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西方文化概论ppt(赵林)2
西方文化概论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第一节基督教的早期发展一、基督教的“两希”传统(一)律法主义的犹太教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的统治之下,产生了浓厚的不幸意识。同时,由于反抗无果,犹太人又产生了一种深沉的罪孽意识。犹太人的大致生活区域希伯来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希伯来文化对基督教的影响a、圣教历史b、罪感文化c、选民意识摩西十诫基督教对希伯来文化的扬弃a、民族宗教-普世宗教b、末世论-救赎论c、地上天国-属灵天国d、外在律法-内心信仰(二)耶稣与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初,一个犹太教的支派把加利利的拿撒勒人耶稣认作基督,他们在与正统派的斗争中逐渐脱离犹太教,形成了基督教的雏形。耶稣讲道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三)基督教与犹太教圣保罗被钉十字架外邦人的使徒:圣保罗•从“末世论”到“救赎说”的发展,是基督教最终摆脱犹太教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世界性宗教的重大标志。具有社会解放意义的弥赛亚运动被基督教改造为一种灵魂获救的福音,上帝的国也从人间被搬到了天上。(四)基督教与希腊哲学普罗提诺(浮雕)的新柏拉图主义是联接柏拉图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的中介•如果说犹太教为基督教提供了圣教历史的“肉身”,那么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督教提供了唯灵主义的“精神”。•这种唯灵主义最初以朴素直观的形式表现在希腊民间神秘祭(奥尔弗斯教)的轮回转世说中,然后在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的哲学中得到理论上的提炼和表述,并通过斐洛的“隐喻”神学和普罗提诺的神秘主义最终汇入基督教,成为一套严密的、系统化的神学体系。(五)“基督教真正的父亲”亚里山大里亚的斐洛斐洛试图把犹太教的重要经典《创世记》提高到希腊哲学的思辨水平,他构建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道成肉身”——的理论雏形二基督教与罗马帝国(一)苦难的历程基督徒被投入狮口•自从尼禄初开先河之后,罗马统治者们就一次又一次地对基督徒进行了极其残酷的迫害活动。•到了公元2世纪末叶以后,随着一度辉煌的安东尼王朝时代的结束,更为残暴的罗马统治者们又开始对基督徒展开了新一轮大迫害。(二)基督教的合法化与国教化最后一个迫害基督徒的罗马皇帝戴克里先(284—305年在位)君士坦丁(313年颁布《米兰敕令》)•公元303年,戴克里先(284—305年在位)因宫廷纵火案对基督徒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镇压。•公元4世纪初叶,依靠忠诚的基督徒士兵的支持,君士坦丁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在米兰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利西尼乌斯共同颁发了一个敕令,即著名的《米兰敕令》(又称《宽容敕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经受了250年的迫害之后,终于在罗马帝国获得了合法地位。尼西亚信经(三)基督教与异教文化•公元380年,狄奥多西皇帝发布了一道敕令,要求全体罗马人民“遵守神圣使徒彼得带给罗马人的信仰”。至此,历尽艰辛的基督教终于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的合法化以及教产的迅速增长很快就产生了负面效果,一部分基督徒在财富和权力的诱惑下开始堕落,另一些较严肃的基督徒则发起了矫枉过正的修道运动。(四)修道运动修道院•把繁华的世俗生活和肉体欲望当作魔鬼的陷阱的观点,驱使许多向往崇高道德境界的基督徒隐遁到人迹罕至的荒野中去苦修,结果就导致了独身、贫穷、禁欲和修道运动的出现。•修道运动的创始者是公元3-4世纪的埃及人安东尼,他20岁时因有感于耶稣让财主变卖财产分给穷人的劝勉,弃家到尼罗河畔的德巴意旷野隐修。•西方早期修道运动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当推本尼狄克(约480—550年),公元530年,本尼狄克创建了著名的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并为该院起草了“本尼狄克教规”。三基督教与日耳曼蛮族(一)罗马帝国时期的日耳曼人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制造的铁制武器•日耳曼人是一个庞大的部落群。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从北欧迁入中欧。