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刘志杰经方医案》-食则汗出案1食则汗出案陈某,男,60岁初诊时间:2010年1月30日病史简要:活动及食热则大汗出近两年,尤以胸及头部为重,大汗淋漓,便秘两年。刻诊:口干渴,饮水多,手足温,背部时常烘热,微恶风,腰痛,尿赤,舌淡边见齿痕,苔黄腻,脉浮洪有力。这个病人,因为这个问题,感到很苦恼,不管冬夏,只要一活动,或者吃点热的东西,就大汗淋漓,自己开玩笑说,都不敢参加宴会。当时,根据他的这些症状,直接考虑是阳明病为主了。因为症状上,有便秘,有燥热口渴多饮,典型的头汗,背部的那个轰然发热,类似于潮热,手足也热,舌苔黄腻,脉浮洪有力。一派阳明里实证和阳明外证的表现。他说,因为便秘和发热,吃了不少牛黄上清丸,只是大便通畅了几次,别的,什么效果也没有。从阳明的角度去分析用药呢,依据有下面几条:1、“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3、“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4、“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5、“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这个病人,津液亏虚是肯定了,也符合“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的这组症候。并且发热汗多,大便硬。是否可以用承气汤攻下?他的这种汗出,可以用头汗的病机去理解,说明上焦阳明里热的厉害。那个大便便秘,不是十分坚硬,就是普通的便秘而已,因此下焦里实,不是很重。重了,就会烦躁甚至谵语的,那才是符合大承气汤的运用指征。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用白虎加人参汤去对治。清热,补津液,津液足了,那个便秘就会解决。那么,他的腰痛问题,又是怎么回事?典型的阳明病,舌象不会舌淡而有齿痕的。这就要考虑太阴水饮的问题了。大家知道,太阴水饮,有个肾着汤证,会腰痛的。“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但是啊,他这个人的腰痛,不是冷痛,就是酸痛而略感沉重。寒象不是很重,因此我感到与这一条的方证很符合:“治大病之后,虚汗不可止,杜仲牡蛎散方。(金匮增补)”杜仲牡蛎凡二物,分等,治之,向暮卧以水服五钱匕,汗止者不可复服,令人干燥。(小品)大病后,气血亏虚,有虚热,汗出不止。杜仲,味辛平。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杜仲偏温,牡蛎偏凉。也是桂枝汤的意思,和调阴阳营卫,收湿化气而已。桂枝汤止汗,也是这个道理。敛湿的作用很强,因此说,“汗止者不可复服,令人干燥。”这个方,可以化湿止汗。同时,又考虑到,舌象是淡而有齿痕,手足温,微恶风,这又是一个太阴的中风证,属于桂枝汤治疗范畴。病人啊,长期发热汗出,喜欢吹风就凉,难免感受风邪。因此,用桂枝汤,可以调和营卫,去风邪,补胃气津液。病人多饮,结合舌象,见到了水饮征象,同时呢,舌苔黄腻的厉害,这就是水热的典型表现。因此,更要解决一下水热的问题,用什么方子较好呢?我选用了“泽泻汤”。泽泻汤,虽然条文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似乎和病人的症状不符,但是,从药症上分析,确是十分符合。泽泻,甘咸寒。主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这个药,咸寒而甘。专门入头和肌表,然后消水降渗。还可以通过化水而生津。是阳明、厥阴药,清热,化水饮而生津。白术,辛苦而温。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要用生白术。白术可以散水湿,消心下的水饮阻滞。寒温并用,去水热,化水饮为津液。泽泻,也要生用,不能炙。头晕目眩,口干口渴,胸闷气短,心下微满,无呕吐,发作时头项后脑等发热等,脉弦滑,舌红苔白腻,或舌淡苔黄腻的,基本都是泽泻汤的方证。白术呢,古人说,利腰脐之间肾气,利水湿,治水湿腰痛少不了它。药症上来说,生白术化水饮,生津液,消食,除热,止汗,很对症的。