家伙搁上去对方就交代了”的打法——你可以做到一家伙搁上去效果很强,但你不能幻想你总能成功关于有地方看不懂的问题,微观探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角身兼心意与形意两门拳法,而放在那个时代,这两门拳是一个拳名的两个传承,甚至形意拳是必须含有心意拳内容的。一个理想的心意或形意拳家,他是必然懂得心意拳也懂得形意拳的,兼备两者的优势与特点。因而小说没有刻意的去强调哪部分是心意,哪部分是形意。最早考虑到心意拳与形意拳都很保守,读者不会去纠结太多的技法细节。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传播,大多读者自身就已
本文标题:(36)全力一击的心意拳靠什么周全自己?反复就一下打去就好使这是遇见同一个碰瓷的流氓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1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