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青水畲族乡争创“五个一流”实施方案
1青水畲族乡争创“五个一流”工作方案一、发展定位(一)总体要求:利用三年的时间,即2005—2007年,把青水畲族乡建成依托三明—永安城市联盟,走在全省前列的、文明的、富庶的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强乡。(二)目标任务:到2007年,畲乡各项主要经济和社会指标位列全省18个少数民族乡第三位,个别指标力争第一位,实现“保三争一”目标,即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65亿元,年均增长1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8亿元,年均增长10%;工业总产值达2.41亿元,年均增长25%;财政收入480万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5096元,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达4000万元,年均增长20%。(三)主攻方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步伐,重点把套种高效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打响“天宝岩”茶叶特色品牌,扎实推进“三地”战略,逐步形成“万亩优质烟叶基地、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和万亩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实现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二、工作重点在永安市“强市富民,保十争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指引下,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以加强各级执政能力建设为主要保障,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主要举措,以推进全乡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繁荣进步为主目标,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工作机制、一流的干部队伍、一流的领导班子。(一)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1、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2——烤烟。在“积极推广、普及良种、主攻质量、增加效益”上下功夫,加强烤烟生产的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系列服务等工作。全面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和集约化烘烤技术,使畲乡烤烟生产质量、产量、效益再上一个新台阶,力争今后三年建成万亩高山优质烟基地,进一步巩固畲乡烤烟支柱产业地位。——林竹。按照《畲乡林竹产业规划》抓好实施。以现有竹林为基础,垦复低产竹林为重点,新植扩延为补充,加工增值为龙头,使竹业经济走上一条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把全乡21个村分为“林竹加工区,竹林培育区,商品林培育区”分类经营,争取做到每年扩鞭毛竹、新植中小径竹4000亩,到2007年全乡完成三个“一千”(苦竹示范基地1000亩,毛竹示范片1000亩,西南桦与光皮桦示范基地1000亩)工程,总的面积达到5万亩,建成短期工业原料林基地5000亩,使林竹产业成为畲乡继烟叶之后的又一新的支柱产业。——茶叶。注重基地建设和规模经营,适时建立相适应的加工、保鲜和运输等服务体系。实施“名牌”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引导和帮助做大做强规模,打响“天宝岩”茶叶品牌,三年内投资1950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绿色食品”茶叶生产车间,每年新植2000亩以上茶园基地。同时努力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天宝岩”茶叶后道的包装工作,提高茶叶制品的经济效益,争取到2007年使基地茶园面积达到1万亩,年产优质茶500吨以上,年创产值3000万元。——蔬菜。积极应对市场,广泛发动农民,利用山地和新垦茶园,大种以莴苣、辣椒、槟榔芋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并继续引进其它优势品种,扩大生产规模。实施“特色”战略,灵活地应用独特的高海拔的地理优势,提高无公害蔬菜生产效益。以60003亩无公害飞桥莴苣种植为重点,逐年扩大新品种规模,实现年新增1000亩以上,争取到2007年建成万亩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养殖业。大力发展樱桃谷鸭、山地土鸡(斗米金鸡)、竹山养羊等畜禽养殖业,并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规模。到2007年,力争年饲养樱桃谷鸭规模达到60万只,培育扶持重点养殖大户10户,年创产值突破千万元;力争利用山地年饲养土鸡(斗米金鸡)规模达到30万只,年创产值600万元;力争利用竹山年饲养羊规模达到5000只,年创产值达到100万元。——食用菌。做强食用菌产业,实施“规模”战略,借助外界技术、资金,通过筹建食用菌发展公司,三年内实现优质菌种的开发、栽培、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化目标,争取到2007年使全乡食用菌培育规模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6万平方米。2、着力推进资源的深度开发。继续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抓好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学会利用资源拓市场。对矿产资源产权实行有偿转让,扩大开采范围,提高开采质量。计划与市煤业公司投资3600万元合作开发新村东片煤矿,力争三年内实现高质量开采,使全乡原煤年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此外,寻求向矿产资源的深度加工和精细化工方向发展,提高矿产的附加值,做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增强畲乡经济实力。3、着力培育旅游资源优势。以全市旅游业和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为契机,充分利用畲乡自身独特的高海拔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把畲乡建成具有深厚民族风情特色的生态型旅游休闲避暑胜地。按照分期实施、重点开发的原则,采用股份制形式吸引4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投资,有步骤地对永宁桥古戏台、开闽王王审知之母“徐氏夫人墓”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挖掘和保护,争取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大腔戏、傩面舞等人文艺术,玉顶睡女峰、天宝岩保护区“琼山天池”等自然景观及畲乡风情园、生态茶园等进行整体包装开发。按畲乡风情园建设(总体规划占地面积250亩,投资1500万元),分步实施年内推出招商,主动融入三明大金湖旅游经济圈,使之成为畲乡新增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带动第三产业发展。4、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要继续抓好乡村道路建设工程,改善交通条件。在全面完成少数民族村道路硬化的基础上,今后3年采取分段改造的办法,逐步完成建永线青水段龙吴-龙头(全长16公里,投资1600万元)的道路拓改,并改善其它道路路况,争取到2007年全面实现21个村主干道硬化,力争三年完成48.5公里,全乡道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疏缓交通瓶颈制约。二是投资200万元,分三期建设,到2007年完成21个村广播电视联网工程,丰富畲乡居民的文化生活。三是认真做好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完善集镇配套设施,结合风情园、第二农贸市场等建设打造畲乡以民族风情为特色的商业街,把青水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富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乡。