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51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1总说明1.编制目的为了规范施工程序,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保证隧道施工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特制定本施工作业指导书,请严格遵照执行。2.适用范围本标段所有隧道工程。3.职责分工主管工程师负责施工方法控制,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技术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施工组织安排与施工技术;质检员监督检查现场的施工质量与检查报表的收集与填写;试验员负责检验原材料、成品质量及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配合比的执行情况;安全员制定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并督导施工落实;4.编制依据《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J159-2002;牡绥铁路施工设计图;5.作业准备1、内业技术准备隧道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22、外业技术准备⑴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满足技术工人生活休息的需要⑵施工所需的材料和机械设备已到场。⑶水、电、施工道路能够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6.环保要求环保、水保要本着“三同时”原则与工程本体同步实施。符合国家、铁道部及地方政府的有关环保、水保的标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委批复的环保、水保方案实施,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水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和通过国家验收。1、开工施工前,必须进行环境因素识别,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2、临时工程及场地布置应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3、施工场地布置时,在水源保护地区内不得弃土、破坏植被等,不得设置搅拌站、洗车台、充电房等,并不得堆放任何含有害物质的材料或废弃物;4、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排放,并在生活区、生产区及洞门口设置污水处理池,生活污水或生产及洞内废水必须经过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排放到指定地点。5、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设置临时堆放场集中堆放,定期运至环保部门指定场所。6、隧道开挖后的岩石,在弃渣中挑选块石用于弃渣场的挡墙挡护工程的砌料,在隧道洞口附近设置级配碎石拌和站,利用隧道弃方做为圬工用料及路基填料。隧道弃渣场坡面应按设计进行复垦或绿化,渣顶整平满足施工图要求,坡脚进行防护、防止水土流失;3牡绥铁路隧道工程洞口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牡绥铁路Ⅳ标洞口施工。2.技术要求洞口工程施工工艺是一项综合性施工工艺,土方开挖可参照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洞身施工可参照隧道施工工艺。2.1根据洞口地形、地质条件正确拟定进洞方案,尽量维持原始地形、地貌,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刷坡工程量,减少地质扰动,减少施工用地。2.2结合洞口相邻工程及场地布置通盘考虑,妥善安排,及早完成。2.3指导书中未详细说明处参见相关施工技术指南及验标规范。3.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3.1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截水天沟的施做→边仰坡开挖→边仰坡支护→洞门超前支护→洞身开挖→施做洞门及端翼墙3.2工艺流程见图3-2-1洞口施工工艺流程图4.施工要求4.1施工准备4.1.1确定渣场位置和范围;汽车运输道路的引入和其他运输设施的布置。4.1.2施工用风、用水、用电设施布置。4.1.3施工前人员、设备应组织到位。风、水、电应能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制定施工方案指导具体施工人员进行施工。44.1.4清除洞门口范围内边坡、仰坡以上可能滑塌的表土、危石,不留后患。图3-2-1洞口施工工艺流程图4.2施工工艺4.2.1测量放样根据复测导线及高程成果,结合现场地形实际情况,放出洞顶截水沟及边仰坡开挖线。4.2.2截水天沟的施作施工准备测量放样修筑洞顶截水沟边仰坡开挖边仰坡支护需要采取进洞安全措施大管棚施工小导管施工洞身开挖施做洞门及端翼墙否是5洞顶截水沟位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布设,采用人工开挖和人工砌筑,自低处向高处分段开挖和砌筑,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段,分段长度应根据天沟坡度确定,一般情况下为15~20m。必须在边仰坡施工前完成,确保坡面稳定。4.2.3边坡开挖1、根据测量放线的位置采取正确的开挖方法。2、洞口边仰坡开挖,对于边坡厚度较大的地方采用机械辅助开挖、人工修坡的方式进行。开挖自上而下进行,分层开挖,并每层检查坡度。挖掘机开挖后预留20~30cm进行人工修坡,清除虚土。对于边坡土层较硬的围岩采用人工手持风镐进行凿除。4.2.4边仰坡支护边仰坡应边开挖边支护,首先利用风钻钻孔和安装锚杆,然后挂钢筋网,最后喷射混凝土。4.2.5进洞施工一般情况下,进洞施工一般分为直接进洞、套拱配合小导管进洞、套拱配合大管棚进洞三种形式。1、直接进洞:洞口围岩稳定,可采用微台阶法直接开挖进洞,开挖进尺不易大于0.5m,并按施工图要求及时施作初期支护。2、大管棚和超前小导管进洞:围岩情况较差,可采取套拱配合大管棚和超前小道管开挖进洞。具体施工工艺见大管棚和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4.2.6洞门端翼墙施工洞门端翼墙结构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大块钢模、泵送灌注施工。为保证防水质量。端墙混凝土应一次灌注成型。施工前严格检查、检修搅拌站、混凝土输送车、混凝土输送泵等施工主要设备,避免灌注中发生事故。65.劳动力组织5.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5.2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机械、人员的合理配置。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负责人1人技术主管1人专职安全员1人工班长2人钻爆工10人喷射工4人钢筋工10人模板工10人混凝土工10人普工10人电焊工4人电工1人司机2人其中负责人、技术主管、工班长、专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6.