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群塔作业防碰撞安全专项方案
群塔作业防碰撞安全专项方案第1页共19页目录一、工程概况………………………………………………2二、编制依据………………………………………………3三、危险源分析及对应安全技术措施……………………3四、安全使用措施…………………………………………5五、应急措施………………………………………………12六、应急预案………………………………………………13七、塔机升节申请表………………………………………18群塔作业防碰撞安全专项方案第2页共19页一、工程概况:1、*******工程位于********,工程由地下二层和地上5幢楼组成,其中1#、4#楼为45层住宅楼,高度为143.900m;2#楼为43层住宅楼,高度为135.150m;3#楼为40层住宅楼,高度为120.450m;15#楼为56层公寓式酒店,高度为186.890m;总建筑面积为128021.93平方米。2、本工程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地质基础由******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勘探,图纸设计由*****建筑设计院负责设计,监理单位为*****建设项目咨询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六建设公司、*****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3、安装具体部位详见平面布置图,塔机型号见下表。塔机编号楼栋号型号厂家安装单位施工单位1#1#楼QTZ80长沙中联重科湖北裕恒公司中天建设2#2#楼QTZ80长沙中联重科湖北裕恒公司中天建设3#3#楼QTZ63世峰武汉虎威公司三江建设4#4#楼QTZ125江麓建筑机械湖北裕恒公司中天建设5#5#楼TC7035B长沙中联重科--正太建设4、1#塔初始安装高度28m,起重臂安装长度50m。2#塔初始安装高度22m,起重臂安装长度50m。3#塔初始安装高度28m,起重臂安装长度55m。4#塔初始安装高度22m,起重臂安装长度50m。5#塔初始安装高度25m,起重臂安装长度55m。5、1#塔机与2#塔机中心间距78m,起重臂重叠半径22m;2#塔机与3#塔机中心间距88m,起重臂重叠半径18m;2#塔机与4#塔机中心间距76m,起重臂重叠半径27m;3#塔机与4#塔机中心间距108m,起重臂无重叠半径;5#塔机与其它4台塔机起重臂都无重叠半径。6、1#、2#塔吊基础面标高为-9.950;3#、4#、5#塔吊基础面标高为±0.000。1#与2#总高度错开6米;2#与4#总高度错开6米;2#与3#总高度错开9米。7、塔吊安装顺序为:3#机2#机1#机5#机4#机。8、其中1#、2#、3#、4#塔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交叉作业发生碰撞;5#塔吊覆盖区有高压线和市政主道路,与其它塔吊不存在交叉作业;4#塔吊还与相邻工地的塔吊存在交叉作业发生碰撞。为确保塔机使用安全,特编制该专项方案。4、塔吊参数群塔作业防碰撞安全专项方案第3页共19页塔机型号最大起重力矩最大工作高度工作幅度最大起重量回转机构r/min顶升结构m/min1#、2#QTZ80800KN/M164米508T0~0.830.553#QTZ63630KN/M140565T0~0.40.54#QTZ1251250KN/M180米508T0~0.90.45#TC7035B2500KN/M208米70装5516T0~0.60.65、塔吊产权单位:1#、2#、4#塔吊产权单位为湖北裕恒设备租赁有限公司;3#,5#塔吊产权单位为武汉市华明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二、编制依据: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166号令);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3.《武汉市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与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武建2008142号)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5.