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56号教师奇迹读后感
惩处要得当,家才最温暖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书里全面而详细地阐述和介绍了雷夫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有效行动。字里行间处处渗透出雷夫老师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智慧。雷夫·艾斯奎斯是一位非常特殊和出色的教师,他用这样一个范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们也能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教师获得力量,也许,在未来也会创造一个奇迹。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一个普通的最基层的老师,竟然获得了总统颁发的“国家艺术奖章”,感动了整个美国社会,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会施魔法的老师?读完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师角色,不自禁地感叹:做教师就应做一个像雷夫这样有追求的教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第一部分,命名为“家最温暖”。而第56号教室成功地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都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在雷夫和孩子们看来,56号教室就是她们的家,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比得上这个温暖的家。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们可以信赖的依靠,最重要的是,他讲求纪律、公平。他告诉我们,纪律必须合乎逻辑,惩处要得当!“老师必须维持教室里的秩序,但千万别忘记纪律的基本真理: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惩罚必须和罪行相称,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提及“处罚”,人们总是联想到学生敌意的目光、设防的心灵;教师蔑视的眼神、愤怒的吼声;还有“停课”、“罚站”、“罚写”等名目繁多的惩戒样式……然而,处罚不应只是“雷霆万钧”的“硬气功”,更可以是“和风细雨”的“软太极”;罚应该有一种“随‘纠错’潜入,润‘改正’无声”的超然境界。有学者认为,处罚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惩戒功能,一是补偿功能。这两个功能是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同时,忽视其中的任何方面都可能导致罚不得当,这是许多罚不得当产生的思想根源。先说惩戒性功能,通过处罚,可以使犯错误的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一定程度的痛苦,从而使其以后将犯类似错误时心存恐惧,这能避免有些错误的发生。同时,这还等于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不能分担。从而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良好意识。再说补偿性功能。受教育者犯了错误,一则破坏了集体的良好的秩序,二则对自己的成长(包括身体、思想)也或多或少造成了损失。这就需要通过处罚来恢复被破坏了的秩序,同时弥补对错误者自己的损失。忽视惩戒性功能,就会使处罚丧失其严肃性,从而会使学生养成对自己行为不负责任或避重就轻的习惯。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过分强调处罚的惩戒性功能而忽视处罚的补偿性功能。学生总是把接受处罚看成是别人强迫自己的,不是心甘情愿的,学生或应付老师的处罚,今后即使犯了错也总是千方百计逃避老师的处罚,这样处罚不会收到希望的效果,甚至可能向反方向发展。关于这点我深有体会。有一次,班上有一位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把他叫进了办公室,问:“你为什么不按时完成作业?”学生答:“我不会做。”“不会做为什么不问?”学生不回答,师生之间形成了一时的僵局。我以为学生被问得哑口无言了,于是布置了处罚任务:“你无故不按时完成作业,犯了错误,下去之后把今天讲的内容给我抄一遍交来。”学生满脸的不高兴,一言不发出了办公室。而第二天,学生没有把抄写任务完成。我大发脾气!现在深思这个问题,我发现我的处罚方式是不当的。……首先,我叫学生进办公室时,是用的训问的口气,“不会做为什么不问”更近于逼问了。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了对抗情绪,即使心里有话也不愿说出来。后面的处罚任务布置也十分武断,学生完全了解不予接受,或是即使完成了也是迫于老师我的威压,势必对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想: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主要应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一些问题,不懂的地方要主动向老师请教。然后因势利导:“你看,你没有完成作业,这对你自己有多大的损失呀?不能这么就算了,做点什么来弥补呢?”经过这番工作,这处罚就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有利于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补偿错误所造成的损失也是给犯错误的学生指出出路的一种有效办法。我想,要当一名好教师,不仅要具有聪明的才智,而且要需要足够的教学机智,能够处理好各种问题。要学会用优雅、成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要能够以超然的角度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雷夫老师的教育信念和观点,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教学方式和管理形式,他举得每一个例子,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我会结合实际,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我会冷静思考,理智判断,正确选择得当的处罚方式,努力把我们的教室打造成为最温暖的家!撰写者:周海艳2011-6-20
本文标题:56号教师奇迹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2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