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6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十六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本单元的时间断限上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下至今日。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冷战前期的恢复和发展后,逐渐开始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本部分内容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由于意识形态的斗争而相互隔绝。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表现。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特点启示类材料解析题【典例】(2010·福建文综·T38)(节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三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年份日英美法德1921~19293.01.74.39.47.11930~19379.92.70.7-3.9-0.3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精讲精析】第(3)题,首先明确中国经济考查期为1912~1937年,提取材料二、三的文字和表格信息并概括归纳出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特点,再结合材料四中中国经济结构特点以及该时期的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分析其历史原因。答案:(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与压制。【阅卷手札】失分警示(1)不能根据设问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特别对表格材料的信息解读不全面。(2)不能根据设问要求回答问题,分辨不清特征(特点)、原因、启示认识的解答思路。备考分析(1)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中外经济发展的历程、表现及特征。(2)注意对经济建设、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成因及启示的分析思考。【方法总结】1.题型特点: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2.解答技巧:从历史特点设问角度看主要解答方法有:(1)社会某个时期(王朝)的特征,一般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归纳。(2)某一个历史现象发展的阶段特点。(3)某一历史事件自身具有的特点,可以从原因、性质、过程、特殊性、结果、历史地位与影响等方面归纳。这类设问一般适用于重大革命、改革、思想运动、制度等。(4)某一历史现象利用材料信息,归纳其发展过程反映的特点。3.明确主题:一般来说,根据解答要素概括特点启示的题目可以这样思考:(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4)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领域范畴的扩大等)、是否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发展等。(5)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6)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7)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8)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发生变化等。(9)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
本文标题: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6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99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