《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6.《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7.《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8.武汉市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办法;9.各塔机使用说明书;10.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三、危险源分析及对应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区域范围外有高压电线和在建高层建筑,其中在建高层建筑不在塔吊覆盖范围,高压线在5#塔机起重范围内,与5#塔吊垂直距离约为23米,且超过施工围墙,覆盖到城市道路,故5#塔吊不得转向西北角,采取回转限位等技术措施保证安全使用;4#塔吊与隔壁工地塔吊存在作业覆盖区重叠,采取回转限位等技术措施保证安全使用。根据现场塔机布置及周围环境,分析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可能导致危险的情形,针对危险情形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表,各塔吊分别依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群塔作业防碰撞安全专项方案第4页共19页序号危险源危险情形分析主要安全措施11#、2#、3#、4#多塔作业1、相邻塔起重臂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起重臂相撞2、作业过程两塔同时进入交叉区域,起重臂与钢丝绳或吊物相撞1、相邻塔机高度错开;2、控制施工进度,合理安排附着;3、夜间设置红色障碍灯;4、建立加节顶升审批制度。1、制定塔机避让规则;2、设置塔机进入交叉区域报警装置;3、加强指挥,向作业人员安全交底;4、设置临近回转限位的减速报警装置;3、作业过程一塔吊钩未升到安全高度突然停电,风力推动塔机向相邻塔旋转相撞4、非工作状况塔机吊钩未停置在安全范围,风力推动塔机起重臂与钢丝绳相撞1、配备回转刹车备用电源;2、备用限制回转的木楔;3、实施突然停电时的应急措施;1、规定非工作状况吊钩停置位置;2、向作业人员安全交底;3、加强专业检查和监督检查;2天气变化、触电雷雨天气雷电导致触电1、大雾天气、大风大于5级时停止使用;2、每台塔吊塔尖安装避雷接散器,设置避雷措施;3停电1、工作状态突然停电,惯性或风力推动起重臂相撞2、非工作状态风力推动起重臂相撞3、配备回转刹车备用电源;4、备用限制回转的木楔;5、对回转进行限位,塔吊上设置红色警示灯;6、设置临近回转限位的减速报警装置;7、拆除回转高速档;8、在地面设置锚固点。9、提前减速,机械制档。4钢筋、木工加工棚等在3#、4#、5#塔吊的起吊半径范围内重物未固定牢固,发生坠物打击钢筋棚、木工加工棚、安全通道和现场办公室等现场所有钢筋棚、木工加工棚、安全通道、办公室及所有在塔吊起吊半径范围内的临时性设施搭设双层硬质防护棚;5塔吊司机、指挥工作业人员操作不当1、制定交接班措施2、作料人员经过培训,持证上岗;3、向作业人员安全交底65#塔吊临近道路起重臂吊物越过道路发生高空坠物1、划定工作区域,配备专人指挥;2、对回转进行限位,限制在工作区域;3、设置塔机回转限位装置;4、塔机非工作状态下吊钩与地锚固定;75#塔吊临近高压线1、吊钩及吊钩钢丝绳碰撞2、吊运过程中物体坠落1、对回转进行限位,限制在工作区域;2、设置塔机回转限位装置;3、划定工作区域,配备专人指挥;4、高压线覆盖区域对高压线进行搭防护棚处理,高压线防护棚应有专项方案设计。84#塔吊与隔壁工地塔吊作业覆盖区重叠1、作业过程两塔同时进入交叉区域,起重臂与钢丝绳或吊物相撞2、作业过程一塔吊钩未升到安全高度突然停电,风力推动塔机向相邻塔旋转相撞3、非工作状况塔机吊钩未停置在安全范围,风力推动塔机起重臂与钢丝绳相撞1、设置回转限位装置;夜间设置红色障碍灯;2、制定塔机避让规则;3、设置塔机进入交叉区域报警装置;4、加强指挥,向作业人员安全交底;5、配备回转刹车备用电源;6、备用限制回转的木楔;7、实施突然停电时的应急措施;8、规定非工作状况吊钩停置位置;9、向作业人员安全交底;10、加强专业检查和监督检查;群塔作业防碰撞安全专项方案第5页共19页根据现场塔机布置及生产要求,分析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可能导致危险的情形,针对危险情形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表:序号危险源危险情形分析主要安全措施11#、2#、3#、4#塔吊作业1、相邻塔起重臂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起重臂相撞1、相邻塔机高度错开;2、控制施工进度,合理安排附着;3、夜间设置红色障碍灯;4、建立加节顶升审批制度。