•在罗马共和国后期和罗马帝国创立伊始,日耳曼人就与罗马人在边境发生了磨擦。•到了公元1世纪中叶以后,罗马帝国在日耳曼蛮族面前采取守势。(二)蛮族大入侵罗马与蛮族的战斗(油画)•4世纪后期(376年),一支日耳曼部落——西哥特人以寻求庇护和为罗马帝国戍边为由,被罗马政府获准渡过多瑙河而进入帝国的境内。•这些野性未泯的蛮族由于不堪忍受罗马官吏的暴虐统治,很快就掉转枪口,成为多瑙河彼岸的其他日耳曼部落大举进犯罗马帝国的先头部队,从此揭开了蛮族大入侵的序幕。•410年,西哥特人洗劫了罗马城。•455年,以“文化破坏者”而著称的汪达尔人再度攻陷罗马。•476年,蛮族雇佣军首领奥多维克废黜了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小罗慕洛斯,罗马帝国从此灭亡。(三)蛮族的皈依日耳曼诸王国(493-526)•公元3世纪末叶,在西哥特人居住的地区出现了最初的教会组织。•西哥特人、东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和伦巴第人等,都在入侵罗马帝国之前就先后皈依了阿里乌派基督教。•在粗俗不堪的日耳曼蛮族王国里,基督教会充当着一个文明教师的角色。第二节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一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一)封建制与庄园经济封建社会的金字架式等级结构•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封建制,它由“宗主”(Suzerain)或“领主”(lord)与“封臣”(Vassal)之间的层层分封的金字塔形结构所组成•这种封建关系中,国王名义上拥有封邑的所有权,封臣只具有租借权,但是实际上封臣在封邑中拥有绝对的权力。作为这个封建关系金字塔的地基而支撑着整个塔身的,就是封邑中的农奴在庄园中劳动的农奴(二)修道院经济中世纪修道院遗址•随着基督教在中世纪成为整个西欧社会唯一的宗教信仰,教会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经济方面,教会从穷苦人的精神抚慰所变成了最富裕的庄园主。到了10世纪,修道院已发展成为西欧最大的庄园主,寺院经济基本上控制了整个西欧经济的命脉(三)西欧封建社会的生活状况查理曼在亚琛的皇宫复原模型(从这位伟大帝王的简陋皇宫,可以想见当时一般人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中世纪的庄园生活并不像后来的浪漫主义者们所描写的那样,充满了田园诗般恬静优美的情调。虽然城堡中的贵族们和教区里的教士们在生活资料方面用不着担忧,拥有吃不尽的粮食、肉类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但是他们的生活条件却十分糟糕•现代科学家们通过对中世纪人的骨骼进行研究,估算出整个封建时代人们最长的平均寿命不过42岁,而在此期间的某些阶段,如黑暗时代的末期,人们的平均寿命甚至还不足30岁二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格局(一)“十字架”与“宝剑”查理曼大帝圣物盒•罗马帝国崩溃以后,西欧社会在长达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各蛮族王国分而治之的状态下•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一方、以日耳曼封建王侯为另一方的教俗之争,构成了西欧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通过《凡尔登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随着查理曼帝国的分裂,西欧社会越来越深地陷入了分散隔绝的封建状态中分裂的查理曼帝国(二)十字军东征十字军进入耶路撒冷•自从1071年耶路撒冷落入凶悍的塞尔柱突厥人之手以后,西方基督徒的朝觐活动不得不中止,圣地也遭到异教徒的破坏和亵渎•格利哥里七世在位时(1073—1085年)就曾经策划组织十字军东征之事,乌尔班二世任教皇时开始付诸实施。首批十字军于1096年在“穷汉”瓦尔特和“隐士”彼得的率领下从法国出发,这群乌合之众后来与由贵族们率领的十字军主力部队汇合在一起,终于在1099年7月15日攻占耶路撒冷•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穆斯林又开始威胁和逐渐蚕食西方人设在东方的那些据点和公国。于是基督教世界又组织了一系列不成功的十字军东征(三)“阿维农之囚”与罗马教会的衰落•1302年,雄心勃勃的法王腓力四世召开了法国第一次三级会议,反对罗马教皇充当法国的太上皇,并推选出法国波尔多大主教继任教皇,即克雷芒五世,并且把教廷从罗马迁至法国的飞地阿维农,置于法王的控制之下。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十年之久的“阿维农之囚”时期(1305-1377年)•1378年,乌尔班六世则在罗马重新组建枢机主教团,与阿维农的教廷相抗衡。于是,继“阿维农之囚”以后又出现了40年之久的“西方教会大分裂”,这种分裂的局面直到1417年才结束。