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项目争取资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畲乡农业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5、着力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平均每年培训农民5000人次以上,努力造就一支具有一定规模、专业结构合理、技术开发和推广能力较强的科技队伍,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乡、村、户三级科技示范推广网络;提高学额巩固5率,增加教育投入,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稳定教师队伍;加快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进一步丰富乡村人民文化生活。到2007年,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广播电视入户率达95%以上,对接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信息平台。电话入户率95%以上。提高卫生医疗水平,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继续加强乡村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逐步完善现有的卫生院配套设施,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中心院创办水准;加快卫生饮用水工程建设,逐年提高自来水入户率,改善乡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力争到2007年实现自来水入户率达100%;继续抓好文化中心和村文化俱乐部的建设,发展和推广大腔戏、小腔戏等具有畲乡特色的文化。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继续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全面推行“三结合”,提高计生队伍的素质和业务管理能力,完善乡技术服务所和村计生室,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深入开展计生政策的宣传,优化农村人口结构;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防止和控制农田污染和水污染,使畲乡山青水秀。(二)争创一流的服务水平1、提高综合服务。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畲乡人居环境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辖区内党建、文化、教育、卫生和法律援助等工作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文体设施服务体系,完善畲乡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为畲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综合服务,实现畲乡“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2、开展生产服务。建立健全“农业155”服务网络、农业技6术推广网络,抓科技推广典型村,强化“村会协作”等科技服务方式,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举办各种培训,发展科技示范户,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作用,努力把培训、示范、推广、服务融为一体,促进畲乡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以茶果协会、科学育竹协会等一批专业合作组织为主,通过这些组织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供求信息,确保农副产品通过他们打入市场,确保农户生产顺利,增产增收;扶优扶强经营优质烟叶、茶、高山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延伸特色产业链条,同时,每个村重点培育1-2户科技含量高的综合型经济大户,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经济大户的示范作用,促进农民增收。3、拓展市场服务。通过劳务培训,组织劳务输出等形式,引导农民外出务工,为畲乡农民开辟新的增收途径;结合危旧房改造和住宅建设,筹建农贸市场,落实小城镇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大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力度,带动畲乡小城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推广“天宝岩”茶叶公司通过股份合作建立的利益分配机制及品牌策划经验,培育新的农业龙头,筹建高山无公害蔬菜、竹制品等营销性质的公司,发挥其对畲乡农业“联农户、带基地、拓市场”的作用;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指导农民按法律程序寻求法律帮助,引导农民做知法、守法、用法的新型农民,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争创一流的工作机制1、健全运行机制。一是工作决策前移。坚持“党委、政府一起决策、一起落实,人大、纪委关口前移,强化事前、事中监督”的工作机制。二是工作部署落实下移。一方面,下派干部到村情复杂、工作薄弱的村驻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另一方面,选调干部集中精力抓项目,推进项目工作。三是探索7乡—村—协会的运作办法。根据林改后的实际,安排部分干部到林业协会等各种组织帮助工作,引导、发展壮大各种协会。四是建立村级组织和村级事务管理细则,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2、完善激励机制。创新干部评价机制,赋予德、能、勤、绩新的内涵,以项目考核干部、培养干部,公正评价干部。大胆奖励工作有为者,设立贡献奖、岗位能手奖、引进项目奖、争取资金奖等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完善“事随人走,钱随事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机制,大胆使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主战场上的作用。3、创新监督机制。一是完善科学决策,加强民主集中制。从制度上规范重大事项报告及决策工作,提高决策水平,促进各项决策的落实。二是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加大政务、村务公开力度,实行民主听证制度,保障和落实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权和监督权,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四)争创一流的干部队伍1、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实现“五个好”乡党委和党支部为目标,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2、切实抓好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继续开展以“支部比活力,支书比业绩,党员比贡献”为载体的“三比”活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保持和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级各类组织中的先进性和领导核心地位。健全农村党员参政议政制度,赋予农村党员大会实质性内容,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考评督查制度,完善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员发展工作,把能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能人作为8重点发展对象,完善党员队伍。3、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素质。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活动,继续抓好“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四方面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党和政府的各项农村政策得到贯彻执行。4、切实完善干部管理新机制。逐步实现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完善和强化突出工作业绩、注重最终成果的干部考核机制,体现公开透明、充分发扬民主的参与机制,接受各方监督,严格把好关口的约束机制以及干部正常的退出机制等制度和办法。(五)争创一流的领导班子1、围绕执政水
本文标题:青水畲族乡争创“五个一流”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2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