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1-5-1成语的使用
走向高考·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版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语言文字运用第一篇语言文字运用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第5章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第一节成语的使用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考题回放1考点梳理2方法突破3课后强化作业4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考题回放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1.(2011·安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C.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D.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答案】C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解析】A.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指好也指坏。不合语境,句中应用“耳熟能详”。B.休戚与共: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不合对象,句中应用“息息相关”。C.运筹帷幄: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D.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与主语“热情”不搭配,可改用“一路高涨”。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2.(2011·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答案】A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解析】A、高屋建瓴: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B、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只能用于形容礼节、手续而不能用于文章,应用“繁冗拖沓”。C、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含贬义。可用“青睐有加”。D、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此处说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间断,可用“不绝于耳”。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3.(2011·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山廊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B.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C.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这季候一般,热情洋溢,生机勃勃....。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答案】D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解析】A项,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B项,千篇一律: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题材、写法公式化。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C项,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D项,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这里用来形容野兔,属于用错对象。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4.(2011·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答案】C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此处应用“浩如烟海”。B项,“闲言碎语”指①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多指人们嘴里传来传去的话。②与正事无关的话。此处应用“只言片语”。D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使用对象为人,此处应用“参差不齐”。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5.(2011·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答案】A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解析】B项“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遇见,主语不能是春雨,此处应使用字面相近的“不期而至”;C项“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本句中用以形容自然景色为典型的望文生义;D项“兵不血刃”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与原句中“经过90分钟激战”出现矛盾。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6.(2011·辽宁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B.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C.观众期盼已久的歌剧《三兄弟》近日在人民大剧院上演,其音乐大气磅礴,跌宕起伏....,让人赞叹不已。D.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答案】B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解析】B.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应用“死灰复燃”。A.相形见绌:和另一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C.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忽高忽低,很好听。D.白云苍狗:苍:灰白色。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7.(2011·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所诟病,但就其主流看来,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A.蔚为大观B.自顾不暇C.鱼目混珠D.诟病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答案】B【解析】A项“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B项“自顾不暇”意为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照顾别人),与语境不合,因为题目中说的是“文学读物大量涌现”,此处可改为“应接不暇”。C项“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D项“诟病”意为指责。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考点梳理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成语是长期以来人们习用的、简练精辟的定型短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具有结构定型、整齐匀称、言简意赅等特点。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使用成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望文生义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说话或文章里。因此,此错误类型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高考常考的。如: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例1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分析】耳提面命:不但面对面教导,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后来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命,教导。而例句中只片面地认为是“提着耳朵当面命令”,成了一种惩罚的方式。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例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分析】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象的。夷,平常。而例句望文生义地想成了“让人羡慕的天然生存环境”了。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例3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分析】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首,最先,最早;当,面对;冲,要冲,交通要道。而例句中把它理解为“居首要位置,起关键作用”的意思,与词义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例4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强烈。【分析】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或优越的地位。临,面对。而例句中只把它理解为“一定的高度”,看事情的立足点出现了问题。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例5有人把那些只知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分析】不假思索:用不着思考,形容说话办事敏捷、果断。假,凭借,依靠。例句中把“假”的意思理解为“加以”了,整个成语的意思成了“不思索”,句义变成“只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完全不是词义的“敏捷、果断”。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二、对象错位有些成语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如:例6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分析】特立独行:独特地立身行事。形容行为高洁,不随波逐流。立,立身;行,做事。由词义可以看出该词的使用对象是人,而例句说的却是“历史”,很显然把成语望文生义地想为“独特”,而没有顾及使用的范围、对象。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例7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分析】春秋鼎盛:指正处在壮年。春秋,指年龄;鼎,正当。例句中成语“春秋鼎盛”修饰的对象是“时代”,对象用错。走向高考·语文·新课标版第一篇第5章第一节例8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
本文标题: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1-5-1成语的使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9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