三西欧封建社会的文化状况(一)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加洛林时期绘画(将圣经献给秃头查理)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格局•无望的现世生活一方面使人们热切地渴望着彼岸的幸福,另一方面也使人们无奈地在苦中取乐。宗教活动成为平淡无味的现实生活中的唯一调味品•在彼此封闭的庄园社会中,修道院和教堂成为人们进行交流和集会的主要场所。那些宗教性的集会活动(包括各种宗教圣事和节庆活动)虽然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和阴郁悲凄的情调,但是在严肃的宗教活动之余往往附带有一些娱乐性的插曲,如演出宗教剧和举行节庆游行等等•天国与人间的这种强烈反差表现在中世纪的一切文化作品中(尤其典型地表现在骑士文学和哥特式建筑中),并且培育了一种置根于基督教特有的“痛苦的极乐”的精神氛围之中的浪漫主义(二)教会与大学中世纪的大授课(14世纪后半叶手稿)•在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意大利,早在9世纪时就已经出现了一批研究罗马法的专业学校。11世纪在意大利的波伦那产生了西欧第一个由专业性学校合并而成的多学科性质的学校(studiumgenerale),这种学校被称为“大学”(Universitas)•早期的大学都是隶属于教会的,管理者是教堂和修道院的教士或僧侣,教师通常是地位较低的教士•到了十三世纪。学者的地位与官吏、教士鼎足而三了。13世纪托钵僧团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大学的发展(三)中世纪的哲学圣奥古斯丁安瑟伦阿奎那•与希腊哲学不同,中世纪的西方哲学从来就没有获得过独立的地位,它所讨论的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因此,哲学家们的抽象思想如果不能成为正统基督教信仰和教义的理论根据,就一定会成为滋生各种异端观点的温床•基督教哲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的教父哲学和后期的经院哲学(以公元11世纪为界)。教父哲学所探讨的问题主要在于上帝论、基督论和人性论这三个方面;经院哲学通常又被称为繁琐哲学,它因讲究繁琐的形式逻辑论证而得名(四)骑士精神与骑士文学亚瑟王的第一骑士兰斯诺特向王后奎尼薇尔表示忠诚(水彩画)•骑士的前身是蛮族统治者的军事仆从——武士(Knight)。在十字军东征过程中出现了庞大的基督教骑士团,这些骑士团构成了世俗社会与教会之间的一座桥梁•当条顿骑士团把古老的骑士理想置于宗教光环的笼罩之下时,就出现了一种世俗的骑士理想。这种新兴的骑士理想专注于罗曼谛克的爱情和高雅优美的言行,它构成了中世纪盛期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格调。(五)基督教唯灵主义与哥特式建筑亚眠大教堂•12世纪以后,哥特式艺术作为一种熔铸了浓厚的基督教唯灵主义意韵的新颖形式,成为风靡欧洲的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在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作品——天主教堂中,不仅是那高耸入云的尖顶、充满了怪诞和夸张特点的巨大肋拱、五光十色的花窗隔屏,甚至连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玻璃和每一个精雕细缕的局部都在宣扬着基督教的彼岸精神和灵性理想巴黎宫廷礼拜堂中的上礼拜堂四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一)信仰的松懈与道德的沦丧教士的荒淫(二)教会的堕落教皇利奥十世教皇英诺森十世•从理论上来说,基督教会的神圣职责就是引导有罪的灵魂摆脱世俗世界的种种物质诱惑,然而在中世纪的现实生活中,教会却从根本上背离了自己的天职,成为腐败堕落的罪恶渊薮。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这种尖锐矛盾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的普遍沦丧,从而使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临近崩溃的边缘•教皇和神职人员除了利用权力来兼并土地和兜售赎罪券之外,还把神圣的教职也纳入了金钱交易的范围。神职人员结婚和纳妾的现象也构成了教会道德的一大问题(三)宗教裁判所宗教裁判所的酷刑•1220年教皇洪诺留三世通令,由新组建的多米尼克(或多明我)修会和法兰西斯(或方济各)修会的修道士建立并主持异端审判法庭,直属教皇领导,不受地方主教管辖•1233年教皇格利哥里九世发布通谕,赋予多米尼克修会以审判异端的全权,标志着宗教裁判所的正式产生•1252年教皇英诺森四世颁布了从组织上批准建立宗教裁判所和准许使用体刑的训谕《论连根拔除》,此后不久,宗教裁判所在法国、意大
本文标题:西方文化概论ppt(赵林)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4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