2、作业过程两塔同时进入交叉区域,起重臂与钢丝绳或吊物相撞1、制定塔机避让规则;2、设置塔机进入交叉区域报警装置;3、加强指挥,向作业人员安全交底;3、作业过程一塔吊钩未升到安全高度突然停电,风力推动塔机向相邻塔旋转相撞1、配备回转刹车备用电源;2、备用限制回转的木楔;3、实施突然停电时的应急措施;4、非工作状况塔机吊钩未停置在安全范围,风力推动塔机起重臂与钢丝绳相撞1、规定非工作状况吊钩停置位置;2、向作业人员安全交底;3、加强专业检查和监督检查;23#、4#塔吊作业1、非工作状况塔机吊钩未停置在安全范围,风力推动塔机起重臂与钢丝绳相撞1、规定非工作状况吊钩停置位置;2、向作业人员安全交底;3、加强专业检查和监督检查;2、钢筋棚、木工棚等加工场现场临时设施在塔吊的起吊半径范围内钢筋棚、木工棚等加工场现场临时设施在塔吊起吊半径范围内的临时性设施搭设双层硬质防护棚;35#塔吊作业1、非工作状况塔机吊钩未停置在安全范围,风力推动塔机起重臂与钢丝绳相撞1、规定非工作状况吊钩锚固;2、向作业人员安全交底;3、加强专业检查和监督检查;4、控制不在北面施工作业;2、钢筋棚、木工棚等加工场现场临时设施在塔吊的起吊半径范围内钢筋棚、木工棚等加工场现场临时设施在塔吊起吊半径范围内的临时性设施搭设双层硬质防护棚;划定工作区域,配备专人指挥;42#、3#塔吊顶升加节时交叉作业顶升加节时动塔与不动塔发生碰撞1、向作业人员交底;2、加节时分别对相邻塔吊派专人监护、指挥;四、安全使用措施:(一)安全技术措施1、根据各栋楼施工进度,保证相邻交叉塔机合理错开高度,每次升节或附着均应实行升节审批制度。各塔机拟附着位置及悬高见下表:群塔作业防碰撞安全专项方案第6页共19页塔机初装高度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第四道第五道第六道第七道第八道第九道塔吊安装总高附着点(间距)附着点(间距)附着点(间距)附着点(间距)附着点(间距)附着点(间距)附着点(间距)附着点(间距)自由高度1#28m8.15m(18.1)26.15m(18)44.15m(18)62.15m(18)80.15m(18)98.15m(18)116.15(18)134.15(18)15.90m160m2#28m17.95m(27.9)35.95m(18)53.95m(18)71.95m(18)89.95m(18)107.95(18)129.95(18)/18.10m154m3#30m22m(22)40m(18)58m(18)76m(18)94m(18)112(18)//23m135m4#22.4m26.15m(26.2)44.15m(18)62.15m(18)80.15m(18)98.15m(18)116.15(18)134.15(18)/15.80m150m5#35m24m(24)48m(24)72m(24)96m(24)120m(24)144(24)168(24)19216m208m2、调整塔机回转电路,取消塔机回转高速档。3、增设回转刹车备用电源即蓄电池,塔吊在工作状况时对其进行充电。工作中突然停电,应使用备用电源对塔臂进行制动。4、每台塔机上预备4块木楔,遇停电情况除利用备用电源回转制动外,还应及时将回转齿圈与回转小齿轮用木楔楔紧,防止风力推动起重臂旋转碰撞其他塔机或建筑物。来电时将吊钩收回后应及时将木楔松脱。5、设置障碍灯,夜间施工时,红色障碍灯必须打开。提醒两台夜间施工塔机保持安全距离。6、做好防雷接地措施,塔吊基础施工时预埋5×40镀锌扁铁接地,扁铁一端埋入土层深度大于1.5米,另一端采用不小于35mm2的BVR绿/黄双色线接地电缆与塔吊标准件连接,要求连接牢固可靠,避雷针应高出塔尖2米。(二)使用作业具体规定:1、风力达到5级及以上或回转刹车失灵或起重臂定位较困难时,严禁塔机作业。2、塔机司机每班作业前,必须检查回转刹车是否灵敏、可靠。3、塔机回转时,必须提前减速,接近目标区域前低
本文标题:群塔作业防碰撞安全专项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3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