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古代文学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异同-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业
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异同: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同:1思想内容: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2审美体验:田园诗和山水诗给人的审美感受及所具有的审美意义是相同的。都让人感觉到一种清新舒适感,读者已经化为自然的一分子,自然与人已很难分离,这两种诗歌的审美意义便在于能给人提供一种超脱的空间,让人在生活重压背后找到一份闲适,不象边塞和思妇诗那样让人有一种“欲语泪先流”的感觉,也不象军旅诗和咏史诗那样让人有一种“沉郁雄浑”之感。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3内在蕴含:陶渊明和谢灵运生活在玄言诗全盛时期,他们都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人“心远”所以“地自偏”,一心与自然同化,所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才会“欲辩已忘言。”这是老庄“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精品式的体现。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作者的不得志的感伤情绪完全溶进自然的山水中,自己仿佛是“潜虬”只能“媚”自己的“幽姿”,全身心投入自然中去“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钦”,这诗中的山水景物已不是自然物体,而变成同样具有人的情感的意象,作者也仿佛成了其中一员,正如“庄子梦蝶”一样,“不知何为庄子,何为蝴蝶”。田园诗和山水诗合称山水田园诗,尽管两者描写的对象都是自然风光,由于两者生活背景、志趣理想的不同,两位诗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各具特色。1题材不同:二者虽然都描写自然风光,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田园诗在晋代陶渊明形成了艺术颠峰。2说理方式不同陶渊明诗的说理,是通过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进行说理,也就是说理论联系实际。陶诗有很美的意境,他在让人接触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把人引到一种境界中去进行说理。谢灵运的诗有说理的成份,但有留有玄言诗的尾巴。诗人的田园诗并不仅仅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更主要的是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他把那些生活中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写出来,几间草房、几缕炊烟,犬吠、鸡啼,从而让人明白一个道理,这样深入浅出,让人感到更亲切,更崇高。谢灵运因为他的山水诗只是掩饰他对权势的热衷,所以他的山水诗虽然能描绘一些外界事物,但很难表露他的内心思想感情。正因为他不愿把自己仕途失意之情表露出来,才移情山水;所以他的诗凡涉及个人的思想感情时,他总是借一些玄言佛经的词句来装点门面。“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非常确切地指出了他的山水诗的根本弱点,正因为如此,谢灵运的山水诗很多不能达到一个最高境界:情景交融,寓情于理。3语言不同陶渊明诗歌中的语言平淡自然,但又韵味隽永,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谢灵运诗的语言一大特点就是对偶工整,词藻华丽,但有时由于过度追求偶句而显得重复累赘,语言刻意雕琢。4所抒发的感情不同陶渊明:抒发的是决心归隐、乐于归隐的那份欣喜之情。谢灵运:集中抒发失意贵族的那份苦闷和牢骚之情。《咏贫士》第一首所说:“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是余辉?”尽管自己处境维艰、前途坎坷、命运凄惨,但他还是立志要远离“尘埃”,也就是当时黑暗的统治势力,以求永远保持自己的高洁。所以,陶渊明自己立志弃官归隐。因此,田园诗所抒发的是弃官归隐,决心归隐和乐于归隐的那份欣喜之情。以此来抒发自己对污浊社会的愤恨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对于自己的归田园居犹如久被束缚的小鸟冲出樊笼,重返自然一样欣喜。而谢灵运是世袭康乐公,又是在任职期间获罪被诛,他的山水诗大多写于被贬之时。他寄情于山水,把自己那份失意和牢骚显现于自己的山水作品之中。
本文标题:古代文学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异同-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6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