材料要求各种原材料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7.设备机具配置7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多功能作业台架1台电焊机4台钢筋、钢架加工场1个搅拌站1台挖掘机1台自卸运输车4台混凝土运输车2台注浆机2台风镐2把电动空压机2台湿喷机2台气腿式凿岩机6把8.质量控制及检验1、隧道门端翼墙基坑开挖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端翼墙基坑开挖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检查数量1基坑中线距线路中线+50、-0尺量,每边不少于5处全部检查2基坑长度、宽度+100、-03基坑高程-100仪器测量,每边不少于5处2、端翼墙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8端翼墙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及数量1基础边缘位置+15、-0测量,每边不少于4处全检2基础顶面高程±103边墙拱脚、端翼墙顶面高程±102m靠尺测量,不少于4处全检4模板表面平整度55模板表面错台2尺量,全检9.安全要求1、施工机械使用、操作人员资格、检修保养、各种专用施工机具和料具、施工用电等应严格执行《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3、对洞口周围的,尤其是边仰坡顶部危石要在边仰坡施工前清除,确保下面施工人员的安全。4、开挖截水沟时要注意土石滑落,施工时错开上下垂直工作面,平行作业。9牡绥铁路隧道工程洞身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牡绥铁路Ⅳ标隧道开挖施工。2.技术要求2.1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施工中坚持监控检测,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洞内出渣均采用无轨运输。2.2围岩较好地段采用非电毫秒雷管起爆、光面爆破技术,严格控制超欠挖;软弱围岩地段采用微震光面爆破技术或非爆破开挖,以减轻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2.3指导书中未详细说明处参见相关施工技术指南及验标规范。3.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3.1施工程序超前地质预报→测量放线→钻孔→装药起爆→通风排烟→清危排险→出渣→进入下道工序3.2工艺流程见图3-2-1洞身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4.施工要求4.1施工准备4.1.1确定渣场位置和范围;汽车运输道路的引入和其他运输设施的布置。4.1.2施工用风、用水、用电设施布置。4.1.3施工前人员、设备应组织到位。风、水、电应能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制定施工方案指导具体施工人员进行施工。4.2施工工艺104.2.1超前地质预报根据各隧道工程地质条件,采用TSP203地质预报系统、红外线探测仪、地质雷达、超前钻孔探测及地质素描等综合地质预报技术,长距离预报与图3-2-1洞身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短距离预报相结合,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施工中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施工工序,由专人负责,主要资源配置见表4-2-1。表4-2-1超前地质预报主要设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台套/工作面)1TSP203超前预报仪1台2SIR-3000型地质雷达1台3红外探水仪1台4围岩量测仪器设备1套5KSY-1型钻孔窥视仪1台6GLP150型全液压钻机(超前水平地质钻机)1台测量放线施工准备爆破设计钻眼装药爆破通风排除危石爆破效果处理欠挖装碴运输进入下道工序调整爆破参数欠挖超挖超前预报预报11超前地质预报的重点内容:预测开挖面前方地质情况,围岩整体性、断层、软弱围岩破碎带在前方的位置和对施工的影响,地下水活动情况等。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流程见图4-2-1。⑴地质预报计划施工过程中必须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管理,做到先探测、后施工,不探测不施工。图4-2-1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艺流程图实施计划总的思路是:长期预报和短期预报相结合,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进行长距离宏观控制,红外探水连续实施,地质雷达进一步强化、补充和验证,加大超前水平钻探和孔内数码成像的力度,加强常规施工准备制定预报方案预报分级研究地质资料地质分析长距离预报物探法深孔水平探测地质综合判断施工建议施工方案选择隧道施工地质素描下循环预报项目技术决策预报验证反馈加深炮孔探测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孔地质雷达异常段正常段异常段地质预报报告中长距离预报短距离预报地质素描12地质综合分析,根据地质预报结果,经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研究后,拟定相应对策以指导施工。多管齐下,力争把发生地质灾害的机率降至最低地质超前预报计划见表4-2-2。表4-2-2地质超前预报计划表预测预报手段仪器预报内容预报频率及计划地质素描罗盘仪、地质锤、放大镜、皮尺、数码相机等简单工具对开挖面围岩级别、岩性、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产状、破碎带分布和形态、地下水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测定后,绘制地质素描图,通过对洞内围岩地质特征变化分析,推测开挖面前方地质情况。地质素描在每次开挖后进行。TSP203技术TSP203超前预报仪重点探查规模较大的破碎带、裂隙发育带等。每隔100m用TSP203探测一次。地质雷达周边探测SIR-3000型地质雷达重点进行隧道周边的地质体探测,查找地质破碎带及其它不良地质体,防止开挖通过后,隧道顶板、底板及侧壁出现灾害性的突水突泥。每隔30~40m内。红外探水红外探水仪根据构造探测结果,趋近不良地质体和地质异常体时,利用便携式红外线探水仪进行含水构造探测。当洞内个别区段渗水量较大时,亦用红外探水仪探测预报,探明隧道周边隐伏的含水体。每隔20m~30m对掌子面进行一次含水构造探测。钻孔射频透视技术KSY-1型钻孔窥视仪利用钻孔射频透视法探测掌子面前方隧道开挖断面内的小型导水通道,查明其空间分布,以便制定相应措施,在施工时预防和整治。依据红外探水和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确定进一步探测的距离和频率。水平超前钻孔钻机选型用GLP150型全液压钻机,将超前钻孔作为主要的探测手段,用以验证超前地质预报的精度,并直接探明前面围岩地段的涌水压力及其含量。按隧道全长进行探测,孔径50mm。每次钻孔深度30m,必要时进行取芯分析。13⑵预报方法①地质素描地质素描是根据岩体节理产状确定不稳定块体出露位置。地质素描预测法分为岩层岩性及层位预测法、条带状不良地质体影响隧道长度预测法以及不规则地质体影响隧道
本文标题:51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1675 .html