病人说,始终没间断治疗,医生找了很多,药吃了无数,基本都是苦寒清热的药,胃感到很难受。经过上面的思路分析后,断定这个病就是太阴阳明合病,属阳明。处方如下:牡蛎50白术40杜仲50石膏160知母40人参20炙甘草20粳米20泽泻40桂枝30白芍60生姜20大枣12个四付水煎服。一付药分三次,早晚各服一次,吃一天半。白芍用了60克,取桂枝加芍药汤之意,解决他便秘的问题,小大黄嘛!大家看看,这几个方子一合,药也不算多,但是,却对这个人的病证和病机,都照顾到了。那么,疗效如何呢?二诊:2010年2月5日诸症显著缓解,便秘消失,舌淡齿痕,苔薄白。脉弦。病人来了,十分高兴,非要给我买条烟不可,呵呵。便秘解除了,这是证明津液恢复了,腰也不疼了,后背也不烘热了,说是全身清凉舒爽,尿也不是赤热的厉害了。舌苔白腻,说明热已经清了。脉由浮洪,变为弦中带缓,结合尚有轻微头汗和微渴,舌淡齿痕,是余邪未净,原方继续服用四付。服后来诊一次,舌淡红,齿痕显著减轻,脉象和缓。患者问我,还用继续服药吗?我说,你说呢?他说,感觉是好了,停药观察一段时间?我说可以。呵呵,至今没有回来找我。病案,是很不好讲的。临床见到阳明证,一定还要看看舌象。表面上一派燥热,一看舌象,不是舌红苔黄燥,而是舌淡齿痕,就不是单纯的阳明病了。更要结合病程的长短,去分析问题。热的不舒服,就要吃凉的,喝凉的,吹凉风,你就要考虑水饮和风邪的问题。要胆大心细,辨证一定要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我们这样讲病例,目的就是让大家看了,能够学到真东西,能够真的受益。可能目前的医案书籍,还没有象我们这样讲的。我们开个先河,病例分析,要综合知识。乱分析,一看就知道。《刘志杰经方医案》-颈部跌伤案2颈部跌伤案周某,女,46岁初诊时间:2010年1月24日病史简要:于一周前不慎跌倒,伤及颈部,当时颈部剧烈疼痛,四肢麻木无力,行动需人搀扶。经医院CT检查,提示为颈间盘突出,压迫椎管,因惧怕手术而来求诊。刻诊:恶寒无汗,面色无华,失眠倦态,不欲饮食,项背拘急,四肢麻木,双手肿胀,双腿发凉,无头晕恶心呕吐,大便数日未行,小便正常。舌紫苔薄黄而干,脉细紧。这个病人,每年都会有一次不明原因的晕厥,跌倒后几分钟就会恢复,因此她也不在意。这次,晕倒后,脖子崴伤了,差点要命。搞不好,会高位截瘫的。她是去医院的时候,要求保守治疗,经过医院的西医专家推荐,找到我的。大家看看她的症状,主要的,是颈项以及后背拘急疼痛,恶寒无汗,大便数日未行,舌紫苔薄黄而干,这些症状,符合葛根汤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葛根汤证,对治的是太阳阳明病的外有风寒,内有阳明津亏而不养肌肉,才出现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或恶寒。但是,我们不能去死套方证,认为她这些症状就是有太阳病参与了。我们再结合下列症状,对比鉴别一下:“恶寒无汗,面色无华,失眠倦怠,双腿发凉,脉细紧”。这是不是有了少阴病症状呢?少阴病,会不会出现项背拘急呢?也会的,虚寒水饮多,津液不养筋肉,也会痉挛的。因此,结合这些症状,我们可以初步认定,病人是有了少阴和阳明的证候了。就要在葛根汤的基础上,加点少阴药,去开通关节,细辛是最合适的。我们再接着看其它症状。“四肢麻木,双手肿胀,不欲饮食”。四肢麻木,是气血不行,双手肿胀,是水饮停聚,包括主诉的那个脖子疼痛僵硬,也是外伤后局部水饮血瘀闭阻。不欲饮食,是归属太阴病。“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这是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的关键。食欲不振和上焦颈部、手臂的水饮停聚怎么办?西医也说,颈椎间盘部位有水肿啊,人家要给打甘露醇的,我说不用,吃中药就行了。中药怎么解决,用什么方子解决?我们经过病机分析,选用了泽泻汤。“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这是泽泻汤的原文。泽泻,甘咸寒。主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白术,辛苦而温。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两味药,都能去湿邪闭阻,都能化水饮,泽泻更可以清阳明热,白术,还可以消食健胃。泽泻汤,主要就是针对中上焦的水热上逆去的,对上焦的水饮停聚,有特效。因此,这个病,六纲辨证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处方:麻黄30桂枝30白芍30生姜20炙甘草20大枣12个葛根60黄芪80白术40泽泻60细辛30四付水煎服。药不多,含的方剂可不少。葛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泽泻汤,加细辛药症。“细辛,辛温。《神农本草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细辛,是少阴药,入头而下行周身,通百脉关节寒湿痹阻而止痛。二诊:2010年2月4日刻诊:双腿温暖,麻感缓解,双手指水肿基本消失。颈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能够自理。失眠尚在,微有心烦,肩背及腰部骨节酸痛,四肢末梢微感发凉。脉弦缓,舌红苔薄白。疗效还是不错的,当时患者也感到很满意。服药后,主要症状显著减轻了,但是失眠没有解除,还出现了微烦,全身,尤其是肩背和腰部骨节里面酸疼,肢端发凉,手麻偏重些,脚不麻了,走路也有力了,吃饭也很香。脉弦缓,就是脉开始和缓有神了,正气开始恢复了。舌红苔薄白,舌头也不干了,这是津液恢复了,大便当然也就自然通畅了,但是,舌质红,这说明有阳明热,因此会微烦。那么,当初见到数日不大便,为什么不用大黄攻下?因为,第一,有表证,不可攻下。第二,病后饮食很少,几天不便也是正常,数日不便而无所苦,更何况,我们不知道人家是否已经形成燥屎了,因此,只要我们化水饮,养津液,通经脉就可以了。事实上,我们分析对了,服药后,津液恢复,饮食增加,大便自然就正常了。那么,这个失眠的问题,为什么没有解决?失眠,我们在二诊时候考虑,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少阴的虚寒但欲寐,第二个,是有阳明里热参与。这就是属于寒热夹杂的一个现象,一诊的方子里,没有专门去考虑寒热错杂而失眠的这个问题。那么,从二诊的情况看,病人还是有血痹、寒湿闭阻,夹有里热。因此辨证上,还是同上,但是,方子做了改动。四肢麻木还是存在,肩背及腰部骨节酸痛,四肢末梢微感发凉。脉弦缓,舌红苔薄白。这是什么方证?我们看一下:“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对于经脉亏虚而寒湿夹热的痹阻,诸肢节疼痛,有很好的疗效。因此,我们以这个方子为主,加了三味药。处方:桂枝60白芍45炙甘草45麻黄30生姜50白术75知母60防风60附子30黄芪45黄连20细辛40四付水煎服。加黄芪,取黄芪桂枝五物汤之意,但是,药量比前方减了近一半,用了45克。因为畏寒畏风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大量用,怕它伤津液。加细辛,取其药症对应,同时,也是取麻黄附子细辛汤之意,去在表的寒湿痹阻。并且加大了用量,用40克,可以药力下行。加黄连,是清阳明上焦的那个微烦。黄连,时方派说是可以清心,有一定道理。它可以清阳明里热,尤其是上焦。“黄连,味苦寒。《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黄连与附子配合,可以调和上下阴阳水火,对寒热夹杂的失眠,效果很好。病人二诊的四付药吃完,睡眠正常了,别的症状也基本恢复了,唯独剩下手麻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除,因为单位工作的原因,要回去上班,因此停止了治疗,最后,给她拿了一瓶药酒,嘱咐她坚持喝,注意休息,余证可以逐渐恢复的。《刘志杰经方医案》-心下痞痛案3心下痞痛案桑某,女,41岁。初诊时间:2010年4月4日病史简要:胸闷,胃痛反复发作三年,久治不愈。刻诊:胃痛,胸中闷,反酸,肠鸣。舌质胖淡水滑,苔薄白。左脉缓散,右脉弦细偏数。这个病人,胃病三年多,西医检查说是糜烂性胃炎。吃东西稍微不对劲,就胃脘疼痛,也就是我们经方讲的心下痞痛,胀的厉害,还往上反酸水,肠鸣而大便失调。常感到胸中满闷。舌质胖淡水滑,苔薄白,这是一派水饮证候的表现
本文标题:《刘志杰经方医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89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